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金輝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如何融合到數學課堂已經成為教學研究的關鍵。面對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為了幫助學生具體地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我們的課堂以形象生動的畫面、開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讓信息技術有效地與小學數學教學相融合,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有效融合
現代信息技術將圖像、動畫、聲音、融和為一體,為數學課堂注入旺盛的活力,向學生展示出豐富多彩的數學場景,借助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示小學數學課程理念,改變數學課堂的枯燥現狀,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融合,使學生能夠全程參與課堂活動,主動投入數學學習,為數學增添魅力。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教學
問題情境教學,即結合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知識,創(chuàng)造一個實際生活中的情境,利用信息技術提出有趣的數學問題,經過老師的指導,發(fā)現數學中的問題并解決問題,通過新穎的情境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圖像,調動積極情緒,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與愛好。很多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遺忘得快,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牢記重點知識,沒有更好的學習方法。為了降低學生在學習中的困難,貼近生活與數學的聯系,我們可以將生活中的素材引進課堂,例如常見的建筑工人蓋房子的場景,為什么房子的屋頂會被設計成三角形,而不是坡形頂,修成三角形有什么好處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根據所學過的數學知識提問學生:三角形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呢?我們在學習“三角形的知識”中學過,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房屋的屋頂被設計成三角形會更加牢固,同時可以查找其他關于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原理的視頻在課堂上播放,提高學生對數學課堂的學習欲望。
二、轉變抽象教學為直觀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中,掌握和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能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但是由于小學生生活經驗不足,對抽象的知識難以理解和想象,特別是涉及空間與圖形的知識時沒有思路,導致學生可能對數學產生排斥心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動畫演示,調動學生的眼、腦、耳、手等感官。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動手操作,以教學重點作為切入點進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有一個更加直觀的感受,因為單靠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學生很難理解。圓是小學數學幾何中的一部分內容,直接給學生灌輸圓的面積公式,學生可能很快忘記。但是學生在學習圓之前接觸過直線,教師可以用直線代替曲線,化抽象為直觀。例如分割圓面,認識曲直關系,將一個圓對折兩次,并沿折痕剪開,教師粘在黑板上,指導學生分析,圖中都由什么組合而成,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總結出最后的結論。
三、運用信息技術化豐富教學內容
教師教學的觀念有助于學生對學習的創(chuàng)新,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在計算機和多媒體迅速發(fā)展的現階段,已經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在數學教學中可以更新教學設備,將電子學習產品運用到課堂上,結合聲音、錄像和投影等全方位的多媒體演繹,不斷再現知識,擴展小學學生知識的信息量。學生可以將教學課程輸入電子設備,以數學公式形式反饋給教師,教師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認知一一進行輔導,教師和學生通過網上合作學習,提高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目前電子學習產品的應用在課堂上變得越來越人性化,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潛能,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專業(yè)興趣,促進學生主動互動,讓沉悶的課堂變得充滿活力,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數學課堂教學,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思維。信息技術以形象生動的畫面融入小學的課堂,對小學數學的教學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四、結語
在當今信息化時代教學的趨勢下,信息技術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師要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融合放在重要位置,但并不能完全代替?zhèn)鹘y(tǒng)的教學模式,在此過程中需要校方、數學教師、學生家長和學生共同配合,改善教學方法,使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課程進行合理的融合,促進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數學的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何蘭英.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深度融合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20(90):61-62.
[2]陳榮華.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20(29):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