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華
摘 要: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教學形式也要隨之發(fā)生改變,不僅是對語、數、外等基礎學科,高中政治也要在改革之列。在高中政治的日常授課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引導,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文章從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及重要性入手,對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高中政治教學展開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政治;改革
一、 引言
為了響應新課改發(fā)展理念和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我國非常重視學生思想道德的發(fā)展。其教學目標是在掌握基本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加強素質教育。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的教育工作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教育工作者應根據教育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尋找一些有效的、合理的教學措施。理解政治的代表性作用,在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理應做出教學改革。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的政治文化載體,更是需要傳遞給學生去理解。現(xiàn)如今,時代在不斷地變化,學生也隨著時代的變化開始彰顯自己的個性。學生對于周圍發(fā)生的一切有著更敏銳的直覺,很容易受外在條件的影響,進而刺激學生的思想。教師作為學生在學校發(fā)展的重要引導者,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變化和發(fā)展,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多反思自己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策略、管理力度,致力于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思想政治與高中生思想教育融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榜樣,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價值認知。
(一)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國目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存在著一些問題,已經不適合如今快速發(fā)展的時代,不利于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和新課改理念的實施與落實。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很難做到靈活學習各種知識。學生把知識運用不到自己的身上,甚至還會覺得很枯燥。但是教師如果把時事政治結合到課堂中,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讓學生對這門課感興趣,并且愿意在課堂上活躍起來。學生的配合是特別重要的,因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提高學生的課堂的參與度
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在學校生活中,教師與學生最直接的接觸就是課堂。提問也是促進學生課堂參與度提高的有效措施之一,并且教師提問有效的政治相關問題可以促使學生去思考問題,課堂效率也會因此得到大大提高。就算回答錯了,這樣的問題也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多加留意。這樣一來,課堂的氛圍也就被帶起來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也會高漲。所以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使得課堂效果豐富多彩,課堂質量也得到提高。
(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把高中生培養(yǎng)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有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對于高中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堅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學生穩(wěn)步向前的發(fā)展。而信念,作為一種對思想或事物堅信不疑并身體力行去實現(xiàn)目標的狀態(tài),是推動人們?yōu)閷崿F(xiàn)理想而努力奮斗的強大動力。堅定社會主義必勝、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念,能夠很好地促進高中生實現(xiàn)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它們相互促進,密不可分。對于高中生來講,他們涉世未深,對社會上很多烏煙瘴氣的現(xiàn)象不能保持自身清醒的頭腦和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樹立一些崇高的理想,堅定對于科學的正確信念,形成自身正確的人生觀以及世界觀,擺正自己的人生價值。
三、 核心素養(yǎng)內容
關于高中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則,首先,我們要明白,學校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應該堅持正確的思想和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學生把握好德育教育工作的內容,而且要注意以身作則,并且對學生嚴格要求。其次,要把德育教育工作落實到高中生的日常生活中。高中生的學習壓力大,而且其正處于青春期,所以學校應該注重對學生的情緒調節(jié),讓學生能夠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調整自己的情緒,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最后,學校應該注重學生在生活中,包括家庭和社會中的道德行為。德育工作不只是讓學生簡單地在學校內表現(xiàn)良好,而應該升華學生的個人思想,引導學生擁有正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
四、 高中政治課堂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高中政治課堂的現(xiàn)狀
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是每一個教師都應該做的事情。教師首先要明確自身思想,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要高,做好學生的榜樣。思想政治教育屬于學科范疇內,具有教育的屬性。而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對于教育的革新也提出了方向。教育的行為不應具有長期的固定性,要根據社會時代的發(fā)展以及自身的教育能力進行適當的調整,對于整個教學模式以及教學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為社會輸送高質量的專業(yè)型人才。這樣一來,學校的本身價值就能夠發(fā)揮出來。但是隨著“互聯(lián)網+”的運用,學校對于教育方式的革新頻率要遠遠大于教育內容上的革新,導致學生不能夠專注于教育內容的革新,而對于“互聯(lián)網+”的變革方式更為關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變得愈發(fā)艱難。這種緊張感和壓迫感源于學校不能夠及時對內容和模式做到同步革新,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可能還不達標,對于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不能進行整體的把握。
(二)學生缺乏鍛煉
現(xiàn)在的高中生大多生活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沒有鍛煉的經驗,缺乏深入的生活體驗,加上社會上各種各樣的思想文化侵蝕,使他們的思想道德文化受到了嚴重的挑戰(zhàn)。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對他們進行道德教育,不斷提高思想水平,始終把祖國前途、民族命運同自身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起來,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三)教師的教學心態(tài)存在一定的問題
對于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是進行高中教育革新路途中必不可少的,學生出現(xiàn)的抵觸、逆反心理,是必然會發(fā)生的。因此,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對于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積極地去面對,而不能選擇逃避或者視而不見。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程度上的疏導,安撫學生的情緒,擺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教師自身的教學態(tài)度,切不可出現(xiàn)敷衍了事的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