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愈演愈烈,我國與日本的文化交流和商貿往來愈加頻繁。與此同時,對日語翻譯人才的需求也不斷擴張。在這樣的形勢下,國內各高校紛紛開設了日語翻譯課程。然而,縱觀高校日語翻譯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工作開展現(xiàn)狀可以發(fā)現(xiàn),普遍存在專業(yè)人才與社會發(fā)展相脫節(jié)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高校需順應社會發(fā)展趨勢,創(chuàng)新日語翻譯教學模式,調整日語翻譯教學手段,以培養(yǎng)高水平的日語翻譯專業(yè)人才。
【關鍵詞】高校日語;翻譯教學;教學創(chuàng)新
1高校日語翻譯教學開展現(xiàn)狀
一直以來,我國始終堅持應試教育體制,而當代教育工作也深受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從學生進入小學階段開始,直到大學畢業(yè)步入社會崗位,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考試。在應試教育體制下,教師往往盲目注重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現(xiàn)階段,高校的日語翻譯教學工作也存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突出性問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多數時間在“唱獨角戲”,站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講解日語翻譯知識,而學生也只是為了順利通過考試,被迫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學習效率可想而知。盡管大多數學生都能夠靠死記硬背的方式順利通過考試,但是自身的日語翻譯技巧根本無法滿足社會的崗位需求。
國內各高校的日語翻譯教學模式較為粗糙,相關教學技術較為落后,教學方式單一化,刻板化,課堂氛圍缺乏活躍度。盡管部分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但是并未對日語翻譯保持濃厚的興趣。盡管部分日語翻譯教師擁有完整的理論知識體系,但是由于缺乏實踐經驗,未能按照新課標要求組織開展各種各樣的實踐教學活動,單純以理論知識灌輸為主。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當中,學生的日語翻譯實踐應用能力可想而知。
2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
國內高校需要積極轉變以往對日語翻譯教學的看法,日語翻譯教學人員也應當順應社會發(fā)展趨勢,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口譯能力和筆譯能力,制定長效性、完整性、合理性、可行性的課程教學計劃,加大對翻譯課程的重視力度,適當提高翻譯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地位。與此同時,徹底轉變重筆譯,輕口譯的思想理念,進一步明確翻譯課程的教學目標與人才培養(yǎng)目標,編制科學合理的教學大綱,制定完善可行的教學規(guī)劃方案,深化翻譯課程體制改革,進而推動翻譯課程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國內高校還需在各方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設多媒體教室,完善硬件設施,進而最大程度的滿足日語翻譯教學工作需求。
3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高校需要高度順應社會發(fā)展趨勢,合理選擇翻譯內容,滿足學生的專業(yè)等級需求、就業(yè)需求以及個人職業(yè)發(fā)展需求。教師應結合教學目標與人才培養(yǎng)目標,促進現(xiàn)有教材整合。以教材作為參考依據,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對于一名優(yōu)秀的日語翻譯來說,除要掌握充足且扎實的日語基礎知識以外,還要具備良好的語言應用能力,過硬的心理素質。同時,還要盡可能的涉獵一些商務領域的知識。顯而易見的是,單純依靠教材是無法滿足這一需求的。為此,高校日語翻譯專業(yè)教師應深度開挖和利用教學資源,如CD光盤、新聞素材、網絡媒體和自媒體視頻資料等。在海量化的教學資源中,篩選與學生綜合實力相匹配的資源,補充和完善教材內容。積極引導學生全程參與到教學進度計劃與課堂翻譯內容編制當中,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課堂互動參與程度,以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4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翻譯史在翻譯教學中也是極易被忽略的重點教學內容。但是如果生搬硬套的將翻譯史納入到教學內容體系中,必定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為此,有必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采用點描勾勒法、提問答辯法和互譯練習法相互穿插的教學方式。一方面通過融入翻譯史內容,突顯課堂翻譯教學的人文厚重感,另一方面摒棄傳統(tǒng)單一化、刻板化的課堂教學格局,啟發(fā)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例如,教師可以不直接給定學生探究結論和研究模板,不實行宏觀性的理論演繹,而是引入經典翻譯案例,引導學生細致入微的展開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醒學生翻譯重點,明確翻譯的重要意義。在正式授課前,督促學生自主梳理中日文化交流史以及中日翻譯史。除固定教材以外,鼓勵學生自主查閱典籍資料,開闊眼界,拓展自身的知識范圍。
在翻譯理論的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理論思辨能力以及現(xiàn)實批判能力。通過閱讀中日文化典籍和文獻資料,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強化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國內高校應當創(chuàng)新日語翻譯教學理念,合理選擇教學內容,注重趣味性課堂的營造,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翻譯技能,滿足社會對翻譯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喻旭東.項目教學法與英語翻譯教學研究——基于翻譯實訓教學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03).
[2]呂殊佳.跨文化教育背景下翻譯人才的培養(yǎng)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10).
[3]李明玲.試論日語口譯的教學策略[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09).
[4]翟東娜.認知語言學與日語習得研究[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6(01).
[5]趙真,郝麗萍.中譯外翻譯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03(05).
作者簡介:林月(1997.1—),女,滿族,籍貫:遼寧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人,沈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yè):外國語言文學,研究方向:翻譯學(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