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麗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等,指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加強小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語言積累、思維訓練,提高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促進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關鍵詞:閱讀教學;小學語文;閱讀能力
關于閱讀,《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對于小學生來說,兒童時期正是閱讀的黃金時期,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讓閱讀變得更輕松,也讓閱讀的人生更豐盈。
一、精心策劃準備,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切智力工作的開展都依賴于興趣?!币寣W生主動閱讀,體驗讀書的快樂,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帶著興趣進行閱讀,因此教師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引導,激發(fā)學生主動閱讀課外書籍的興趣。
1.精心布置,營造適宜的閱讀氛圍
(1)精心布置教室文化墻。設置文化角,向學生推薦名著,共同賞析,提高學生的認識,展示學生的作品,開辟閱讀交流欄,進行閱讀之星評選,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參與熱情。
(2)創(chuàng)建班級圖書角。充分利用班級資源,設立“書香園地”,發(fā)動學生從家中帶來3~5本藏書,與同學分享圖書,讓師生生活在一個充滿書香氣息的潛在課堂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2.立足學情,精心推薦課外讀物
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時期,他們對閱讀什么樣的書籍還是很盲從,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推薦適合的課外讀物,解決讀什么的問題。低年級主要以繪本、童話故事為主,如:《好餓的毛毛蟲》《我爸爸》《愛心樹》《七色花》等;中年級主要以寓言、神話故事為主,繪本為輔,如:《中國寓言故事》《中國神話故事》等;高年級多推薦經典小說,如:《三國演義》《寄小讀者》《草房子》《狼王夢》等。
二、依托課堂教學,滲透有效的閱讀方法
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提高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前提。但要想讓學生愛讀、會讀、讀得有效,還需要科學的讀書方法,這也是閱讀效果的有力保證。
1.銜接課堂內外,進行閱讀指導
語文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密切相關。葉圣陶老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闭n本上的文章只能舉其一,課外閱讀才能反其三,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才能將方法轉化為能力。因此,老師要挖掘課本與課外文學作品之間的連接點,有意引導學生拓展課外整本書閱讀,可以讀同一作者、同一題材、同一體裁的作品;也可以進行古文白話文對比閱讀。例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可以指導學生改編故事情節(jié)、續(xù)寫和創(chuàng)編故事,推薦閱讀《安徒生童話》。在教學《蘆花鞋》時,可以由點及面,引導學生閱讀曹文軒的《青銅葵花》以及曹文軒的其它著作。
2.開展閱讀課程,滲透閱讀方法
教師是提升學生課外自主閱讀能力的引導者、設計者、組織者,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推薦合適的書目并帶領學生走進這些書目能夠深化學生的閱讀行為。
低年級可以開設繪本教學課程。如閱讀《我爸爸》時,可以結合看圖寫話教學,豐富學生想象,指導學生進行文段字句的摘錄誦讀,做手抄報、讀書卡,還可以組織學生在自由閱讀后進行討論交流,感受故事中傳遞出來的愛的美好。
中年級繪本與名著穿插進行,有序過渡。例如宮西達也的《我是霸王龍》系列繪本可以在三年級策略單元教學時進行閱讀指導,猜測故事的發(fā)展和結果,拓寬學生的思維,提升表達能力,深化閱讀行為。
高年級主要閱讀經典名著??梢岳盟季S導圖進行閱讀指導,放手讓學生去畫思維導圖,梳理小說人物、故事情節(jié)等的脈絡,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三國演義》時,引導學生運用跳讀、速讀、瀏覽法和批注圈畫法等,品評書中人物,探討人物個性,關注歷史事件,引起學生對歷史類書籍的關注。
三、閱讀形式多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好的教師不僅傳授閱讀知識、教會閱讀方法,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鼓勵閱讀打卡,從量變到質變
閱讀很容易,但每天堅持很難,這時可以鼓勵學生記錄自己的閱讀時間、閱讀感想,利用釘釘、微信朋友圈等形式進行閱讀打卡。當學生堅持下來回頭看自己的打卡記錄時,就會充滿收獲感和成就感,這種愉悅的體驗能夠督促孩子養(yǎng)成每天閱讀的習慣。
2.師生共讀,汲取榜樣力量
小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善于模仿,最愛模仿的就是自己的老師。因此,我們要成為學生熱愛讀書的引路人,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和學生一起閱讀,成為學生的榜樣。這種方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還能使興趣變得持久,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
3.親子共讀,夯實閱讀基石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不僅是對孩子閱讀行為的肯定,還能加深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讓孩子更加自信,更容易堅持下去,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積極開展活動,搭建學生交流的平臺
活動是閱讀的“催化劑”,它能夠讓閱讀之路走得更遠,內化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也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熱愛閱讀的熱情。
1.書籍推薦交流活動
定期舉行好書推薦交流會、讀書沙龍、紅領巾書市等活動,充分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把更多的優(yōu)秀書籍推薦給更多的人。
2.開展各種競賽活動
經常開展一些美文誦讀、習作競賽、講故事大賽、劇本表演等活動,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陶冶情操,還能讓學生體會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更加熱愛閱讀。
3.讀書作品展示活動
展示學生的讀書筆記、制作的讀書卡、書寫的讀后感、創(chuàng)作的讀書小報等,強化學生的自豪感,激發(fā)學生更大的讀書興趣。
閱讀,能夠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充實學生的頭腦,提升學生的人文底蘊,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未來競爭中也扮演著越來越關鍵的角色,它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3]吳麗欽.淺談小學生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J].小學教研.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