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程程
[摘 要]低年級數數教學時會引入計數器,這個工具構造簡單,使用方便,1個算珠代表1個計數單位,撥入幾個算珠就代表幾個計數單位。然而,新教材卻忽然復古,將算盤記數編入教材。通過將算盤與計數器進行對比教學,既能突出算盤記數的優(yōu)越性,又能讓學生盡快掌握這個新工具。
[關鍵詞]算盤;計數器;對比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23-0029-02
“用算盤表示數”是蘇教版中新增的內容,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用算盤記數。教材通過研究算盤的構造,引導學生會認讀用算盤表示千以內的數,能用算珠撥數,從而掌握算盤的計數法。從學會數數開始,學生常用的記數工具便是計數器,怎么才能讓他們順利轉變到算盤呢?
一、外形對比,新舊對接
算盤與計數器十分類似,但又略有差別,將兩種工具直觀比照,可以幫助學生探尋新舊知識的銜接點。
【片段1】
師:請同學們用計數器撥出一個數,同桌探究交流這個數的組成。
(同桌合作探究,共同交流)
師:計數器為我們認識數字做出了卓越貢獻。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計數器的“前世”!
(學生興致勃勃)
師(板書):它叫“算盤”。請大家先觀察比較桌前的計數器和算盤,再和同桌一起探究它們的異同點。
(學生先獨自觀察,然后同桌交流討論,最后教師指名回答)
生l:相同點是計數器和算盤都有算珠,而且都是分列擺放;不同點是計數器每列有10個算珠,而算盤每列只有5個算珠。
生2:計數器一共只有5列,算盤有很多列。
生3:計數器沒有邊框,而算盤有長方形邊框包裹。
生4:計數器每列的10個算珠是串聯(lián)在一起的,而算盤則是分為上下兩欄。
師(呈現(xiàn)例4算盤圖):算盤的四周是框;中間的豎條是檔,共有15檔;中間的橫木是梁,梁上算珠為上珠,梁下算珠為下珠。
【思考】如果教師只拿出實物的算盤來講解,也能將各部分名稱解釋清楚,但是這樣的講解對學生來說是灌輸式的。在認識算盤之前,計數器是一個很好的鋪墊,兩者外觀、功能都十分接近。因此,利用計數器來引薦算盤,以舊帶新,一下子消除了學生對算盤的陌生感和抗拒感,同時又帶來了新鮮感和親切感,也能通過對比來展示記數方法的多樣性,讓學生體會到運算工具的發(fā)展和演變。將計數器和算盤一并展示,學生從直觀的結構上找異同:都是以算珠記數,都有檔位,但是算珠排布、代表的數值大小各不相同,這說明設計原理、記數方法上的區(qū)別與外形的差別息息相關。學生從而明確了兩者的區(qū)別,對算盤的特點了如指掌,為后續(xù)學習打下基礎。
二、撥珠寫數,方法互通
算盤與計數器之間有共性,但是算盤又有其特殊性。讓學生從簡單操作著手發(fā)現(xiàn)新特點,從相同之處下手探尋新規(guī)則,再由差異回歸本質,融通新舊記數工具之間的內涵。
【片段2】
1.由“1”的表示方法引出“標數位”。
師:算盤和計數器都是用算珠來代表數,請同學們分別在上面撥出數字“1”。
(學生操作:均在右起第一位上撥入1個算珠)
師(指著計數器):撥對了嗎?請說出理由。
生1:撥對了,撥入的這個算珠在個位上,表示1個一,就是1。
師(指著算盤):這個撥對了嗎?也請說出理由。
生2:撥對了,這個算珠同樣是在個位上撥入的,表示1個一,也是1。
師:計數器上面標注有個位在哪串算珠上,這樣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出這個算珠表示1,但是算盤上面沒有標記個位在哪串算珠上,怎么辦呢?
生3:可以像計數器一樣標記數位。
師:好主意,用算盤記數時要先標記數位。
2.由“5”的表示方法引出“算一算”。
師:同學們再來試一試,撥出數字“5”。
生4:在計數器的個位撥入5個算珠;在算盤上標記出個位后,在個位撥入5個算珠)
師:這位同學撥對了嗎?說出理由。
生5:對了,無論是計數器還是算盤,都是在個位上撥入5個算珠,表示5個一,就是5。
師:果真如此嗎?計數器個位上撥入5個算珠就表示5個一,但算盤上的算珠分為上珠和下珠,1個下珠表示1個所在檔位的計數單位,1個上珠表示5個所在檔位的計數單位?,F(xiàn)在,同學們知道怎么在算盤上表示5了嗎?
