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蓉
摘要:審美教育作為美術教育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踐行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在小學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要將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作為教學的重點,關注學生對美的敏感及體驗。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積極轉變美術教學觀念,敢于突破舊的規(guī)則,注重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只有做到教學上不墨守成規(guī),才能夠實現(xiàn)藝術方面的突破,為學生帶來全新的體驗,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美術藝術的熏陶,引導學生暢游在藝術的海洋中,增強小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美術;審美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5-267
引言
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是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但是現(xiàn)階段大部分的學校在美術課堂上仍采用的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即教師示范、學生臨摹,教師進行講評的方式,不但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致使其繪畫作品經(jīng)常千篇一律,不利于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技能以及創(chuàng)新素養(yǎng),進一步提升小學美術教學的質量。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美術情境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及應用為美術教學改革提供了保障基礎,拓展了美術教學的視野,為美術教學帶來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多媒體作為信息化時代產(chǎn)物,在教育領域得到了全面推廣和應用,得到了教師的關注和發(fā)展。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要認識到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性,并且能夠要運用多媒體技術實現(xiàn)教學方面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將其與美術教學完美結合,創(chuàng)設富有感染力的美術教學情境,增強美術課堂的藝術感染力,使得學生能夠暢游在富有活力的美術學海中,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強化對學生的審美教育,為學生審美能力的養(yǎng)成提供活力源泉。眾所周知,小學階段學生處于興趣濃厚、愛好廣泛的階段,該階段的學生有著較強的求知欲,一切美好的事物對于他們都是新鮮的,并且有著強烈的探索之心。美術教師肩負著傳道受業(yè)解惑的重任,在美術教學中應當發(fā)揮自身的指導作用,能夠充分利用好學生當前心理,使其更好的服務于美術教學工作。
例如教師在講解“珍愛國寶——秦始皇陵及兵馬俑”時,為了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強化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可通過多媒體為學生進行視頻播放,通過視頻、聲頻、動畫于一身的形式為學生進行直觀展示,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可以了解到秦始皇陵與兵馬俑建設規(guī)模的浩大,給學生帶來心靈上的震撼,通過當前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有助于將學生帶入到虛擬的世界當中,使得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一般,增強學生的審美感悟,深刻體驗到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在氣勢恢宏的情境當中感受到作品的最高境界,挖掘作品中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依據(jù)學生心理特點,幫助學生養(yǎng)成審美習慣
由于造型藝術作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所以成為小學美術課堂欣賞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造型藝術作品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小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觀念。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小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思維習慣,依據(jù)教材內容,合理使用造型藝術作品進行教學,促使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習慣和審美觀念。色彩絢爛、圖案奇特的造型藝術作品能夠引起小學生欣賞美好事物的興趣,促使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達到預計的效果。此外,大自然中的藍天綠地、花鳥魚蟲等事物也可以讓小學生擁有愉悅的體驗。小學生通過感受大自然中的事物能夠提高對美的欣賞能力,還可以將豐富的色彩運用到美術作品中。但是,如果美術教師僅僅是在課堂中展示顏色簡單的圖片資料,那么小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將會受到一定的打擊,降低對美術知識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美術教師需要引導小學生細心觀察周圍的美好事物,鼓勵學生進行繪畫,進而使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小學美術教師需要對學生的作品進行深入研究,正確認知反映兒童內心世界的作品,并且引導小學生接受同學和朋友創(chuàng)作的美術作品。
例如,生活在城市的學生每天看到的是高樓大廈和漂亮的公園等,他們無法理解農(nóng)村學生繪畫作品中的紅瓦房、籬笆以及雜亂的草叢、石頭等自然美。這個時候,美術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講解和引導,讓學生感受不同風格的美。并且,美術教師需要注意,小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體會和認知主要來自對作品的直觀觀察。因此,教師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收集繪畫作品和美術資料,在課堂教學時為學生播放圖片和視頻等,幫助小學生深入理解美術繪畫作品的美感,進而提升小學生對美術知識的興趣。
三、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
除傳統(tǒng)的老師講授之外,我們也可以在美術課堂中讓學生結成小組討論畫作。讓學生自由結合成小組,然后根據(jù)相關的背景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導者,重點讓學生探究美術作品散發(fā)的魅力。學生互相討論自己對藝術的感悟,完成思想的升華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問題串聯(lián)、思考、感悟、討論探究,學生對“藝術”“審美”這些詞語有了更為深刻的體會。應該注意的是,在美術課堂上,教師切勿以機械化說教來對學生進行刻板的觀念灌輸,而是讓學生盡可能參與到課堂中,在自我感悟中、在個性化的表達中,在不同觀點的融合碰撞中,發(fā)現(xiàn)藝術的魅力,從而產(chǎn)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同時小組教學也可以使接受程度不同的學生互幫互助,所有學生都可以從中學到東西,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最終目的。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將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工作融入小學美術教學,不僅能提升美術教學質量,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鍛煉其繪畫技巧。因此,相關的教學工作者必須重視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工作,主動轉變教學觀念,教學過程中采用多樣化的美術教學方式,激發(fā)其美術學習的興趣,全面提高小學美術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孫明珠.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讀寫算,2020(21):90.
[2]駱云.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21):50.
[3]吳玲玲.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8(A3):174.
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qū)臨溪鄉(xiāng)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