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
◆摘? 要:初中的語文教育是當前教育發(fā)展中應該關注的主要內容,以初中的語文教學為基礎推動文化教育的發(fā)展,是語文作為一門生活性學科的主要意義。但是也要看到,在當前的文化視野下展開初中語文教育的借鑒相對較少,很多的教師還是以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展開日常的語文教學,填鴨的模式讓很多的初中生在面對語文學習的時候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與吸引力,整體的初中語文教學成效有待進一步提升。因此,本文以當前的文化背景為基礎,就如何針對多元文化視野下的初中語文課本展開初中語文創(chuàng)新性教育提出一些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多元;文化;語文;教科書;教育
教科書是語文教育的基礎。不管是哪一版本的教科書,都對當前世界化的、多元的文化有一定的體現(xiàn)。在這樣的模式之下,如何用好教科書,發(fā)揮教科書文化教育與多元文化拓展的作用,是當前初中語文教育應該關注的主要內容。
1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使用現(xiàn)狀淺析
1.1教師的教學內容圍繞理論知識展開
初中階段的教育中,從學生與家長的角度來說,主要關注整體的語文成績的提升與自身能力的發(fā)展。在這樣的思想引導之下,很多的家長希望教師在課堂上多講解語文理論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樣的情況之下,很多的教師只能夠按照家長及社會的需求展開相應的語文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偏重于知識教育,比如在古文學習中的詩詞背誦、學生學習中的古文的主要實詞、虛詞的記憶與學習以及在寫作知識中的理論知識如寫作手法的主要理論要點等。這些都是當前初中語文教師教育中的主要關注點,而對初中語文課本教育中的文化內容關注度不高,比如外國文化、傳統(tǒng)文化等,僅僅是教師在教育中的“解釋對象”,并沒有通過課堂講解的方式將文化教育納入到整體的語文能力提升中去。
1.2學生的學習關注點更傾向于理論學習
在教師的整體教學安排以及社會化的發(fā)展過程中,學生的語文學習關注也更傾向于理論性知識的學習。很多學生在初中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關注古文的背誦與關鍵詞句的默寫,關注古詩詞的翻譯以及作文的寫作等。這其中的理論知識已經(jīng)成為很多學生“耳熟能詳”的知識,但是在學習中如何以生活化的文化展開寫作,如何將古文閱讀、關鍵詞句應用到生活、寫作以及古文的翻譯遷中,這樣的實踐性語文知識的應用并沒有受到學生的特別重視。在課文學習中,主要是掌握基本的結構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對其背后的文化基礎則并沒有深究,文學作品在課文中并不能發(fā)揮其價值。
1.3對多元文化教育的關注度不是很高
文化是教育的基礎,中國當前的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正是有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文化得來的。傳統(tǒng)的私塾模式就是今天的課堂教育。這一文化的延續(xù)性也讓一代又一代的學生認識到在社會發(fā)展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當前的初中語文教育中,教育的重點更多地偏向于日常的語文專業(yè)知識教育,文化背景的學習主要是靠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后積累以及其他相關知識的遷徙為主的,并不能從文化的角度出發(fā)對語文知識進行遷移剖析,文化在語文教育中整體受關注度不夠高。
2如何通過語文課本展開多元文化的語文教育
2.1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充分發(fā)掘語文課本中的多元文化
初中階段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不是很強,因此在教育的時候,主要關注到教師群體的教育。要想進一步展開以語文教育為基礎的知識教育,就要以教師群體為主,展開基于語文課本的多元文化教育基礎的積累。比如在彭荊風的《驛路梨花》這一課文的學習的時候,對其中的民族文化如以瑤族老獵人為代表的瑤族文化,以小姑娘為代表的哈尼族文化等,從文化的角度出發(fā)進行研究,通過文化背景渲染讓學生在課文學習中能夠進一步捕捉作者的真情實感,提升課堂文化教育成效。
2.2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激發(fā)文化學習的興趣
文化是語言學習的基礎,雖然在初中的語文教育中,主要是以漢語的語言學習為基礎的,但是在能力培養(yǎng)方面,還是要為學生奠定更加良好的文化基礎。因此,在日常的語文教育中,教師在講解的時候就要通過文化基礎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比如在魯迅先生的《社戲》這一文章的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以時代發(fā)展中相關的歷史文化背景為基礎,讓學生在課后通過手機查閱、互聯(lián)網(wǎng)查閱或者是圖書查閱等一系列方式讓學生對這些文化內容進行探索,比如社戲的相關活動、相關歷史傳說以及其他地區(qū)的文化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將文化基礎作為學生學習這一課文的重要歷史學習背景,從而提升整體的語文學習成效。
2.3從教育方式的角度出發(fā)提升多元文化教育科學性
當前初中語文教育主要是通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展開教學的,有些教師雖然能夠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文化底蘊的教育,但是單憑教師的講解,并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從教育方式創(chuàng)新的角度出發(fā)提升多元文化對教育的影響,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艾芙·居里的傳記文章《美麗的顏色》這一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或者是學習之前,可以播放與居里夫人相關的紀錄片或者是微視頻,讓學生能夠通過視覺、聽覺全面調動感官,通過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來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基于語文教育的文化基礎的提升,從而充分應用初中語文課本中多元文化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求,推動整體的語文學習與教育成效。
3結語
初中語文教育與小學語文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初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基礎語文知識的學習與積累,還要關注對學生的文化底蘊、語文學習能力方面的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作為教育的主體,要主動從多元文化視角出發(fā)對語文教育內容進行剖析,通過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等模式展開語文教學,提升文化基礎下的語文教育成效。
參考文獻
[1]張群,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開展思路探析[J].成功(教育),2013.
[2]趙愛旭,高效課堂視域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探索與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