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蛟
【摘要】認識與理解漢字是閱讀和寫作的根本,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因此,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講,他們身心發(fā)展不夠成熟,在面對一些較難的漢字時經(jīng)常手足無措。這時,教師可以依托小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以及對直觀印象比較敏感的特點,對情境化教學予以運用,從而使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質(zhì)量得到有效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化;識字教學;教學方法
無論是小學語文閱讀還是寫作,都是以學生具有識字能力為基礎的,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常見的問題,比如對文章內(nèi)容無法正確理解、原本組織好的語言無法通過文字表達出來等,都是學生積累字詞較少導致的。所以,在新課改深入實施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師要認識到識字教學的重要性,加大對識字教學的重視力度,積極探求新的教學方法,提升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情境化課堂在提高學生學習熱情、降低學習難度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化課堂識字方式的運用提升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為學生后續(xù)的語文學習及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的相關概述
(一)情境化課堂定義
情境化課堂,就是在情境化教學理論指導下進行的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化課堂時需要明確本學科的特點和教學內(nèi)容,結合學生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實施情境化教學。同時,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化課堂還要注重引入真實事件或者能引發(fā)學生聯(lián)想的事件,確保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由此激發(fā)學生思考和探索的興趣,并促使其快速進入到情境化學習的狀態(tài)當中,深化對知識的認知與理解。
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的實施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第一,可以提升學生識字的積極性。情境化課堂的實施可以將學生迅速拉入教學情境當中,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和參與度都較高。同時,由于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與以往灌輸式教學方式大不相同,學生的興趣高漲,識字學習的積極性也較高。第二,學生的思考能力得以提升。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的思維會受到禁錮,思考能力的提升也會受到制約。而情境化課堂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既滿足了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又促進了學生思考能力的提升。此外,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能夠?qū)⒂须y度的知識簡單化,學生的學習難度也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nèi),對維護學生漢字學習的熱情及漢字學習能力提升都具有積極作用[1]。
(二)情境化課堂教學的基本流程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應用情境化課堂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進入到課堂學習當中,便于他們對知識進行理解與掌握,同時也能夠提升教師的識字教學質(zhì)量。其基本流程如下:首先,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性格特征及認知水平,并注意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保證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發(fā)展需求相契合,賦予教學活動更多的趣味性;其次,小學語文識字情境化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對漢字重難點問題進行明確并重點講述,要預留出自學時間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漢字的形、音、義,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漢字;最后,在情境化課堂當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大量的學習機會,一是能夠保證學生對所學知識及時地鞏固和拓展,二是能夠為學生將所學知識遷移到日常生活中提供機會與平臺,真正實現(xiàn)學以致用。
二、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
(一)借助角色扮演,合理構建情境
依托角色扮演的方式構建教學情境賦予了教學情境更多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應用角色扮演也能夠提升教學效果[2]。以一年級下冊《小壁虎借尾巴》一課為例,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熟讀課文,接著讓學生在了解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進行角色扮演。而對于“壁”這一生字,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將關注點放在偏旁上,讓學生表演在全都是土的墻角上捉蚊子的動作,通過演繹讓學生自然聯(lián)想到“壁”是土字旁。學生在扮演的過程中也能體會到角色扮演的樂趣。又如在學習《烏鴉喝水》課文時,“喝”字是學生需要重點學習的生字,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表演張開嘴巴喝水的動作。通過表演與觀看,學生對“喝”字產(chǎn)生了更感性的認知,既增強了對“喝”字的記憶,也提升了識字學習的效率。最后,教師還要對學生的角色表演進行總結和點評,給予學生合理的鼓勵與肯定,提升學生識字的信心。
