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毅
◆摘? 要:素質教育提出,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除去要給學生傳授課程知識和技能以外,還要加大學生的德育教育,讓學生不僅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要讓他們有足夠的思想認知和道德素養(yǎng),進而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歷史是初中的主要學科之一,是一門辨析歷史真?zhèn)?、探析歷史現(xiàn)象的學科,是培養(yǎng)學生歷史價值觀的主要陣地,因而,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遵循歷史教學的規(guī)律,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滲透和融合,促進學生的多元發(fā)展,已成為初中歷史教師面臨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初中歷史;德育教育;策略
初中是樹立學生思想觀念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開展德育教育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工作內容,而歷史課程作為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促進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和歷史價值觀外,同樣承擔著極大的德育教育任務。因此,歷史教師要意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轉變德育教學方式和思維,把握重點教學內容,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拓展教學內容,讓學生受到思想上的感染和熏陶,無形中促使其道德價值觀的形成。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德育教育在新課改背景下已經(jīng)越來越凸顯其重要性,素質教育同樣強調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當代學生并非只顧“應試”,而是要兼顧其多重發(fā)展,既具備豐富的歷史才學,同樣具備優(yōu)良的思想品德。在傳統(tǒng)教學中,歷史教師的工作重心更多在于學生成績的提升,以致于忽略了對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滲透和德育教育,導致學生在學習方面可能展現(xiàn)出較高天賦,以致于其思想品德存在較大偏差,道德意識和學習能力相差甚遠,無法滿足“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也無法實現(xiàn)學德智體的綜合成長。通過良好的德育教育,讓學生的思想更加豐富、細膩,行為更加規(guī)范,養(yǎng)成其愛國、敬業(yè)、誠信的優(yōu)良品質,塑造其價值觀,為其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因此,歷史教師務必要深刻意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基礎歷史知識注入的同時,還要充分利用多元化教學手段,科學合理的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和融合,養(yǎng)成學生的行為習慣,塑造其道德價值觀,實現(xiàn)學生身心的全方位成長。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策略
(一)加大對課本中趣味德育故事挖掘,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初中歷史本身就是一門具備豐富德育素材的學科,不僅蘊含了眾多歷史事件,同樣包含了眾多具備優(yōu)秀民族精神和歷史人物,這就需要老師對其進行深度挖掘,再加以適當?shù)睦碚撝R,兩兩結合,讓這些德育素材得以有效應用。例如在“夏、商、西周的興亡”中,教師課可以順帶講一講“烽火戲諸侯”的故事,給學生繪聲繪色地表述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為戲弄諸侯,讓學生在感知歷史嚴謹性的同時也感受到歷史的趣味性,并就該故事讓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入“不能欺詐”“要講誠信等”。其次,課本中還有眾多高尚的人物形象,教師可以將之作為學生的榜樣,為學生知名方向。例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的林則徐,還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聂斞?,這些歷史人物的事跡不勝枚舉,充分體現(xiàn)出了中華民族崇高的品德,他們的人生價值取向,為當代中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樹立了光榮的榜樣。
(二)借助于信息技術,營造德育教學氛圍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幾乎每一所初中都配置了多媒體,其具備豐富的教學資源,能夠拓展學生的眼界,且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予學生較好的情感體驗。多媒體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更多的是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延伸和完善,通過多媒體的合理運用,引發(fā)最深層次的思考,并且能調動學生的感官強化感知,為德育教育奠定了基礎。因而,教師要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營造氛圍,升華學生的感悟。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的學習中,其中中華民族風雨飄搖的景象,學生無法直掛感受,體驗感不強,但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音頻,就能讓學生清晰的感受到中華大地狼煙四起的凄涼景象,然后教師組織學生設計一個主題為“中日戰(zhàn)爭”的情景活動,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深刻激發(fā)其愛國情懷,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和使命感,進而有效進行德育教育。再比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豐富的教學資源,對當時的戰(zhàn)爭情況和日本軍隊的殘暴行徑進行展示,讓學生觀察史料圖片,然后就圖像信息進行討論,例如揭示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隨即再播放一段《義勇軍進行曲》,其中一句歌詞“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候”學生這時受到視頻和歌曲的雙重熏陶,內心受到極大的感染,內心升起強烈的愛國情懷,讓學生在這樣一個強烈的氛圍中,真正受到德育教育。
(三)充分發(fā)揮出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師是教學活動和課程的組織者,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有著極大的引導作用。初中歷史中的德育教育并不是通過建立制度進行強制性約束的,而是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讓學生自愿的接受德育教育,或者“耳濡目染”的方式進行滲透。歷史老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做好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和師生關系,為德育教育的滲透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其次,教師本身的任務就是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循序漸進的進行道德觀念的引導,從而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開闊,引領他們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
三、總結
初中歷史承擔著極其重要的德育教育任務,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歷史教師要深刻意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學中進行充分的滲透,避免由于對德育教學的重視度不足而流于形式,在課堂中通過多媒體結合教材等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使其內心受到熏陶,靈魂受到感染,實現(xiàn)學生理論知識和道德素質的雙向發(fā)展,促使其道德價值觀的形成。
參考文獻
[1]陳永貴.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策略探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08):164.
[2]魏中興.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策略[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9(0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