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鋒
摘要 :受應試教育影響,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與想象力受到了禁錮,不能使學生形成個人審美。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師需要將自己的傳統(tǒng)觀念進行革新,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進而通過審美素養(yǎng)的提升促進高中鑒賞教學質量。對此,本文就基于學生審美素養(yǎng)提升高中美術鑒賞的教學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 :審美素養(yǎng);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1)16-007
審美素養(yǎng)是核心素養(yǎng)能力之一,是適合學生終身發(fā)展和社會需求的能力。在新課標改革后,我國開始著重培養(yǎng)綜合素質型人才,這即順應我國的發(fā)展趨勢,也符合了教育發(fā)展改革走向,教師需要基于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提升高中生的美術鑒賞能力,讓學生可以全面發(fā)展。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將傳統(tǒng)老套的教學模式進行革新,采用符合當今學生發(fā)展趨勢的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和美術繪畫技能的培養(yǎng),在課堂上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課堂教學,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基于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高中美術課堂現(xiàn)狀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卷面成績,而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重視,導致學生對知識更多的是死記硬背、生搬硬套,對學生自身能力的發(fā)展得不到培養(yǎng)。學習美術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擁有良好的審美素養(yǎng),這樣學生畫出來的畫才能夠具有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一味地模仿。但是在目前的美術課堂上,教師只是對課本教材進行簡單地講解,然后剩下的時間就是自習時間,學生對這種形式單一的課堂,失去了積極性[1]。教師在課堂上只是將美術的基本概念籠統(tǒng)地說了一遍,讓學生無法真正理解美術的內涵,更不能通過觀察一張畫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真實情感,使得美術鑒賞課堂氛圍低沉效率低下。
二、基于學生審美素養(yǎng)提升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策略
1.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意識
美術鑒賞不僅僅是一門課程,更是對學生審美素養(yǎng)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學生擁有足夠高的審美素養(yǎng)才能夠感受到美術的魅力。美術是別具一格的,每個學生對相同的藝術品都會產生不一樣的感受。美術教師的教學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意識,這是學習美術的基礎,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進而感知作者在創(chuàng)作這件藝術品時內心的感受。
例如,在學習湘教版高中美術鑒賞《什么是藝術作品》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教師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能夠認識審美觀念形式法則的產生和一般規(guī)律,讓學生能夠明白美術作品背后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能夠讓學生用審美的眼光去看待美術作品,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懊馈辈⒉皇菓{空產生的,它源于生活實踐[2]。因此教師可以從生活入手,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從而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簡單的審美情景,例如,公園里優(yōu)美的雕塑、學校大門形狀的設計以及超市里物品的包裝他都具有自己的一個設計觀念,這都是可以讓學生去進行觀察的藝術,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美術文學是一種精神的產物,具有獨特的意識形態(tài)以及具有形式美。例如,美術中的比例與尺度,美術中講究黃金比例0.618︰1,帕特農神廟和薩平婦女都是黃金比例的代表。教師可以給學生呈現(xiàn)這些圖片,給學生營造一個身處帕特農神廟的情景,再讓學生站到薩平婦女面前,讓學生觀察感受他們的美,然后讓學生討論自己所感受到的藝術美,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2.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美術鑒賞課堂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然而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并沒有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學習處于被動地位,對美術的理解不到位,美術素養(yǎng)不高[3]。為了能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活躍學生在美術鑒賞課堂上的思維,教師需要多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讓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在課堂上敢于和教師交流,訴說自己對美術的感受,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這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種挑戰(zhàn)。
