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揚
內(nèi)容摘要:在高職院校當中對于學生文學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能夠凈化學生的心靈,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能夠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與品質(zhì),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幫助學生緩解在學業(yè)上帶來的壓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本文主要針對高職院校文學欣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并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文學欣賞 高職院校 大學生 閱讀
在很多高職院校當中,都有開設《文學欣賞》這門課程,主要是為了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能力,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增強,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能夠得到逐漸的增強與提高,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一.增強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在當前的高職院校當中,很多的學生都對閱讀文學作品都缺乏一定的興趣,對于文學閱讀不夠重視,認為其對自身的專業(yè)學習和能力提升沒有幫助,還有很多學生在學校期間,沒有做到對書籍的閱讀,浪費了很多時間。而在當前的《文學欣賞》教學過程當中,仍然忽略了對于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從而使學生沒有積極的參與課程教學當中,對文學閱讀不感興趣,沒有足夠的積極性,也影響了教學活動的效果,沒有達到教學目標。
1.強調(diào)閱讀的重要性,為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奠定基礎。文學欣賞能力需要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在短期內(nèi)學生無法看到切實的效果和成績。但是,文學閱讀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它不僅是學生增長見識,不斷豐富和積累自身知識儲備的重要途徑,也是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道德修養(yǎng),提升自身審美能力和綜合能力的重要方式。并且,文學審美能夠讓學生在安靜的閱讀環(huán)境下,使心靈上和精神上都能得到一定的放松,自由的進行思考。而在信息快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是學生對于生活態(tài)度的體現(xiàn),更是決定學生今后生活質(zhì)量和發(fā)展情況的一個重要因素[1]。大學生對于閱讀缺乏一定的興趣,其主要是對文學閱讀沒有足夠的重視和了解,只是單純的將文學閱讀看作是簡單的閱讀文章,無法給自己帶來切實的幫助,也無法提升自己的實力。因此,教師在教學當中,要將文學閱讀的重要性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講解,讓學生能夠了解文學閱讀對學生今后發(fā)展起到的重要作用,為學生今后文學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在閱讀意義的講解過程當中,教師也可以以自身為出發(fā)點,講解自身在閱讀過程中的體會,引發(fā)學生的共鳴,讓學生能夠真實的體會到閱讀給人帶來的變化,對一個人的影響,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強學生對閱讀意義的認識,提升學生閱讀的責任感,促進學生閱讀興趣的不斷提升。
2.精選精心選擇篇目,激發(fā)和提升閱讀興趣。在文學欣賞的課程教學過程當中,一方面是教師通過理論知識的講解,來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另一方面則是通過相應篇目的欣賞,來增強學生的欣賞能力。而對于篇目的欣賞是課程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因此,欣賞篇目的選擇對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有著重要的影響。而很多教師在選擇的過程當中,忽略了學生的感受,完全結(jié)合自身的認知來決定了閱讀篇目的內(nèi)容。還有很多的教師依然保持著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在文章篇目的選擇過程中都是一些偏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而對于較為流行的文學作品很少接觸,這就導致了所選擇的閱讀篇目與當代大學生的需求相差甚遠,學生對篇目內(nèi)容無法提起興趣,更加不愿意了解和閱讀[2]。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性并不高,沒有真正的參與到活動教學當中,只是機械化的聽教師講課,沒有做到真正的吸收和了解,從而也影響了課程教學的效果,更加無法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目的。所以,高校教師在進行文學欣賞課程教學當中,要注重對于欣賞篇目的選擇。首先,學生較為喜歡的是流行篇目,教師要在教學的當中結(jié)合學生的喜好,選擇當下流行的文學內(nèi)容,選擇具有思想性、藝術(shù)性和受學生歡迎的流行作品,納入到欣賞目錄當中,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對于文學欣賞的興趣。同時教師也可以在欣賞目錄的挑選過程當中,讓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喜好,來選定相應的欣賞篇目,再通過老師進行篩選,決定最終的欣賞篇目。這樣一來,所選擇的篇目就能夠符合當代學生對于閱讀的需求,也能夠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但是,由于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視野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而當下流行的作品當中也是參差不齊的,這就必須要納入一定的經(jīng)典文學作品,來實現(xiàn)學生視野的開闊。經(jīng)典閱讀篇目選擇的過程當中,教師要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的進行篇目的閱讀,逐漸培養(yǎng)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以免因為篇目過難學生無法理解,而使學生失去了積極性,要先通過較為簡單的篇目內(nèi)容讓學生能夠簡單的掌握和了解,通過講解讓學生感受其中的文化魅力。然后再逐漸的提高傳統(tǒng)目錄經(jīng)典的數(shù)量,讓學生可以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做到對文學藝術(shù)精髓的有效體會和領悟,實現(xiàn)對學生文學閱讀興趣的充分激發(fā)。
