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芳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重視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善于將讀與寫有機結(jié)合、相互促進?!痹谡Z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從來都是密不可分的,閱讀是為寫作積累知識和感受,寫作是促進閱讀的深化與理解,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融合,就是要讓閱讀教學從“讀什么”到“怎么讀”,從“寫什么”到“怎么寫”,從而實現(xiàn)從“讀”到“寫”的遷移。鑒于此,文章結(jié)合筆者多年工作經(jīng)驗,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指導的意義提出了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寫作方法指導;意義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4-376
引言
隨著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走讀寫一體化道路顯然已經(jīng)成為當下小學語文教學的一種趨勢。從過去的語文教學中可以深深體會到,學生之所以寫不好文章,是因為缺少積累,對寫作方法掌握不足,而這則可以通過有效的閱讀訓練來實現(xiàn)。當學生掌握了閱讀的方法與技巧,才可以在廣泛地閱讀中汲取養(yǎng)分,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寫出優(yōu)秀的作品讓別人進行閱讀,可見,閱讀與寫作是一個互動促進的關(guān)系,兩者相輔相成。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寫作方法指導的重要性
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學習指導,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小學生更好的對知識進行積累。但是小學生不能夠正確的掌握寫作的方法和技能,導致小學生在進行寫作的時候不知道如何去寫,在寫作過程中沒有思路,不利于促進小學生的發(fā)展。因此,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教師統(tǒng)籌學生基本學情、教學內(nèi)容,有目的、有傾向地進行教學方法的調(diào)整,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的對教學的方式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在閱讀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寫作方法指導,讓學生能夠?qū)W習更多的經(jīng)驗,更好的體會到語言的魅力,才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不斷的指導,有利于學生利用語言更好的對情感進行抒發(fā),強化寫作訓練的針對性與有效性。教師通過必要的閱讀指導,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參與語文課堂學習的興起,實現(xiàn)主動性的提升,發(fā)掘?qū)W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可以更好的表達自身感情,并且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加速語文閱讀知識的積累進程,促進學生寫作技巧的提升。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指導
(一)拓展閱讀文本,學習寫作技巧
教材中的文章雖為經(jīng)典之作,但很多都是對原文進行改編或從中截取一兩個片段形成一篇課文,學生在閱讀時往往只能就課文本身的內(nèi)容進行理解,這樣,學生難以形成深層次的理解,對于寫作技巧的掌握自然也不夠全面。所以,在閱讀教學中,以教材為基礎,通過引入原文、對比閱讀、類比閱讀等多種方式,有機補充閱讀材料,加深對寫作手法的感知和理解,從而實現(xiàn)采取“以文帶文,讀寫結(jié)合”的教學效果。在學習《落花生》一課時,這篇課文以“花生”喻人,告訴我們要像花生一樣,做人要做有用的人。在學習該寫作手法時,引入當代散文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桃花心木》,作者同樣以種樹喻育人,通過描寫桃花心木的種植,作者與種樹人的談論,引出“不經(jīng)風雨,難成大樹”的道理。所以,在課堂中,引領(lǐng)學生進行兩篇文章習作手法異同點的對比,進而歸納總結(jié)出“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及技巧,最終遷移運用到寫作中去。
(二)要指導學生學會積累
學生積累的前提是能夠讀懂、讀透文本,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積累,并延伸至課外閱讀中。首先,粗讀。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粗讀文章是為了他們可以初步掌握生字詞,并能夠初步理解文章的大意與整體情感。為了可以保證粗讀的效果,教師在讓學生粗讀的時候,應該提前布置合理的任務,如要求學生畫出文章中的生字詞、中心句等,通過這樣的閱讀來調(diào)動學生的口、手、耳和腦多感官參與。其次,細讀。細讀的目的是讓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通過思考與分析每個段落的含義,體會作者想要傳達的感情。
(三)抓緊閱讀教學,為學生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對于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教學,應當認真進行課堂形式的創(chuàng)新,通過課堂形式的創(chuàng)新,以保證學生閱讀能力、寫作水平的強化。通過必要的閱讀,幫助學生真正理解閱讀的價值與意義,才能夠更好的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讓語文課堂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對學生教學的時候應當不斷的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理論,讓學生能夠由淺入深的進行學習,引導學生能夠?qū)χR產(chǎn)生聯(lián)想,豐富學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激發(fā)起學習的主動性,加速良好課堂氛圍的形成,讓學生能夠真正的喜歡上閱讀愛上閱讀。
(四)趣味性、挑戰(zhàn)性的改寫創(chuàng)作,促進學生深度閱讀
相比于課文仿寫、續(xù)寫、縮寫等寫作訓練方式,改寫創(chuàng)作,尤其是進行課本劇的創(chuàng)作活動,更富有創(chuàng)造性、挑戰(zhàn)性和趣味性,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將其排成劇目,演出好劇,更能有效引領(lǐng)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度對話,與作者思想相碰撞,從而促進學生的深度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不斷的加強學生的閱讀教學,讓學生能夠在語文的學習中不斷的開闊自己的視野,有利于學生更好的豐富寫作素材,豐富寫作的資源,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更好的組織語言,找到寫作的特點和技巧,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有利于學生的文章更加豐富。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指導,促進學生對知識掌握。
參考文獻
[1]張麗萍.談寫作方法指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滲透[J].才智,2020(13):2.
[2]王秀蓮.論寫作方法指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滲透[J].東西南北,2020(05):238.
[3]陳素琴.試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指導的意義[J].考試周刊,2019(48):46.
湖南省嘉禾縣鐘水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