李玲
【摘? ? 要】在當下中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效培養(yǎng)學生形成聽說讀寫全方位的能力,由此滿足新課標對該階段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其中,小練筆模塊隨著新課程改革開始走進課堂,小練筆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尋找美好事物,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情操,養(yǎng)成及時將美好的事物通過文字記錄下來的良好學習習慣。小練筆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教學任務,還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yǎng)。本文結合小學階段關于課堂小練筆的教學現(xiàn)狀,探究分析如何高效開展課堂小練筆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練筆? 科學合理?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3.024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技巧是教師的教學重點任務。首先教師需要強化自身對于課堂練筆教學設計方面的研究,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進而提升自身的教學效率。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寫作練習的主題不是結合教材內容布置,就是根據(jù)教師自身想法設定寫作主題。但是結合現(xiàn)實生活,寫作本身屬于一種對自身情緒以及思想情感的表達途徑,若在小學階段就開始長期使用“明確主題”的寫作練習模式,會加深學生的學習壓力?;诖?,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科學合理地靈活設計課堂小練筆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開拓寫作思維,促使學生在寫作練習過程中真實感受到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對寫作練筆產生興趣,最終幫助學生有效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和學科綜合素養(yǎng)。
一、小學語文課堂小練筆教學現(xiàn)狀
如果想有效實現(xiàn)高效的課堂小練筆教學,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層次的講解,引導學生充分理解和學習教材核心內容,這樣學生在后期的小練筆過程中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自身的寫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F(xiàn)階段在小學語文實際小練筆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分析的重要性,只知道單一且生硬地向學生展示教材內容。長期處于這種學習氛圍,容易影響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情感共鳴和感知能力。學生不能深度理解教材文本所表達的意義,間接導致學生在參加課堂小練筆時不能較好地表達寫作意圖。基于此,教師需要巧妙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文章內容培養(yǎng)良好的寫作意圖,通過深度講解和分析文章重難點知識,引導學生嘗試對教材內容進行描述,學會抒發(fā)自身情感,強化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小學生的閱讀經驗尚缺,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學生之間也存在個性差異,每個學生對事物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大不相同。而部分教師忽略了學生群體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在設計課堂小練筆教學任務時候不能充分滿足全體學生的需求。如果練筆題目超出多數(shù)學生的理解水平,就會促使這部分學生對練筆訓練產生抵觸想法;如果練筆題目過于簡單,則會導致學生不能深度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情感,從而敷衍了事。目前部分教師在執(zhí)教課堂小練筆教學時依舊存在偏離教學的問題。課堂小練筆需要基于教材內容開展,學生練筆的主題和內容都需要和教材內容息息相關,這樣才能實現(xiàn)讀寫結合,促使學生在閱讀時有所感悟,進而在寫作時才可以“下筆如有神”。
由此可見,選擇難度適中的練筆題目是教師需要重點考慮的內容,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對于練筆寫作的興趣,還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小學語文課堂小練筆教學策略
(一)以教材為教學基礎開展課堂小練筆
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練筆訓練時,需要巧妙引導學生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通過聯(lián)系教材內容想象出其中的任務以及發(fā)生的事件情節(jié)。這樣在有效提升學生想象力的同時,還可以拓展學生的寫作思維。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掌控課堂小練筆教學的進度,找到適當時機激發(fā)學生對練筆寫作的興趣,并讓學生通過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創(chuàng)作內容豐富且貼近生活的文章。教師應以教材內容作為練筆主題,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掌握和積累寫作素材,為后期的練筆訓練打下堅實基礎。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時,在課堂開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基于文章題目——西沙群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想象中西沙群島的風景、特點等。結合學生對西沙群島的想象,教師切入話題,開始對教材內容進行講解,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開展閱讀教學,促使學生深度理解教材內容。在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布置相關的課堂小練筆任務:回憶自己之前去過的旅游景點,并詳細描述自己在旅游過程中的經歷以及旅游景點特色的小練筆。學生可以借鑒課文的寫作思維和結構,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構思。
