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明
◆摘? 要: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是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基礎,那么,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呢?筆者認為,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融入微視頻,不僅能夠增強信息技術教學的靈活性與趣味性,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讓學生在學到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逐步提升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本文主要針對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現(xiàn)狀,將微視頻應用于信息技術的教學中,以期實現(xiàn)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培養(yǎng)。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微視頻;初中;信息技術
微視頻是指個體通過PC、手機、DV等多種視頻終端攝錄、上傳互聯(lián)網進而播放共享的短則30秒,長的一般在20分鐘左右,內容廣泛,視頻形態(tài)多樣,涵蓋小電影、紀錄短片、DV短片、視頻剪輯等的視頻短片的統(tǒng)稱,它是一種新型的知識呈現(xiàn)形式,具有短小、快速、精銳以及隨意性等特征。近年來,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為微視頻的創(chuàng)作與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大部分初中學生都接觸過微視頻,并且很喜歡,因此,將微視頻引入到信息技術教學中,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無疑起到促進作用。
一、初中信息技術課程開展的狀況
(一)課程整體狀況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存在于初中教育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和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能為學生今后的數字化學習帶來更多的便捷和幫助。然而在當前教學體制的重壓下,學校對信息技術課的重視力度不夠,把該課程予以邊緣化。
(二)教師教學狀況
在很多學校,信息技術教師在從事信息技術教學的同時,常常身兼多職,有時分身乏術,更難以靜下心來研究教學。再加上信息技術課傳統(tǒng)教學模式都是邊操作邊講解,教師教學缺乏特色,教學手段單一、陳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被極大地消減。
(三)學生學習狀況
由于各個學生的經濟水平與認知能力不同,他們的信息技術水平也良莠不齊,有的學生從小就喜歡玩電腦,對軟硬件操作的領悟能力較強,但有些學生,連基本的操作都不熟悉,因此就造成好的學生“吃不飽”,差的學生又掌握不了,課堂效率低下。另外,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環(huán)境比較復雜,很多同學喜歡上信息技術課,并不是熱衷于技術的學習,而是有得“玩”,可以上網、玩游戲……甚至鼠標、鍵盤、顯示器等都能成為他們的“玩意”,造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要是課堂上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普遍不好,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微視頻應用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優(yōu)勢
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多以教師講授、演示為主,缺乏吸引力與靈活性。而信息技術的教學在實際情況中又需要結合實踐,操作性比較強,所以微視頻的融入使教學模式發(fā)生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有了新的吸引力,學生的學習動力更加充足。
(一)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微視頻生動、形象,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才能更加主動地學習知識。因此,在教學方法上,教師要改變原有的完全按照課本進行灌輸的教學方式,轉變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教學模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
(二)容易化解教學的重難點
在設計和制作某一節(jié)微視頻內容時,可以利用各種資源,將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融進視頻中,供學生下載,隨時學習和復習鞏固。例如,在講授《程序的循環(huán)結構》時,大部分同學都難以理解,在制作視頻時,教師要把循環(huán)結構的執(zhí)行過程、語句關鍵詞等逐個標明清楚,把課本上的抽象知識變成形象的內容,使學生更容易接受。
(三)容易形成一對一教學
學生在觀看微視頻時,可以自行控制觀看視頻的速度和進度。學習能力較強或基礎較好的學生通過對微視頻的快速觀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掌握其中的技巧,還可以利用剩下的時間繼續(xù)提升,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則可以通過反復播放和思考,達到對基本技巧的掌握,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容易引發(fā)學生思考
在教師制作微視頻時,往往會根據視頻的內容,提供相對應的學習資料。學生為完成這些學習資料上的問題,除仔細觀看微視頻外,還需要對視頻的內容加以篩選、過濾和重組,從而得出相對完整的答案,這個過程引導了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的能力。
(五)提高了課前預習效果
如果單純的讓學生根據教材進行預習,效果會比較差,因為學生可能對下一節(jié)即將學到的內容或軟件不熟悉,對課本上的內容也就形同天書,達不到課前預習的目的。采用微視頻這種形式,學習的知識和實際的軟件結合起來,對于沒有看明白和聽明白的地方,還可以重新再看、再聽,預習的效果明顯提高。
三、微視頻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應用
(一)微視頻資源開發(fā)
開發(fā)微視頻資源,需要硬件設備或軟件做支撐。在微視頻資源開發(fā)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熟悉錄制內容,還要掌握錄制方法。筆者在教學中主要通過以下三種途徑進行微視頻資源的開發(fā):
1.通過錄屏軟件(屏幕錄制專家、Camtasia Studio等軟件)錄制整個過程,并配上音頻,再利用視頻制作軟件(會聲會影等軟件)在后期加上文字注釋,并編輯整個視頻等,讓學生清晰掌握知識點,盡可能降低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
2.利用動畫制作軟件(如:萬彩動畫大師),以簡單、形象、生動的動畫形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對于知識點更加簡單易懂。
3.通過手機或DV等設備進行實地拍攝。
除此以外,還可以通過抖音、嗶哩嗶哩等網站獲取合適的微視頻資源。
(二)具體應用(以“搖一搖聽單詞”一課為例)
1.教學內容
《搖一搖聽單詞》是廣州市信息技術教科書初中第二冊第三章《App Inventor手機積木式編程》第2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了解了App Inventor的啟動方法和界面,并學會制作“天氣預報”應用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手機應用開發(fā)的一節(jié)新授課。教材中以制作“搖一搖聽單詞”應用為主線,讓學生學會設置“文本輸入框”、“按鈕”以及了解“語音合成器”和“加速度傳感器”的作用。
2.素材準備
(1)拍攝微視頻——情景劇《小美的“神作”》,小美同學開發(fā)的“小美學習機”可以把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不會讀的生字或者英語單詞輸入文本框,通過點擊“聽單詞”按鈕或者搖一搖,就可以知道這些漢字和單詞怎么發(fā)音了。
(2)錄制微視頻學習資源
3.教學模式
4.教學流程
5.教學反思
本節(jié)以微視頻的方式導入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并讓學生初步感受“小美學習機”APP帶來的便利,引出課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以制作“搖一搖聽單詞”應用為主線,提供微視頻學習資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以任務為主線,運用學生演示、老師點評的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及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逐步學會按鈕和文本輸入框的設置,以及了解語音合成器和加速度傳感器的作用。從教學效果來看,絕大部分同學借助微視頻學習資源,都能夠完成“搖一搖聽單詞”應用,完成教學目標。
四、結束語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引入微視頻,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而且還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學生的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信息社會責任感也得到一定的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有效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娜.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有效運用的案例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7(9).
[2]許景祥.微視頻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學周刊,2019(16).
[3]李學吉.微視頻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芻談[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05).
[4]于濤.微視頻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要點分析[J].數字通信世界,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