3.有效利用第二課堂,鞏固閱讀興趣。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也更加注重了對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但是在很多時候,學生只是能在課堂當中保持一定的興趣,課下對于閱讀仍然是沒有興趣,很少進行文學作品的閱讀。這主要就是由于學生在課堂上對閱讀產(chǎn)生了興趣后,沒有得到有效的鞏固,持續(xù)的時間較短,在課后無法做到積極主動的對這些作品進行閱讀。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做到對第二課堂的充分利用,以此來鞏固學生在課堂上對閱讀產(chǎn)生的興趣,實現(xiàn)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和補充,通過第二課堂的運用來提升學生對文學閱讀的興趣,使學生能夠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積極改革教學模式
1.教師講解。在文學欣賞課程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主要是針對文學欣賞的基本方法和理論進行講解,只有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基礎知識才能順利的進行閱讀活動的開展。文學欣賞理論當中,不僅會講解關于文學欣賞的心理過程,還會為學生講解文學欣賞的意義以及不同文學體裁的特征。這些理論知識在增強學生對文學欣賞活動的理性認識的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對文學和文學欣賞更加客觀的認識和了解,使學生可以更好的對作品進行分析和體會,更加投入的進行欣賞活動的開展。
2.課堂討論。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一個過程,只有讓學生充分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才能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所以學教師要在教學中展開充分的課堂討論,讓學生能夠在溝通和交流過程中進行獨立的思考,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讓學生表達自身的想法和意見,從而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增強。課堂討論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形式來進行開展的,充分彰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可以自主的進行知識的學習和獲取。當教師講解理論知識之后,就可以通過問題的方式來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探討和溝通,同時教師要確保問題和觀點的精心設計,問題要能夠符合學生的思維水平,使學生可以在討論過程當中進行有效的探究和分析,避免由于難度過高,而使學生出現(xiàn)難以理解的情況,這樣會大大減低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同時,要確保問題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讓學生在探討中獲取相應的知識,達到教學目標和效果。并且教師要確保問題的開放性,使學生可以通過不同的角度來進行問題的解答和思考,避免出現(xiàn)問題具有較強的局限性,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學生在相互討論的過程當中,可以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學基本理論和方法的認識,使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增強。
3.學生發(fā)言。學生在進行小組討論之后,會得出自己的想法和結(jié)果,教師要積極的引導學生,來進行自我想法的表達和表述,以小組為單位的方式來來進行發(fā)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發(fā)言的過程當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3]。當學生表達自身想法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觀點和表現(xiàn)進行有效的評價和點評,并且以鼓勵的方式來進行評價,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對學生的觀點和想法給予一定的肯定,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想法,不要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限制。針對在發(fā)言過程當中出現(xiàn)問題的學生,教師要對其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針對學生的語言表達、儀態(tài)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考評和評價,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和討論性就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增強,同時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也能夠得到鍛煉,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zhì)與能力的提升。
三.改革評價方法
在傳統(tǒng)的文學欣賞課程教學當中,通常是以測試的方式來進行學生成績的測試和評定,考核內(nèi)容較為死板不具有一定的靈活性,這也影響了學生興趣和能力的提升。在這種評價方式下,學生的實際能力無法得到真正的體現(xiàn),而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也無法得到有效的調(diào)動。所以,教師要對評價的方法進行有效的改革,實現(xiàn)多元化和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將學生在課堂當中的發(fā)言、討論以及表達能力等情況納入到考核當中,對學生進行整體的、客觀的評價,從以知識為主向能力為主轉(zhuǎn)變對學生進行評價。使評價、考核能夠切實的幫助到學生,讓學生明確自身的薄弱點,提升學生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總而言之,文學欣賞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的影響。其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也能夠增強學生的審美素質(zhì)。所以高職院校要對于文學欣賞課程的癥結(jié)進行有效的探究或分析,并且積極的提出相應措施和應對方法,不斷提升文學欣賞課程的教學成果,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文學欣賞課程的價值能夠得到真正的體現(xiàn)。在教學中要始終堅持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對學習的需求,選擇適當?shù)慕虒W內(nèi)容,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課堂教學。通過對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革,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實現(xiàn)對學生的客觀性、全面性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關雪平.提高高職生文學欣賞能力探析[J].黑河學刊,2020(03):106-107.
[2]肖振艷.高職院校文學欣賞教法分析[J].漢字文化,2020(03):38-39.
[3]王志鋼.理工類高職人文素質(zhì)選修課課程體系構(gòu)建芻議[J].武漢船舶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9,18(03):54-57.
(作者單位:保險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