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娟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這一目標的提出,是基于課堂實踐而成,有著非常深刻的內(nèi)涵與指導意義,如何運用這一理念,巧妙而精彩地生成教學活動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細心觀察一切變化因素,捕捉其動態(tài)發(fā)展的規(guī)律。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動態(tài)生成
教師要學會熟知大綱,合理利用教材,巧妙把握課堂,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和需求,細心捕捉學生變化,掌握課堂變化發(fā)展規(guī)律,巧妙對教材加以延伸拓展,使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精彩。
一、巧妙引導,讓錯誤變得美麗
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趯嶋H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生成的答案與教師預設的一致,在教學可控制的范圍內(nèi),會令人心生滿意;如果生成的答案是超出教師預設的,但又是正確精彩的,則會讓教師欣喜若狂。然而,有些時候,學生的答案會與教師之前的精心預設發(fā)生偏離。學生的錯誤往往是由于他們的年齡、生活經(jīng)歷、家庭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以及本身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所造成的。當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出現(xiàn)錯誤,教師應及時調(diào)整自己,迅速在頭腦中搜索出能夠進行知識遷移的例子,向教學設計上引導,對學生認知的不足或理解的不到位進行正面指導。在一次語文課上,課堂目標是認讀生字,黑板上依次排列了五個生字,即“目”“羊”“口”“鳥”“耳”,教師想了解學情,讓學生自動區(qū)分重難點,于是拋給學生一個問題:同學們,在這些字中,大家能準確說出它們讀音的有哪些?一名男生積極踴躍地舉手回答,“老師,我認識第四個字,是‘小馬的‘馬?!睂W生們哄堂大笑,小男生感覺到有些情況不妙,卻又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這時,老師見機行事,大筆一揮在第四個字下面寫下了“馬”,并用肯定而溫柔的眼睛看著小男生說:“你很棒,‘鳥和‘馬字你都有所了解,這兩個字確實是親戚,你愿意帶領大家一起給他們做一下區(qū)分嗎?再像的雙胞胎也會有不一樣的地方,你仔細觀察,再來說一說,好嗎?”小男生點點頭,輕聲輕氣地說:“這兩個字很像,它們都有‘豎折折鉤和‘一橫”。
二、精心預設,讓生成更加自然
疫情期間,很多我們熟悉的特級教師、名優(yōu)教師變成了主播,他們的課程資源為什么能夠星星閃亮,光彩奪目,那不僅基于名師們對課堂超強的駕馭能力,很大程度上,成績的取得還在于他們有著精巧的預設??梢哉f,預設與生成有著一定的因果關系,一個精心預設很可能成就一個精彩的生成;相反,沒有走心的預設,結(jié)果不言而喻。如何讓課堂的“生成”變得精彩而有趣,這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教師不僅要在提前備課寫教案的時候多看參考書籍、查閱網(wǎng)絡,還要多加思考,結(jié)合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去設計“預設”。
舉一個靳家彥老師執(zhí)教的《有這樣一個小村莊》課堂實錄的例子,靳老師是全國聞名的特級教師,他在黑板上書寫題目時,特意寫成“有一個小村莊”,漏掉了“這樣”兩字,臺下的一名學生立刻發(fā)現(xiàn)了,要舉手表達,靳老師隨后便把“這樣”兩個字寫了上去,微笑著表揚了這位學生,接著便拋出一個問題:“這節(jié)課的課題缺了‘這樣兩個字,和加上‘這樣兩個字,效果會有不同嗎?”一位學生舉手說:“加上‘這樣兩個字,我就會思考,我想知道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小村莊呢?我會很想往下閱讀課文里的內(nèi)容?!苯蠋熣f:“你說得很好,‘這樣兩個字引人入勝,起到了很好的強調(diào)作用,老師的第一個教學目標就在我們共同思考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地實現(xiàn)了?!边@樣故意漏字的預設,僅僅是教師書寫題目上細小的局部微調(diào),但是卻調(diào)動起學生跳躍性的思考,一瞬間,就能自然而然、潤物無聲地就把學生的思想引導到教師設計的學習目標上來,而這一生成的取得卻是學生自己思考而得的,可謂一箭雙雕。
三、捕捉契機,讓生成更加精彩
課堂教學就像一枚硬幣,正面是預設,背面是生成。對于20多年的從教經(jīng)驗來講,我認為實際教學中的生成比預設更加意蘊深遠、價值珍貴。我曾經(jīng)執(zhí)教過的《草原》一課,課程預設我早已爛熟于心,然而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一名學生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我便讓學生多讀幾遍課文,最后課堂生成出現(xiàn)了出人意料的精彩與生動。這段文字是這樣的:“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xiàn)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我想讓學生們體會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一名學生讀過后說:“老師,我讀了這一段,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的好客,雖然我沒去過真正的草原,但我眼前浮現(xiàn)出草原的廣袤與包容,各種各樣的顏色飄來飄去做點綴,好一幅草原風光畫!”