生6:在算盤的個位上撥入1個上珠。
(通過與計數器對比撥數,學生又在算盤上快速撥出數字6、7、8、9)
3.由“60”的表示方法引出對比“記數法”。
師(呈現(xiàn)教材例4后面的其中3個算盤圖):圖中每個算盤上的示數分別是多少?請說一說,寫一寫。
(學生獨立操作,然后匯報交流)
師:表示“60”時,十位上只撥入2個算珠,為何卻能記成60個計數單位?
生7:因為1個上珠記成5個計數單位,1個下珠記成1個計數單位,合計6個計數單位。而這個計數單位在十位,所以可以記成60。
師:跟計數器相比,算盤記數應注意什么?
生8:要注意標記好數位。
生9:區(qū)分上珠和下珠,要注意1個上珠對應5個計數單位。
生10:哪一位未撥入算珠,寫數時要用“0”占位。
4.師生共同編寫算盤使用口訣。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整理歸納使用算盤記數的注意事項。
生11:與計數器有所區(qū)別,算盤要先標記數位。
師(板書):用算盤,標數位。
生12:算盤的上珠和下珠“身價”不一樣,遇到上珠一定要折算成下珠數。
師(板書):上、下珠要折算。
生13:遇到沒有撥入算珠的檔位,要用“0”占位。
師(板書):沒有珠,“0”占位。
師:大家看著黑板,一起熟讀熟記口訣。
【思考】此片段中,教師循序漸進引導學生用算盤記數。首先,通過對照撥數“1”,誘導學生發(fā)現(xiàn)算盤上無數位標記,用算盤時要先標記數位。其次,通過對照撥數“5”,教會學生區(qū)分上珠和下珠所表示的數,通過撥出數字6,7,8,9的測試,以及交流反饋中的強調和提醒,加深體驗上、下珠“身價”的不同。接著,通過看算盤寫數,引導學生對比辨析,突出算盤的優(yōu)越性,進一步鞏固算盤記數的方法技巧,幫助學生掌握要訣。最后,教師及時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編成口訣,讓學生熟記算盤記數的步驟和法則。
三、珠算、筆算,新舊對決
新知的設計要與舊知有明顯不同的特點,才能顯示出其優(yōu)越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片段3】
教師用多媒體播放兩段科教紀錄片:①計數器是供小學教學使用的學具。每檔算珠分別代表不同數位,通過撥入算珠個數來記數。②算盤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計數器,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中國是算盤的發(fā)源地,后來相繼傳入日本、朝鮮等國家。在計算機已普遍使用的今天,算盤仍然發(fā)揮著余熱,具有現(xiàn)代機器無法替代的功能。2013年,珠算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師:算盤不但可以記數,還能計算,加減乘除無一不精。大家來算一算這組題:45-18、54+87、186+249、5638+7896。
(學生用口算或筆算,教師用算盤計算)
面對同一組算式,學生采用口算或者筆算的方法,教師運用珠算,此舉的目的是為了顯示算盤的強大計算功能,雖然它不可與計算器比速度,但是在熟練操作的前提下,珠算比筆算還是略勝一籌。正是這種計算效率上的反差,讓學生親眼見識到算盤的強大運算功能,由此對算盤的運算原理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想一探究竟。此時,教師不妨讓學生拿出計數器,再和算盤決一勝負。通過對比,學生進一步發(fā)現(xiàn),算盤絕不是像計數器那樣以算珠代數的簡單疊加或消減,如,計數器是從個位算起,而算盤是從高位算起;利用珠算口訣“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進一……”會使撥珠速度大大增加,正確率也會大幅提高。
【思考】如果僅僅是記數,顯示不出算盤的優(yōu)越性,因為計數器也有這個功能,而且簡單易學。新教材之所以增設“用算盤表示數”的內容,無非就是看重算盤強大的計算功能,以及它帶有的厚重的歷史文化色彩。因此,在此片段中,教師通過展示歷史文化背景、對比計算效率,讓學生了解了算盤背后的文化底蘊,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認同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責編 李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