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榮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理念的不斷發(fā)展,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論逐步成為了教育主流。教育作為支撐一個國家發(fā)展的中流砥柱,應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自主創(chuàng)造力。本文主要就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現狀進行分析,針對教師教學問題提出具體改進建議,努力幫助教師創(chuàng)設以學生為本的語文高效課堂。
關鍵詞:以學生為主體;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隨著新課改要求的不斷推進和落實,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單純的學習成績已經不能成為評判一個學生綜合素質好壞的唯一因素,這就要求教師要探索符合素質教育的新的教育方式[1]。其次,教師還要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行為特點、思維邏輯等進行有效的把握,采取適合小學生的教學策略和方法,結合學生成長需求,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力求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這樣才有利于打造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以便更好地適應當前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要求。
二、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教學方式單一、死板
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存在著功利化現象,一致認為教師的教學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提高語文成績,對于學生的其余能力素質培養(yǎng)沒有做出過多的要求,也忽視了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給學生檢查背誦語文古詩詞的時候,學生一旦背誦不下來,教師常用的懲罰手段就是讓學生抄寫古詩詞或者是多讀幾遍古詩詞,很少有教師利用其他的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學生的記憶也大多是依賴于反復機械的讀寫。這種死板和單一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削減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也十分不利。
(二)學生學習積極性較差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難免需要學生背誦和理解很多內容,如果學生一味地照本宣讀只會讓學生喪失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一些學生一上語文課就出現打瞌睡或者是偷看小說現象,針對這些問題教師也沒有進行及時的批評,這也就導致一些學生在語文課堂中過于放肆[2]。而且很多教師在語文課堂中都不會做出過多的延伸或者是拓展,即使一些語文課堂講述的是地理人文知識,教師也只會一帶而過,這會讓學生感覺語文是一門獨立并且枯燥的學科,不愿意將自己的精力花費到語文學習中,而且學生感受不到語文學習的樂趣,自然就沒有了學習積極性。
(三)忽視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
事物都是相關聯的,教師要想讓學生學好語文、將語文應用到其余學科中必須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新課改也對教師提出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要求,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顧此失彼,要多注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現在絕大部分教師依舊沒有尊重學生內心的想法,甚至教師的教學節(jié)拍完全不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范圍。例如,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學習進度面前毫無原則,一味地追趕進度,不顧自己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這顯然已經偏離了語文教學的初衷。如此以往,不僅會使學生降低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更有甚會對語文學習產生厭煩心理。
三、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課堂的可行措施
(一)改變固有教育模式
傳統的教育模式顯然不適合新課改教學要求,采用填鴨式教學只會讓學生學習死記硬背,并不能讓學生掌握"巧勁",導致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逐步削減。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要積極投身到新課程改革中去,認真學習新課改的要求和理念,這樣才能夠在日常教學中去貫徹和執(zhí)行[3]。同時,新的要求與變化意味著我們廣大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技能,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質,特別是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要求一定要深入研究。這樣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才能夠更好地履行自己作為課堂教學主導者的職責,實現教學相長的美好目標。當教師讓學生自己探索背誦和記憶的方法時,可以是聯想法,可以是摘錄記憶法,要看學生自己適合哪一種背誦和記憶方法,教師不要進行過多的干預。另外,對于一些抽象的古詩詞,在學生沒有辦法進行理解記憶的時候,教師需要多次講解,還可以在學生在背誦不出來的時候讓學生對著書本原文進行翻譯一遍,在這樣重復兩三次之后學生自然而然就會記住這個知識點。
(二)激發(fā)學生積極性
要想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教師必須要嘗試著讓學生自己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因為從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來看,由具體到抽象更容易使他們理解知識,所以我們要多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動起來。我們可以采用情境式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多舉行一些簡單的課堂活動來調動課堂氛圍。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表演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普羅米修斯盜火》這一神話故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完全就可以讓學生自告奮勇地上臺表演,通過藝術的表現手段來幫助一些不理解的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還可以讓教師拋給學生一個問題,讓學生以自己可以采取的方式進行尋求問題解決的過程,可以通過讓學生以團隊、小組的方式進行合作和學習,在合作中自主探究,同時也可以吸收組中其他同學的觀點,實現組內同學之間的知識分享,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在團隊中的積極自主表達的能力、合作、溝通、合作在這時就是一個最好的方法,學生為了尋求共同的答案和為了共同的目標而一起奮斗,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責任感和成就感,同時也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友誼。
(三)將語文學科與其余學科相互結合
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文本知識是對科學知識的普及或者是對一些數理化學家的故事介紹,所以教師不能將語文看作一門獨立的學科,要嘗試著與其余學科相互聯系。例如在《桂林山水》這篇課文中就有對桂林地貌特征的描述,教師在講解這篇課文的時候不妨普及一下地理風貌特征,將一些地理知識也融入到課堂中進行教學,這樣也會激發(fā)學生對其余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總結:總之,向語文課堂要效率是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重要的教學目標。這需要廣大語文教師從當前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出發(fā),充分尊重學生的實際,自己也要做好準備。語文所蘊含的知識是豐富的,教師需要通過多樣的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中更好的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這樣學生才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和能力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才能得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華.如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新校園,2016(3):1.
[2]劉媛.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模式[J].新課程,2016(2).
[3]張藝英.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與運用[J].河北教育,2016(1).
云南省廣南縣舊莫鄉(xiāng)昔板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