我聽后心里為之一顫,又驚又喜地說:“你不愧是咱們班的小畫家,你果真有著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隨后我便在在黑板上寫下本文的又一寫作特色——色彩美,帶領所有學生觀看插圖,再次朗讀,再次感受。這節(jié)課完全離開了我預設的教學過程,同學們沉浸在發(fā)現(xiàn)美、感悟美的境界中,課堂因生成而鮮活生動,師生在體驗過程中收獲了語文知識的提升,感悟了美育的熏陶,增強了思考感悟與感知能力。這樣的教學活動,實現(xiàn)了師生與文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多項交流與心靈溝通,大家眾說紛紜,分享著彼此感悟點和感受到的意境美,教師們搭建的心靈交流平臺的價值已遠遠高于教師之前一個人的預設。
四、關注生成,讓課堂風景無限
一個精彩的生成,往往基于精心的預設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育機智以及知識儲備,可以說精心的預設是主要因素,但如果刻意地去設計預設,死板地遵循預設,課堂就會變得死氣沉沉,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在做好精心充分的預設前提下,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要隨時隨處關注學生的變化,根據(jù)課堂生成的運動變化發(fā)展規(guī)律,相機行事,巧妙講授知識,利用資源。二是要促進學生思考,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思考的火花,要給學生營造這樣的氛圍,即凡是學生發(fā)現(xiàn)的有價值的東西,教師都會非常重視,師生共同探究如何完成這一學習目標。三是引導學生勇于表達感悟,凡是學生覺得很美的地方,教師也覺得很美,你來說一說好在哪里,你帶領我們一同感受美妙的意境。同學之間、師生之間自由表達,互相啟發(fā),處處皆為風景,關注生成,讓課堂風景無限。
五、轉(zhuǎn)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及方法,讓課堂回歸真實
教師要結(jié)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如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時,學生熟讀課文、排除字詞障礙后,讓學生回憶一下這篇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qū)懙??(板書春、夏、秋、冬),在此基礎上,了解作者是怎樣用好詞、好句把景物的特點寫清楚、寫具體的。讓學生讀一讀、議一議、說一說作者寫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點,聽了同學們匯報小興安嶺四季的美景及豐富的物產(chǎn),你覺得小興安嶺是個什么樣的地方。一系列的問題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結(jié)合文中的重點語句互相交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閱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教師結(jié)合課文的寫作特點總結(jié)寫法,讓學生學會在選擇某個季節(jié)描寫景物時,首先要選擇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抓住景物的外形、顏色、聲音、味道以及景物的變化過程等。圍繞著景物的特點把景物寫具體,這需要我們開動智慧的頭腦,運用準確、優(yōu)美的詞語或運用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等修辭手法,把喜歡的景物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來。學生即興寫小練筆,進行景物描寫的仿寫,寫后當堂展示交流,教師從“嚴、細、耐心、愛心”四點出發(f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和點滴進步并加以鼓勵,這樣才能讓學生樂于接受,主動改正,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和道德觀以及價值觀也有了新的發(fā)展,這種課堂才是真實有效的。
開放式教學設計絕不是傳統(tǒng)的“散養(yǎng)”不管不顧,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是基礎,看似是學生自由,實則風箏線還是牽在教師手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于教師的“隱性備課”,即教師要在課前認真鉆研教材,準確把握文本的重難點,對學生的“可能”做好充分的估計,心中有底。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做到收放自如,及時把握課堂生成資源,讓語文課堂的精彩無處不在。
參考文獻:
[1]李鐵安.高品質(zhì)課堂的塑造[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3.
[2]周斌.課堂方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余文森.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J].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