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
【摘? 要】在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歷史課程也正在不斷變革,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個性著手,緊緊圍繞歷史課程中的知識,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能力,讓學生在歷史課程中受到熏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本文主要探索了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希望給教育者提供一些借鑒。
【關(guān)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歷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3-0120-02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core literacy, the history curriculum is constantly changing. Teachers should continue to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starting from the students personalities, closely focusing on the knowledge in the history curriculum, and finding a teaching model suitable for students to learn, so as to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Ability allows students to be nurtured in history courses and establish correct values. This article mainly explores the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strategy based on the core literacy of history subject,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educators.
【Keywords】Core literacy;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在核心素養(yǎng)指導下,教師在講授知識時需要滿足課程的需求,秉承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將歷史課程進行變革,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作為主要教學目標,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課堂中不斷探究和學習,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從而提升文化素養(yǎng)。
一、當前高中課堂教學問題
(一)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
在歷史知識的講授中,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需要研究出多種教學手段,推動學生更好地發(fā)展,并要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效果。但是,在當前的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沒有注重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一味地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死板的記憶,導致學生在學習時很少真正理解知識,只是粗糙地學習歷史知識,因此并不能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二)學生在課堂中缺乏能動性
在歷史知識的講授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將素質(zhì)教育貫徹到底,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讓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知識。但是,在當前的歷史課堂中,學生缺乏主動性,只是根據(jù)考試說明學習知識,很少對歷史事件進行思考和探究。另外,教師也沒有做到針對性地教學,因此不能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二、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探究
(一)更新教學思想,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在歷史課堂中要想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就要發(fā)揮好引導的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品格。首先,問題情境就是一種不錯的教學形式。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教師應將新課改落實到底,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巧妙設計問題;構(gòu)建完整的知識結(jié)構(gòu),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探究問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改變學生以往一直死記硬背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可以借助問題引導學生探究歷史知識,展現(xiàn)出學生學習的能動性,使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合理的知識體系,并將知識合理聯(lián)系起來。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教師應充分考量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歷史知識,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懸念的問題情境,提升學生的判斷能力。同時,小組合作也是一種不錯的教學形式。在歷史知識的講授中,教師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合作探究素養(yǎng),組織學生參與到探究活動中,給每個學生分配不同的學習任務,加強學生之間的探討,從而讓課程彰顯出人文性,讓學生從學習歷史知識和技能,向不斷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
(二)運用信息技術(shù),豐富歷史知識
歷史課程的變革,可以不斷推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歷史課程中的知識進行探究,總結(jié)出歷史規(guī)律,讓學生運用科學有效的學習方式,認識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并不斷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師可以發(fā)揮出信息技術(shù)的作用,從網(wǎng)絡中為學生尋找與課本知識相關(guān)的素材,讓學生觀察網(wǎng)絡中的視頻圖片,從而直觀形象地學習歷史知識,豐富歷史知識面,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樹立正確的歷史時空觀。比如,在講授《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時,教師可以先對歷史課本進行探究,運用信息技術(shù)為學生提供一些與早期政治制度相關(guān)的史料,讓學生了解不同時期的政治,從而完善對歷史變遷的理解。像《三國演義》展現(xiàn)了東漢末年的政治;《隋唐英雄傳》反映了隋唐的政治。教師借助影視資料讓學生學習知識,幫助學生對比不同時期的政治制度,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的見解,具備強烈的課程意識。
此外,教師應該從高中課本著手,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歷史知識,將歷史知識和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相互滲透,將資源進行整合,鞏固學生的學習基礎,并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做好鋪墊。比如,在教學《抗日戰(zhàn)爭》時,因為這部分知識非常重要,又能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因此教師可以借助網(wǎng)絡設備,為學生提供一些與這部分知識相關(guān)的圖片、視頻,讓學生感受中國人民的愛國情懷,感受民族英雄的無私和偉大。
(三)組織實踐活動,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充分考量學生的學習水平,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運用紀念日和歷史景物,幫助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歷史知識,使學生在具有濃厚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比如,在青年節(jié)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一些紀念五四運動的活動,幫助學生輕松學習歷史知識;還可以組織學生去抗震紀念館,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四)進行文化教育,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歷史課程展現(xiàn)了不同時代的事件,是回憶過去、展望未來的課程,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這是其他課程做不到的。但是在信息化時代,網(wǎng)絡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其既能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歷史資料,但也容易讓學生受到負面資料的影響,阻礙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在學生認知歷史事件時形成誤導,不能讓學生看清歷史事件的本質(zhì),這樣也就不能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講授歷史事件背后的文化,在歷史事件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看清事件的本質(zhì),提升學生的判斷力,提高學生的思想品格,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
(五)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構(gòu)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教師要認真研究歷史課程標準,把握課程標準中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另外,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身心發(fā)展特點制定教學目標,從而在課堂中有的放矢。比如,在給學生講授《戰(zhàn)后資本主義世界經(jīng)濟體系的形成》的知識時,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分析經(jīng)濟體系形成的原因,與社會主義經(jīng)濟制度聯(lián)系起來,從福利機制等方面進行比較,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構(gòu)建多元評價體系,可以為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做好準備。教師不僅要從知識和能力方面進行評價,還應該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進行評價。不僅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也可以是學生對自己進行學習評價,還可以是學生與學生相互評價,從而構(gòu)建多元評價體系,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總之,在核心素養(yǎng)下,教師要樹立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觀念,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應用多種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率,引導學生分析歷史事件,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秦秋敏.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J].才智,2020(19).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