(二)采用多媒體教學法,為游戲識字助力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對游戲較為喜愛,參與積極性也較高,所以教師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這一特征,結合教學內(nèi)容,組織開展識字游戲。以《升國旗》這一課為例,此課需要學生掌握“睡”“那”“?!薄罢妗钡榷鄠€生字,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師可以引入學生十分喜愛的多媒體設備,為識字教學活動助力。首先,教師可以將提前找好的小女孩睡不著的圖片利用幻燈片播放出來,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小女孩會睡不著?其次,帶領學生進入文中找出帶有“睡”字的句子,并將“睡”字展示出來,利用偏旁表義的方法讓學生了解到“目”字旁的字大多與眼睛有關。再次,教師繼續(xù)呈現(xiàn)有關“睡”的詞語的圖片,加深學生對“睡”的認識。最后,開展摘字卡的游戲。讓學生從掛有多張字卡的“樹上”找到“睡”字,鞏固對“睡”字的認識。通過多媒體展示和摘字卡游戲?qū)W生真正實現(xiàn)了識字和用字的結合,也只有在識字環(huán)節(jié)做得扎實,為學生提供生字復現(xiàn)的機會,才能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此外,由于游戲的引入,學生識字興趣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為后續(xù)的進一步學習與記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善用造字原則,建構音、形、義于一體的情境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時,教師還要著力構建集音、形、義于一體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對生字進行理解與掌握[3]。以簡單的“人”“木”“田”“口”幾個字為例,教師在講述時可以借助講故事的方式構建故事情境,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如“田”字,首先,教師可以詢問學生看到田字的感受,描述一下“田”的樣子。接著,讓學生自己對照著寫一寫。最后,在學生簡單的仿寫之后,教師可以對字形進行引導:“同學們,田最開始的意思就是方形的土塊,你們看它像不像一塊地呢?把一塊地分成幾塊,你一塊,我一塊,這就是田字……”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對田字的字形印象會更深刻。對漢字的研究可知,許多漢字的構成主要有兩個部分,即聲旁和形旁,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提到的“象形字”和“會意字”。而會意和形聲則是較為常用的造字方法,占所有漢字的90%左右。以“渴”和“打”為例,突出形旁,教師要重點向?qū)W生講述“渴”與水有關,“打”與手、動作相關。這樣通過教師的講述,學生理解字義也會更加簡單,記憶得到增強。而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引入故事情境,遵循了學生的理解記憶規(guī)律,學生對于生字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
(四)創(chuàng)設互動情境,提升識字效果
小學生具有求知欲望和表現(xiàn)欲望強烈的特征[4],將其置于動態(tài)的環(huán)境下更利于他們接收知識。所以教師在語文識字教學時要對課堂動態(tài)發(fā)展這一特點有充分的認識,并著重構建互動情境,從而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識字學習活動當中。同時良好的互動氛圍也有利于生生、師生間的溝通與交流,對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也大有裨益。互動化情境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在活動中進行探究。分組教學是學生互動的有效方式,教師可以借助此種互動情境來提升識字教學效果。具體來講,首先,教師要對班內(nèi)學生進行分組,接著為每個小組發(fā)放一個盒子,盒子里裝了偏旁和獨體字卡片。然后,教師讓每個小組根據(jù)提供的卡片內(nèi)容進行組字,看哪個小組組出來的字最多,并由該小組說出這些組好的字念什么,其他小組負責監(jiān)督。此方式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一方面鞏固了知識,另一方面在組字、監(jiān)督的過程中也強化了對生字的記憶與理解。
總而言之,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講,識字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我們在開展日常語文教學活動時,要將識字教學工作作為關鍵任務來對待,并通過多樣化教學方式的運用打破固有教學模式的束縛,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提升識字教學效率。此外,除了對識字教學方式進行研究,我們還要對以往識字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有客觀的認識,在結合小學生心理特征和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努力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和熱情,確保識字教學的意義得到充分彰顯。
【參考文獻】
[1]馬菊芳.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探究[J].知識文庫,2021(04):40-41.
[2]林彩鳳.情境化課堂教學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1(03):105-106.
[3]許啟明.以情境化方法進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路徑探討[J].家長,2021(03):159-160.
[4]朱貞運.構建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教學方法的策略研究[J].科幻畫報,2020(12):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