例如,在學習湘教版高中美術鑒賞《藝術家眼中的自己》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觀看倫勃朗早、中、晚三期的自畫像,然后鑒賞他的性格特點和氣質的變化。教師:大家看這三個畫像,分別是倫勃朗在他不同的時期畫的自畫像,第一張是他在1630年的自畫像,第二個是他在1635-1636年的自畫像,第三個是他在1642年的自畫像。大家可以觀察一下他的神情說說自己的感受。教師將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有一個學生舉手回答道:“1630年的自畫像是一個文雅自信、儀表堂堂的青年形象,1635-1636年那張自畫像表情非常的豐富感覺他很開心,最后一張他的表情很痛苦”。教師:“回答得不錯,第一張照片是在阿姆斯特丹小有名氣的倫勃朗,對自己的光影手法有了更深一層的見解,在眼神中透露著堅定、希望、驕傲、迷茫、冷靜,接踵而至的名氣和利益讓倫勃朗在一時之間難以消化,正在思考自己未來發(fā)展的方向。第二張是他幸福生活的寫照,也表現(xiàn)了他在自畫像創(chuàng)作中超凡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最后一張是1642年對倫勃朗來說是極其苦難的一年,愛妻莎絲吉雅的溘然而逝已使他情感痛苦到了極點,而忍受悲痛創(chuàng)作的巨幅油畫《夜巡》雖代表著他藝術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但他的精神已經受到了極大的摧殘”。大家自己動手給自己畫一張自畫像,然后小組之間進行交流討論。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適當?shù)亟o予指導,提高學生的課堂自信,使其產生主人翁意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3.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形式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進課堂已成了當下的流行模式,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授課,多媒體呈現(xiàn)出來的圖片以及傳遞給學生的聲音,都能形成強烈的沖擊感,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信息技術是當下學生最感興趣的事物之一,在課堂上將信息技術與高中美術鑒賞相結合,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同時課本教材上的知識畢竟是有效的,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提供足夠多的學習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從而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4]。
例如,在學習湘教版高中美術鑒賞《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設備給學生觀看美術的發(fā)展,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的演變,開闊學生的眼界。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對信息化設備的使用并不頻繁,導致信息化設備發(fā)揮不了它真正的實力。教師基于學生審美素養(yǎng),合理地將信息技術落實到高中美術鑒賞課堂上,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看到自己平時在課本上看不到的藝術品,然后再對他進行鑒賞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教師通過播放ppt讓學生觀察蔣兆和的作品《流民圖》,指出在哪些方面吸收了西方的繪畫處理手法,在哪些方面保留了傳統(tǒng)的繪畫技巧。這幅畫吸取西方的繪畫觀念來改良中國畫的畫法,開闊了中國畫家的眼界,使中國繪畫在繪畫觀念和表現(xiàn)技巧方面大大豐富。然后用幻燈片給出這幅畫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深刻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读髅駡D》講述日寇侵華時中國人民遭受的悲慘生活,然后伴隨著音樂再次展示出愛國畫家蔣兆和先生的《流民圖》,可以有效地抓住學生的情感,將學生帶入到當時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情境之中,充分地讓學生感受到當時人民流離失所的生活是有多么的痛苦悲慘。使學生對藝術品的鑒賞能力得到升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4.給學生拓展美術文化知識,提高學生鑒賞能力
學生鑒賞能力的提高,在于擁有足夠的美術文化知識,能夠看得懂美術作品,有較好的審美素養(yǎng)。在給學生授課時教師不能只是單單地給學生過一遍課本,應該先將課本上的美術知識講明白,再給學生拓展一些相關的美術知識,讓學生能夠將知識建立聯(lián)系,真正意義上的看懂一件美術作品[5]。學生在進行美術鑒賞時,能夠想到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當時的歷史文化,清楚作者的人生經歷以及情感才能夠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
例如,在學習湘教版高中美術鑒賞《圖像與眼睛》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的教學目標是:能夠讓學生了解美術作品中形式構成的基本要素、圖像以及美術語言等,讓學生掌握具象美術、意象美術、抽象美術,掌握這三種圖像類型的特征。理解三種美術作品的內涵并初步掌握欣賞的方法。首先教師給學生呈現(xiàn)出《花果冊頁》和《曼陀林和吉他》讓學生思考這兩幅畫的聯(lián)系,它們兩者都是點線面體,表現(xiàn)輪廓結果。然后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講解《曼陀林和吉他》的創(chuàng)作來源,它是西班牙畫家畢加索在1924年畫的一幅油畫,作為立體主義畫家,畢加索要求打破傳統(tǒng)繪畫的視覺一致性,表現(xiàn)自己頭腦中重新組構而成的物象。畫中的吉他、曼陀林和蘋果被不同的顏色分開甚至拆散,又重新被組織在室內外的混合空間之中。然后讓學生再感受畢加索其他的美術作品,例如,《穿襯衣的女子》中女子一襲若隱若現(xiàn)的薄紗襯衣,輕柔地勾勒著自黑暗中涌現(xiàn)的胴體,她堅定的眼神流露出傲慢和自信,整體色彩豐富,表達出對人生百態(tài)充滿了興趣以及自信。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對畢加索有了認識,然后能夠根據(jù)他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以及人生經歷對他的作品產生一個新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從而提高學生美術鑒賞能力。
綜上所述,高中生審美素養(yǎng)提升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在課堂上教師需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與美術作品相應的情景,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充分激發(fā)學生對美術鑒賞的興趣。在課堂上教師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鼓勵學生回答問題以及提出疑問,在課堂上充分地表達自己想法,同時構建一個高效的美術鑒賞課堂,教師將信息化教學落實到美術鑒賞課堂上,給學生進行知識拓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張向國.淺談如何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J].科幻畫報,2020(5):279.
[2]狄艷萍.探討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9(42):241
[3]洪家泳.探究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方式[J].中華少年,2018(12):155.
[4]額爾敦特古斯.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17(53):170.
[5]張曉明.從自主創(chuàng)新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看高中生審美素養(yǎng)的提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鑒賞)》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6(6):122-123.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南海執(zhí)信中學,廣東 佛山 52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