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國英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對學生寫作和閱讀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訓練是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寫作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平時的閱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往往把閱讀和寫作一分為二,分開進行教學,其實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共同發(fā)展的關系。如果一個學生的閱讀量上不去,寫作水平必然不會很高,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一些美好的字詞句會潛移默化地留在腦海中,在寫作的時候會時不時地迸發(fā)出來。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寫作指導
小學語文的難點和重點就是閱讀和寫作,其占據的分數比例較大,因此想要提升小學語文整體水平,需要從這兩方面下功夫。在閱讀教學中加強寫作訓練的滲透,不僅有利于讀和寫的結合,而且能幫助學生語言理解和感悟能力的全面提升。從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來看,學生寫作不積極是普遍情況,寫作的內容缺乏邏輯性,或者完全偏題?;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提高領悟能力、積累好詞好句,是為今后寫作打下扎實基礎的重要途徑。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訓練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積極性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毙W階段正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愛好的階段,只有想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才能進行高效的學習。在新時代,小學語文老師要積極響應國家新課標改革,對于學生,要因材施教,采用符合小學生特點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寫作方面,閱讀材料是根本,只有通過閱讀教學滲透寫作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提高學生課堂上的積極性,同時在理解文章的同時,幫助學生掌握寫作技巧,增強學生在寫作方面的自信心,從而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春夜喜雨》時,教師可以先行講解詩中的意思,再帶領學生悟透這首詩的意境,隨后讓學生們盡可能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下過雨后的自然場景,通過組織學生討論把春雨的好處從多個角度展現出來,利用此種學習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有助于提升書面表達能力
當下,小學生在寫作環(huán)節(jié)都比較薄弱,要么是不知道寫什么,要么是不敢寫,腦海里的想法不敢表達出來,或者很難把抽象的畫面轉換成文字。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圍繞閱讀到的內容展開討論,把文章里類似的現象或者有感觸的地方先口頭表達出來。在這樣輕松的討論氛圍中,讓學生成為表達的主角,敢于表達,通過多樣的語言表達練習來積累寫作的素材,拓寬寫作的角度,慢慢地就提升了書面表達能力。
(三)有助于提升寫作能力
寫作和閱讀都是語文學習的重點、難點,一定程度上,語文水平的高低主要體現在閱讀和寫作能力上,因此提高語文閱讀和寫作能力是重中之重。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寫作,了解其語言表達能力和思路以及部分寫作技巧,借助講解文本的機會,對寫作技巧進行分析,將情感表達方式予以歸納總結,讓閱讀和寫作融為一體,相互促進,取得閱讀與寫作的同步提升。因此,兩者的融合滲透是教學的重點方向。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訓練的途徑
(一)模仿優(yōu)秀的語句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以風景描寫和記敘文為主,是根據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所選定的,常用到的修辭有擬人、排比、比喻。這些修辭的運用能給學生寫作時增添色彩,因此在閱讀教學中,遇到這樣的修辭,可以讓學生進行模仿,從而提高寫作基礎。在學習《山水桂林》這篇課文時,可以先要求學生將自己認為是景物描寫的句子通過多次閱讀來畫出來,然后引導學生運用課文中的排比句或擬人句對其他物體進行描寫,進而提高小學生的整體寫作水平。
(二)摘抄優(yōu)美的字詞
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閱讀是基礎,也是知識積累的主要來源。文章中的字、詞的學習與記憶一直是教學的重點,更是寫作時基礎中的基礎。養(yǎng)成摘抄和反復記憶精美詞匯的良好習慣,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就會用上。例如在學習《小柳樹和小棗樹》這篇文章時,老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對文中的好詞好句進行摘抄,同時運用到寫作中。在實際的語文課程中,我們可以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及時引入一些圖片、視頻和動漫等,從而使課程教學內容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能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
(三)通過閱讀,引導學生寫讀后感
在《司馬光》這一課,老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視頻播放,然后讓學生帶著觀看到的內容去閱讀文章,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隨后老師可以讓學生抒發(fā)閱讀完的感受,可以是對司馬光的表揚,也可以是對類似的事情的感悟。通過書寫讀后感來檢測和加強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結合課堂活動指導寫作
在開展語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讀寫能力需要不斷地實踐練習。在此過程中,開展改編課程活動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開展小學語文改編活動,能使學生扎實理解文本內容,同時在尊重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的基礎上對原文進行改編。教師開展語文課程學習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能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從而推動學生讀寫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
(五)在生活情境中培養(yǎng)讀寫能力
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對那些通過生活經驗進行理解的課程知識往往更感興趣。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讀寫能力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通過例句仿寫的形式,指導學生探求文章內容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所謂例句仿寫是指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立足課程文本內容,要求學生對文本含義以及寫作手法進行分析,對自己喜歡的語句進行仿寫。通過這樣的課程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同時在基礎的語言模板上進行進一步的語言加工,通過這種讀寫結合的方式,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還能降低學生的寫作難度,調動學生開展學做活動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是學生養(yǎng)成各項基礎能力的重要階段,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卷面成績,還要重視學生個人能力的發(fā)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讀寫能力的發(fā)展不僅是學生深化語文知識學習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學生語文成績的重要方法。因此,我們在課程教學中,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通過生活化教學、現代化教學和課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從而為學生今后的語文知識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彥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訓練的途徑[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2):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