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初中語文校本課程的適宜性和層次性,適宜性主要表現(xiàn)在要適合本地學生學習、體現(xiàn)簡明易記的特點、具有趣味性以及注意練習的適量性;層次性則要求教師在知識講解、練習和測試三個方面考慮不同水平的學生的接受能力,避免學生因感覺過偏、過難而喪失學習的激情和信心。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 校本課程 適宜性 層次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25-0035-02
順應時代發(fā)展,教育在與時俱進,教育教學研究也走上了嶄新的道路,各地各校的校本研修、校本培訓以及校本課程應運而生。就其中的校本課程而言,各學科都有各自的特點和要求。筆者認為,初中語文校本課程的開發(fā)除了要解決本地學生在本學科普遍存在的知識盲點的問題,還要特別關(guān)注課程的適宜性和層次性。
首先,校本課程應體現(xiàn)適宜性的特點,即有適宜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且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xiàn),做到內(nèi)容的適宜性和教學的多樣性的高度融合。其次,在同一所學?;蛲粋€班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是有區(qū)別的,因而在編排初中語文校本課程時還要考慮到個體的差異性,注意到校本課程的層次性,即既有適合中下水平學生的學習知識內(nèi)容,又有能吸引、激勵中上水平學生的知識板塊。如此的校本課程才是面向全體、各有所得并最終實現(xiàn)整體提高的課程。下面,筆者結(jié)合自身經(jīng)驗,探討初中語文校本課程的適宜性和層次性。
一、初中語文校本課程的適宜性
校本課程的總體特點就是針對本校學生所欠缺的知識進行編排,其內(nèi)容必須適合本校的學生學習要求。同時,在學習的形式上要富有趣味,避免枯燥,可以通過講練結(jié)合的形式或是高度概括的口訣形式等來呈現(xiàn),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一)解決本地學生普遍存在的知識欠缺問題
由于受到當?shù)刈匀粭l件、歷史、地域文化習俗或者經(jīng)濟等方面的原因的影響,相對于其他地方的學生而言,某個地域的學生可能會在某個學科某個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從語文學科的角度來看,城鎮(zhèn)的學生閱讀量相對較大,知識面較寬,因而在閱讀理解、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等方面相對于鄉(xiāng)村學生有一定的優(yōu)勢。針對這一情況,初中語文校本課程開發(fā)者在對學生和科任教師進行問卷調(diào)查之后,應該分析學生存在哪些方面的知識欠缺,在編排校本課程時要著重補充學生所欠缺的知識,以及安排適量的作業(yè)和測試加以鞏固。
(二)具備簡明易記性
當初中語文校本教材中的內(nèi)容過多,各部分知識之間關(guān)系繁雜時,教師可以考慮采用簡明的記憶方式幫助學生識記。比如在講解句子成分的時候,可以用“句子主干主謂賓,句子枝葉定狀補,謂前為狀謂后補,定語必居主賓前”,化解開來就是句子成分就像是一棵樹,句子當中三個重要的部分即主語、謂語和賓語,相當于這棵樹的主干,而定語、狀語和補語相當于這棵樹的枝葉,主干不可缺,枝葉少無妨。在弄清楚主語、謂語和賓語一般由什么詞性或相當于某種詞性的短語來充當之后,便可借此來判斷定語、狀語和補語的位置了。定語一般位于主語和賓語的前邊,狀語則是位于謂語的前面,補語則是位于謂語的后頭。復雜的知識便可以化作短短的幾句口訣,學生易于理解和記憶。再如,對于“唐宋八大家”的文學常識,學生常記不住或者記不準,教師就可以通過編口訣的形式幫助學生記憶:“唐宋散文八大家,唐有韓愈與宗元,宋有歐陽又三蘇,安石曾鞏接后邊?!闭f的就是唐宋時期著名的散文八大家,即唐代的韓愈和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七言四句的口訣知識涵蓋量大,又朗朗上口,記憶起來確實方便、快捷。
(三)要有適當?shù)娜の缎?/p>
