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蓉
【摘要】忽視了對于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內容的培養(yǎng)的重要性,容易導致教師在現有的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研究中,多數實踐教學只停留在構思的層面,缺乏實踐的檢驗。而從學生主體出發(fā),喚醒學生需求,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成為課堂教學主流形式,才是提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本文從此方面展開深入探究討論。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策略;高效教學
教師如何利用高效課堂來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水平,既而發(fā)展其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讓學生通過參與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切實提升信息操作水平,是教師在積累教學經驗期間思考的重要問題。教師作為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學習和技能練習的重要幫手,是引導學生實現高效學習的最主要助力。在教學期間,教師需要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以自身專業(yè)能力的施展為途徑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以素質培養(yǎng)為目標引導學生進行更加高效率的學科知識學習,以體現出自身對于輔助學生學習的角色功能重要性的重視。以期不斷積累高效教學經驗。教師需要緊跟時代發(fā)展要求,變革傳統(tǒng)學習活動的結構方式,手段與流程,為信息技術教學發(fā)展做出應有貢獻。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升學生積極性
失去了興趣,自然注意渙散,我行我素,干起了別的事——學生自然就不喜歡教師的課。古人已對興趣之于學習與鉆研的重要作用做出過重要闡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在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學習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小學信息技術知識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這需要學習者進行課堂上的頻繁實踐、創(chuàng)新實踐,如此,學生才能真正掌握新課知識。多樣化的資料能夠吸引學生最基本的注意力,這是教師提升學生興趣的重要手段。
例如,教師在教學“文檔的修飾”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首先對新課知識的主要內容及實踐步驟有一定的基礎了解,然后再進行相應的實踐強化指導。這樣可以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致,教師可通過豐富課堂的教學資料實現。首先,教師通過多媒體信息展示工具向學生展示了不同字體,不同顏色的文檔中的文字,通過視覺的刺激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文體字體、字號、字形和顏色的設置學習。由于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開始,為學生展示了不同風格的字體設置的作品,學生自然帶著興趣進行了本課知識的學習。學習期間,學生由于興奮心理,時常將自己的半成品炫耀給旁邊的同學,教師也可借此組織學生競賽,這也是學生興趣出現的根源??偠灾?,教師在本課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促成學生的高效學習。
二、喚醒學生實踐欲望,提高學生實踐效率
實踐不僅是信息課堂上的主要學習模式,更是學生對自己學習思維實踐模式進行自我檢驗的方式。實踐是讓學生通過創(chuàng)造讓智慧更豐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來面對信息課堂的學習。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步驟是強化實踐。實踐是通過客觀事實證明學生腦海中的主觀認知正確性,因此,實踐是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最主要途徑。教師也應當以此為強化學生引導來實現信息技術學科的高效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實踐,鼓勵學生主動進行創(chuàng)新應用實踐。因此教師需要有必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要求來進行教學方法的正確選用。
例如,教師對于office系列軟件知識教學期間,就注重了強化課堂上的學生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教師將學生對理論知識實踐教學步驟分為三個部分,期間結合情境創(chuàng)設法、競賽法、任務驅動法激發(fā)學生實踐欲望。實踐過程中,第一部分,教師首先通過展示資料讓學生首先認識到了word文檔操作知識學習的實用性。第二部分,教師為學生展示了章節(jié)教學內容包含的實踐步驟。第三部分是課堂教學的主要部分,其中也是學生鍛煉其自身學習能力的主要部分。教師通過為學生設置文檔主題及部分內容,讓學生以課堂任務為中心展開實踐練習。期間,教師為了提升學生實踐效率,壓縮學生處理錯誤的時間,增加學生實踐操作的次數。為了強化學生的實踐過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法活躍努力實踐的氣氛,讓學生有不同的需求,同樣的目的。這樣,學生在教師高效的指導下,能夠實現基本的實操技能掌握。
三、構建有效課堂,提升學生主動創(chuàng)新質量
為了進一步推動學生在課堂上實現高質量、高效率的實踐,教師首先為學生展示學生通過已經掌握的知識,并以此為基礎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發(fā)展其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從教師的教來講,教師需要讓自身引導學生結合實踐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成為常態(tài)。從學的學學來講,課堂實踐過程應該緊密結合實際生活情景讓學生自身認識到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情景的廣泛適配性。加快創(chuàng)新課堂的建設,推動學生創(chuàng)新素養(yǎng)的提升。教師需要有必要結合實際教材內容特點來進行教學方法的正確選擇。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制作個人網站”一課知識時,對于網頁的制作需求主要出現在學生興趣之上的實際娛樂需求、生活需求、學習需求中,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高效實操技巧,對于之后同樣的實踐過程完善,以及學生進行對于其他類型之上的實踐可以進行舉一反三的學習,這樣可以達到學生高效實踐的基礎。因此,學生在首次自主實踐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播放包含操作步驟的短視頻,為學生的順利操作添加助力,為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留出更多實踐。但是,學生在再次創(chuàng)新操作期間,教師則關閉短視頻,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和創(chuàng)新,進行課堂作品的創(chuàng)新實踐。關鍵步驟是,教師需要讓學生自主選擇創(chuàng)新主題,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潛力。最后,教師鼓勵學生毛遂自薦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新作品,使得學生能夠在競爭氛圍中實現高效率、高質量的課堂創(chuàng)新實踐。
綜上所述,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設法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培養(yǎng)獲取信息、分析整理信息以及判斷信息價值方面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意識,激發(fā)學生實踐欲望,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需求,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讓教師的教學活動的組織和開展成為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回應。
參考文獻:
[1]鄒珂.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內化與有效性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4(16):44-45.
[2]孫歸寧.論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局限性及如何提高教學質量[J].課程教育研究,2018(22):139+141.
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