再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文“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時,可以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與“富饒的西沙群島”都是以描寫景物為主題,不僅包括對景物的描寫,還包含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以及想要走進大自然的渴望。作者通過細致描寫景物的特點,由整體遞進至細節(jié)部分,精彩的景物描寫突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學生在進行實際練筆訓練時,需要對不同層次的景物含義進行情感剖析,并結合景物特點適當抒發(fā)自身情感。
(二)提升學生的閱讀量,有效實現(xiàn)讀寫結合
如果想提升學生的課堂練筆能力,就離不開閱讀練習。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可以使學生開拓眼界,拓展詞匯積累量,豐富想象能力?;诖?,教師在實行課堂小練筆教學時需要重視閱讀教學,幫助學生通過閱讀訓練積累寫作素材和寫作技巧,進而在進行課堂練筆時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巧妙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通過讀寫結合實現(xiàn)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文“小英雄雨來”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在課前搜索有關抗日戰(zhàn)爭的背景故事和人物傳記,深化學生對抗日戰(zhàn)爭的思想覺悟,幫助學生可以快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tài)。在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教材內容,結合日常實際生活中自己印象較為深刻的人物,或者是當下社會值得學習的人物,用練筆的形式將他們的偉大事跡記錄下來。這種課前利用拓展閱讀提升學生對教材的理解,課后利用練筆訓練的形式鞏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所積累的寫作素材、思維以及寫作技巧,能夠有效實現(xiàn)讀寫結合的教學效果。
(三)及時對學生的練筆作品進行評價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已經從傳授者轉換成引導者,而小學階段的學生一般以教師作為自己為人處事的榜樣,因此學生對于教師的肯定是十分向往的。教學評價是不可或缺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評價可以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教師是否關注自己以及自己的學習效果是否理想,可以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因此,教師需要在學生完成課堂練筆后及時給予肯定的評價。
教師在課堂小練筆教學中需要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的練筆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評價內容和過程不能過于形式化和任務化,而是需要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去分析練筆的優(yōu)缺點。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新評論模式,從傳統(tǒng)單方面的評價轉變?yōu)閷W生之間相互評價,或者教師和學生一起評價。由于每個學生都具備獨立的思維,因此評價結果會趨向多元化,多方面幫助學生分析自身練筆的利弊。這種相互評價練筆作品的形式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還可以促使全體學生達到共同進步的教學目的。真誠且真實的評語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感,激發(fā)學生后期對寫作的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意識。
(四)設計練筆挑戰(zhàn),引導學生學會續(xù)寫
續(xù)寫是課后小練筆模塊中最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小學教材收納了大批寓言故事和散文節(jié)選,這些文章有的是開放式結尾。基于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故事之后,結合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特點安排學生嘗試進行續(xù)寫練筆。學生通過自身的想象能力,結合閱讀文章后所產生的思想感悟和共鳴,編寫出故事的后續(xù)發(fā)展。從續(xù)寫練習的整體難度而言,這種形式的小練筆屬于課堂教學中的“挑戰(zhàn)游戲”,不僅兼具趣味性和創(chuàng)新性,還能幫助學生提升創(chuàng)新思維和寫作能力。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文“少年閏土”時,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和學習課文后,引導學生就故事情節(jié)以及故事中的人物特點,嘗試對該故事進行續(xù)寫。該課文只是針對少年期間閏土的故事進行述寫,因此教師不得透露出《故鄉(xiāng)》中魯迅對于中年期間閏土的生活以及人物的描寫內容,要引導學生自由發(fā)揮,按照自己的閱讀感受隨意發(fā)揮。其間可能會有部分學生出于對原著的尊重抱有嚴謹寫作的態(tài)度,向教師詢問魯迅先生的生平經歷,期待可以結合魯迅先生的生平對閏土的后期際遇進行續(xù)寫,這時教師可以適當進行回答。為了能夠加深學生在此類隨文練筆的參與感受,可以在后期學生都完成作品后開展全班鑒賞活動,邀請全班學生選擇出相對優(yōu)質的文章,并結合多元角度對文章進行評價,多方面深化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意識。續(xù)寫練習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后閑暇時間閱讀“故鄉(xiāng)”原文,看看作者筆下閏土的真實生活與自己所構想的有何出入,提煉學生對生活的感悟。這樣的“練筆挑戰(zhàn)”不僅可以大范圍地提升班級學生的寫作興趣,還可以提升學生之間的感情。