不管是哪一個科目,當學習變成了一個有趣的活動,學生就不再因為枯燥無味而厭學。初中語文校本課程的內(nèi)容涉及多學科的知識內(nèi)容,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設計一些充滿趣味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比如以謎語揭示答案或者以繪畫的形式講解某些知識。
例如,在校本教材中繪制這樣一幅畫:在一座墳前,有一個婦女帶著兩個小孩披麻戴孝,跪在墳前啼哭。在墳墓的右上方,有一本打開的史冊,其上有數(shù)雙手捧起一顆鮮紅的心,這顆心在那兒閃閃發(fā)光,照著史冊……請猜一猜:這是宋代詩歌當中的哪兩句名句?學生將學過的名句和這幅圖聯(lián)系起來,就會猜到這是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昂骨唷痹谶@里就是“史冊”的意思,這個畫謎既讓學生記住某些知識點,又生動有趣,這樣編排的校本課程頗受學生歡迎。
又如,教師在校本教材中編排“對偶”這個知識點時,可用古時書香門第以對聯(lián)擇婿的故事引出,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大增。女子出的上聯(lián)是:“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似水?!痹S多后生紛紛應對,均不合乎女子的心意。有一秀才慕名而來,但冥思苦想后仍未想出奇妙的下聯(lián),半夜,秀才聽到古剎傳來夜間的更鼓,靈感頓生,立刻應對,姑娘聽后大為贊賞,兩人因此結(jié)為連理,你猜秀才對的下聯(lián)是什么?(答案:更更更鼓,五更更鼓鼓如雷)在教師的點撥提示下,學生就可以掌握對偶的基本要求和規(guī)律。
(四)注意練習的適量性
校本課程要做到講練結(jié)合。雖說練習是必要的,但是練習的數(shù)量要適可而止,否則過多的作業(yè)會讓學生望而卻步。完成作業(yè)的時間在半小時以內(nèi)為宜,因而編排時要注意“突出重點,解決難點,難易適中”這些原則。
二、初中語文校本課程的層次性
開發(fā)初中語文校本課程還要注意體現(xiàn)層次性的原則,針對不同學生的學力,設計不同的授課內(nèi)容與相關(guān)的練習。一方面,合并學校中來自農(nóng)村的學生大多在基礎(chǔ)性知識方面存在缺漏,因此校本教材開發(fā)者可以從拼音、詞語、修改病句、寫作無話可說等方面入手,照顧學習基礎(chǔ)不好的學生;另一方面,如果大部分學生知識欠缺什么就安排什么,這對學優(yōu)生來說實在沒有多大的吸引力,對此校本教材開發(fā)者應在學生“有能力往上跳一跳,拔高自己”這一點上加大籌碼,真正實現(xiàn)他們能“跳高了”的愿望,針對這部分學生,可以從賞析現(xiàn)代文優(yōu)美語句或者古詩文名句、提煉主旨、作文選材、謀篇布局、開展綜合性學習等方面入手。
(一)知識講解的層次性
教師在講解知識的時候,面對基礎(chǔ)不一樣的學生應當有所區(qū)別。比如,要讓所有學生一下子完全理解互文這一修辭手法是有一定難度的。互文修辭是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即互文見義,是指在有意思相對或相關(guān)的文句里,前后兩句詞語互相呼應、互相交錯,意義上互相滲透、補充,使文句更加整齊、和諧、精煉的一種修辭手法。特點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將要出現(xiàn)的詞,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詞。如學生翻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和“煙籠寒水月籠沙”這些句子時要將上下句相互補充,否則將不合情理。這三句正確的翻譯應該分別是“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喜而悲”“將軍和壯士多年征戰(zhàn),身經(jīng)百戰(zhàn),有的因此光榮犧牲,有的能夠凱旋歸來”和“月光和煙霧籠罩著寒冷的江水和岸邊的沙子”,不能直譯為“不因為外物而歡喜,不因為自己而悲傷”“將軍身經(jīng)百戰(zhàn)最后犧牲了,而壯士打了十年仗都能勝利歸來”“煙霧籠罩著寒冷的江水,月光照著岸邊的沙子”,因為這樣翻譯就不能準確表達作者的本意了。
