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摘要:在新課改深入推進背景下,為使學生擁有廣博的知識視野,培養(yǎng)其人文素養(yǎng)與閱讀能力,教師應當重視引導式名著閱讀教學工作開展,密切課內教學與名著導讀之間的關系,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學習熱情,使其具有廣泛閱讀意識,讓他們感受閱讀樂趣。在此,本文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式名著閱讀的開展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引導式;名著閱讀;策略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式名著閱讀的開展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還存在枯燥授課、學生缺乏閱讀興趣以及閱讀學習形式較為單一等問題。為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使其感受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熏陶,讓他們擁有廣闊的視野,養(yǎng)成終身閱讀習慣,教師可以引導式名著閱讀,促進學生走進文本,加深閱讀理解,具有人文素養(yǎng)、探究意識與閱讀學習獲得感。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式名著閱讀的開展策略
(一)有效設問,調動閱讀興趣
缺乏閱讀興趣,閱讀往往難以持久,小學生的閱讀尤為如此。教師在引導式閱讀中,為了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使其產生閱讀熱情,應巧妙設問,促進有效教學。
在中國四大古典名著的人物中,學生對孫悟空最為熟悉,因而《猴王出世》的教學可以把“為孫悟空設計名片”作為興趣激發(fā)點,讓學生依據(jù)已有知識,給孫悟空設計“美猴王名片”。可利用交互數(shù)字白板,使學生幫孫悟空填好“姓名”、“籍貫”、“拜師經歷”、“性格特點”及“個人特長”等。這也讓小學生疑竇叢生:孫悟空怎么還有籍貫?為什么要拜兩個師父?他怎么能一個跟頭翻出十萬八千里……此時,教師可把事先打印好的《西游記》第五回《亂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紙質文本材料分發(fā)給學生,提醒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字詞、不明白的語句,猜猜大致意思,再繼續(xù)往下讀。讀后,讓學生交流對哪些內容最感興趣以及原因。吃蟠桃、偷金丹、大鬧天宮、天兵捉拿、悟空被擒、刀砍斧剁、火燒雷擊、丹爐鍛煉、被壓五行山下……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定能勾起學生繼續(xù)閱讀的欲望。此時,便可水到渠成的使大家閱讀《西游記》。
(二)立方法梯,提升閱讀效率
使小學生喜愛閱讀,以引導式名著閱讀的方式展開教學,需要使學生掌握有效方法。
例如:部編五年級下冊的《草船借箭》,寫的是諸葛亮與周瑜斗智斗勇的故事,學生從注釋中知道本文選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此時,教師可呈現(xiàn)第四十六回目錄“用奇計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章回小說的回目其實就是本回主要內容的概括,讀回目就能知內容。接著,教師再出示《三國演義》的總目錄,展開遞進式教學,讓學生用回目找出寫諸葛亮與周瑜斗智斗勇的章節(jié)(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zhàn)東吳兵孔明一氣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孫夫人孔明二氣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銅雀臺孔明三氣周公瑾”等),再讓其帶著“諸葛亮為什么要與周瑜不斷爭斗?如何爭斗?結果如何”等疑問,把閱讀這四個回目內容作為課后閱讀作業(yè),并用一兩節(jié)課進行閱讀成果分享。這樣,既有助于降低閱讀難度,使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加深學習印象,也將體現(xiàn)引導式名著閱讀教學優(yōu)勢。
(三)搭活動臺,豐富閱讀感受
助力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使其具有綜合素質,還應密切讀寫演之間的聯(lián)系。
比如:部編五下《口語交際:怎么表演課本劇》,要求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選取內容,按“選課文—分角色—怎么演”的程序活動。從名著閱讀的學習需要出發(fā),我們不妨把本次口語交際活動與單元名著閱讀結合在一起,即把“學過的課文”定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中的部分章節(jié),將活動程序變?yōu)椤白x名著—選章節(jié)—分角色—編劇本—作表演”,前四個程序在課前完成,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自由地從四大名著中選擇某個章節(jié),熟悉故事情節(jié),了解人物性格,分配角色,編寫簡單的劇本,為表演做準備。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在課內進行,重點讓學生把自己對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情節(jié)與人物方面的體驗演出來,微演繹結束后,引導學生從是否“讀得懂”“演得像”等方面展開經驗分享、學習交流。
這樣,既達成口語交際的訓練要求,又為學生閱讀名著搭建了一個非常好的活動平臺。又如:六下《騎鵝旅行記(節(jié)選)》,主人公尼爾斯所經歷的一系列事件都是在他變成小狐仙之后,開頭的“男孩簡直不敢相信他會變成小狐仙”預示著故事的跌宕起伏,教師可將其作為閱讀教學支點,讓學生展開自主探索。在學生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之所以引人入勝,正是因為尼爾斯經歷了一件比一件糟糕、可怕的事件,他的心情隨著事情的變化而變化,這種雙重變化使得故事一波三折。教師借此契機可以開展“故事情節(jié)我來猜”比賽,讓學生運用中段學過的預測閱讀,猜猜尼爾斯騎上鵝后故事又會有哪些波折,選出班中“預測小達人”。并且,可向其推薦更多類似的名著讀本,如《綠野仙蹤》《愛麗絲夢游奇境記》《柳林風聲》等。
(四)任務驅動,促進深入閱讀
教師可以根據(jù)名著的結構、內容、人物、情節(jié)、語言等元素設計系列化的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從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閱讀。
比如《水滸傳》具有鮮明的鏈式結構特點,故事線索并不是從開始直接到終點,而是在某個地方繞成一個環(huán),到另一個地方再繞成一個環(huán),形成鏈條一樣的結構。每一環(huán)既是獨立成篇的故事,又與下一環(huán)的情節(jié)相連接,環(huán)環(huán)相扣,各自集中表現(xiàn)人物性格。因此,在引導式教學中,教師可運用任務驅動法,使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有機融合。出具:1、《景陽岡》讓我們知道武松是一個怎樣的人?2、《水滸傳》中武松是唯一跟老虎“交手”過的人嗎?3、還有哪些好漢的故事吸引著你,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嗎?在任務驅動與引導式教學中,讓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使其具有深入學習意識,,展開閱讀批注與讀后感寫作。
三、結語
總之,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促使學生博覽群書,應注重教學興趣的激發(fā),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使他們形成豐富的閱讀學習感受,具有深入學習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少教多學,使學生感受名著閱讀樂趣,具有良好的文學審美品位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麗平.小學語文教學如何開展引導式名著閱讀[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0(2):10.
[2]陳改玲.基于名著導讀的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9):28.
[3]韓靜靜.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