(五)引導學生感同身受,真情流露學會抒寫
小學高年級段的學生已經具備對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文章或者對事物有所理解和感悟后,養(yǎng)成將自身情感通過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的良好習慣。在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時,教師需要充分引導學生從情感層面去分析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點、故事情節(jié)、背景故事等,而不只是淺顯地了解文章大意即可。抒寫性質的課堂續(xù)寫活動,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還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同一種情感的不同展現(xiàn)形式,并結合生活將情感實體化地展示出來。具有抒寫性質的課堂續(xù)寫可以開拓學生的寫作思維,幫助學生從情感層面賦予文章靈魂,同時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文“慈母情深”后,教師在設計課后小練筆時可以在體驗作者情感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相互之間交流“鼻子一酸”的感受和經歷。有的學生說到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的學生說到身邊的父母親人;有的學生說到身邊并不認識的陌生人。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紛紛流露出各式各樣的情感:感動、悲傷、后悔等等。通過討論,練筆素材基本確定,這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該如何開始練筆??梢宰寣W生結合文章中對于“慈母”表現(xiàn)的情境,以及對于文章中母親的語言乃至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描寫進行深度分析,并學習這種表現(xiàn)情感的描寫方式,嘗試將自己心中對于“鼻子一酸”的故事以及思想情感抒寫出來。在學生寫完練筆文章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富有感情地朗讀幾遍,對其中的情感細細揣摩,看看是否與內心的思想情感重合,并進行優(yōu)化和修改。
(六)引導學生學會仿寫,培養(yǎng)學生寫作構思能力
課后練筆教學看似隨意,其實并不簡單,教師需要在課堂小練筆的教學設計上突出針對性。小學階段的學生喜歡對有趣的事物進行模仿,通過模仿不同的事物突顯個性。但是模仿并不代表生搬硬套,而是在欣賞原有事物獨特性質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想法加以創(chuàng)新。小學階段的教材文本都是專家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特征特意挑選,無論是從知識教育還是情感教學層面來講都是精品,無論文學層面還是美學層面都具備較強的可仿寫性。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而言,仿寫訓練可以有效培養(yǎng)他們的構思能力,幫助他們提升寫作能力,因此,課后練筆是目前小學階段學生易于接受的學習模式。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文“滴水穿石的啟示”時,教師可以精選課文中較為精彩且經典的部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仿寫。如文中有一句“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塊滴穿。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這段文字通過形容事物特質來暗喻為人處世,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品質具有較大的幫助,值得學生進行仿寫訓練。學生紛紛仿寫起來:“一根木條可能是脆弱的,我們輕輕一折就會斷成兩段,可是十根甚至是100根木條便是堅硬不催的,團隊的力量是強大的,如果團隊之間也能像木條堆那樣團結,沒有困難是可以擊潰的。”教師在選擇仿寫范文時,需要充分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個性特點,選擇仿寫意義較強的文章,引導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新意識。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效開展課堂小練筆訓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教師需要改變教學模式,重視小練筆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地位,科學合理地結合教材內容設置小練筆任務。課堂小練筆可以促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中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充分理解并掌握教材內容,深入理解其中的情感體驗以及作者的創(chuàng)作深意。課堂小練筆可以幫助學生拓展閱讀思維,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促使閱讀和寫作充分結合,實現(xiàn)“雙贏”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謝海燕.小學語文課堂小練筆的教學實踐研究[J].新課程,2021(38):61.
[2]陳方星.探析小學語文課堂小練筆的教學實踐[J].小學生(下旬刊),2021(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