至此,面對全體學生的講解可以告一個段落,如有學生不理解,也不必做過多深入的講解,隨著年齡和知識的增長,到了更高一級的學習階段,他們自然會逐漸理解。假如有學生對互文這一知識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教師可以再找一些課外的互文的詩句加以講解,以達到識別互文這一修辭以及正確翻譯互文句子的目的。
(二)練習的層次性
教師除了要講解校本課程中的知識,還要通過練習加深學生的理解。面對多數(shù)學生,練習的難度應當降低,但對優(yōu)秀的學生而言,應該有幫助他們提高能力的習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因而練習應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層次性,才能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對于某一個知識點,教師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安排答題,比如某一道題,可以用簡答題、分析題、填空題或選擇題來完成。
比如,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題型考查學生對“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這一句的理解。
1.選擇題形式。例如下題:
對于上述的語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這兩句表現(xiàn)秋瑾要沖破封建牢籠,沖破男權(quán),否定男尊女卑,誓不屈服于男人壓制的性格。
B.這兩句是對“鑒湖女俠”性格的真實寫照,利用諧音“列”與“烈”的意義不同來表達她投身于革命的抱負和志向,展示了她巾幗不讓須眉的豪放性格。
C.這兩句表現(xiàn)了秋瑾與丈夫不和,要突破家庭藩籬,追求個人自由。
D.丈夫想要的是一個依附于自己的封建女子,可秋瑾卻是一個渴望獨立的女子。
(答案:B)
2.填空題形式。例如下題:
這兩句出自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的《____________》,這首詞是她在1903年中秋節(jié)因與丈夫王廷均發(fā)生沖突,離家出走的述懷之作,譯文為:今生我雖然不能身為男子,加入他們的行列。但是我的心_______________。表達了秋瑾巾幗不讓須眉、______________的抱負、____________的志向。
(答案:滿江紅·小住京華 要比男子的心還要剛烈 下定決心投身革命 匡國濟世)
3.分析題形式。例如下題:
請結(jié)合“鑒湖女俠”秋瑾的婚姻、個人思想變化以及時代背景,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答案略)
從以上三種題型來看,第一種題型是選擇題,該題型最為淺顯易懂;第二種題型為填空題,該題型較難;而第三種題型是分析題,該題型需要學生有較豐富的歷史知識和較強的語文表達能力才能完成。這就是教材開發(fā)者在設計、編排習題時必須注意到其層次性的一個范例。
(三)測試的層次性
校本課程設計理應有測試內(nèi)容,基于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測試卷的難易度和知識的分布量一定要注意到學生水平層次的不同,貫徹執(zhí)行這一理念有以下兩種方法。第一種方式為單一試卷,多層內(nèi)容?;A(chǔ)知識應該達到試卷容量的百分之八十,有一定難度的知識大約占百分之十五,偏難的約占百分之五。第二種方式為難、易兩卷,獨立成卷(A、B兩卷),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相應的試卷。如此一來,測試之后,可以滿足不同層次水平學生的獲得感,學生對學習理應不厭倦。
開發(fā)初中語文校本課程固然有諸多困難,但教師在編排過程中只要兼顧適宜性和層次性,并根據(jù)實踐進行改進,就一定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幫助學生提高語文水平。
【作者簡介】何偉明(1968— ),男,壯族,廣西靖西人,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教師,現(xiàn)就職于百色靖西市民族中學,研究方向為中學語文教學研究。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