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紅
摘要:閱讀是語文知識學習的開始,教學老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其要注重閱讀教學的方法,進而保證和提高學生們的語文閱讀學習效果。本文即是在闡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從立足語篇,整理語言規(guī)律、多樣朗讀,培養(yǎng)語言感覺以及讀寫結合,強化語言運用三個角度出發(fā),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進行論述,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4-155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已不再滿足當今時代教學發(fā)展的需要,注重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能力逐漸成為主流。教學老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其不僅要注重語文閱讀知識的有效性傳輸,同時更要注重提高學生自身的語文閱讀能力,這才是核心與關鍵。對此,教學老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就要注重對具體教學方法的選擇。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總結,現(xiàn)綜述如下。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
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容樂觀,教學老師忽略了語篇分析和語言規(guī)律研究,朗讀指導方式比較單一,學生接觸的閱讀文本較少,語感培養(yǎng)無從談起。另外,作為語文教學中的核心及重點,閱讀與寫作對學科教學改革作用明顯,兩者存在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但是在教學實踐時,閱讀與寫作的聯(lián)系較少,難以發(fā)揮合力作用,嚴重打消了學生的閱讀自信心。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立足語篇,整理語言規(guī)律
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個人的閱讀經(jīng)驗會不斷積累,同時能夠了解運用語言的相關規(guī)律。比如在閱讀某篇文章時,有的語言會不斷的重復,句式比較相似,連續(xù)出現(xiàn)好幾個短句,這種句子叫做排比句。另外,有的語言中的肢體動作較多,這種則屬于細節(jié)描寫句,能夠體現(xiàn)豐富細膩的情感。
立足語篇整理語言規(guī)律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閱讀水平意義重大,學生在分析語言規(guī)律時,能夠迅速的掌握文本閱讀的技巧,進而提升個人的閱讀素養(yǎng)。比如在教學《少年閏土》時,教學老師可以以細節(jié)描寫分析為依據(jù),鼓勵學生分析其中的語言規(guī)律,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文章開頭有一個較為典型的細節(jié)描寫,這一細節(jié)描寫展示了閏土父母對閏土的喜愛,能夠體現(xiàn)人物形象的立體性和豐滿性,教學老師就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閱讀這一細節(jié)描寫片段,研究其中的情感元素。
(二)多樣朗讀,培養(yǎng)語言感覺
眾所周知,語文知識的學習需要進行多元化的朗讀,否則難以切實提高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知識地學習和理解。很多教學老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總是采用一種統(tǒng)一化的方式進行教學,如此不僅難以提高學生們的閱讀積極性,而且也難以深化學生對于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吸收。對此,教學老師就要注重朗讀的多樣性,加強對學生語言感覺的培養(yǎng),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例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教學老師如果僅僅要求學生從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角度出發(fā),學生難以真正體會到課文所要表達的主旨內(nèi)涵,但是通過多樣化的朗讀方式則不同。比如,在學生朗讀前半部分內(nèi)容時,教學老師要引導學生將那種敵人越來越近的緊張感閱讀出來,如此以來,學生就能夠身臨其境,真實感受到五位壯士當時所面臨的的困境,也才能夠真正體會到五位壯士在面臨生與死的抉擇時的艱難。在學生閱讀到后半部分內(nèi)容時,則要將五位壯士勇于向敵人戰(zhàn)斗的大無畏精神讀出來,這需要一種氣勢。在這樣的閱讀引導下,學生僅憑借閱讀就能夠?qū)⑦@種感覺讀出來,進而體會文章表達的內(nèi)涵和情感。此外,教學老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就語文閱讀的方式和方法進行比賽,這也是調(diào)動學生語文閱讀積極性的有效方式。一旦學生對于文章的閱讀學習產(chǎn)生了強烈的學習興趣,學生就會主動體會文章閱讀情感的體會,自然也就更加容易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覺。
(三)讀寫結合,強化語言運用
閱讀與寫作之間本為一體,只是面對不同的群體,人們所站立的角度不同。教學老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其就不要僅從語文閱讀的角度入手開展教學,而是要與寫作相結合,如此既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文章內(nèi)容的學習和理解,而且還能夠保證和提高學生們的寫作能力提高。
具體而言,教學老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其就要從閱讀引導學生寫作,并且還要從寫作引導學生向著閱讀的方向引導,如此雙向結合,也才能夠切實提高學生們的語文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窮人”這篇課文時,教學老師可以先讓學生對于窮人進行描述。在學生紛紛對于窮人進行描述之后,教學老師再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然后與文章當中對于窮人的描寫進行對比,以發(fā)掘二者之間的差異,從而思考自己的寫作不足。這其實也是引導學生思考閱讀的重要方式。在學生閱讀文章結束之后,教學老師則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問題主要在哪里,坐著的描述方式好不好,又好在哪里。如果僅僅是要求學生從文章閱讀的角度出發(fā),學生可能無法發(fā)掘出文章寫作的美感,但是通過對比則不同,學生馬上就能夠感受到作者寫作手法之高超,這就是閱讀和寫作結合的魅力。在學生學習課文結束之后,教學老師還要引導學生模仿課文進行學習,這樣也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并不簡單,教學老師不僅要注重語文知識的閱讀教學效果,而且還要重視從語篇、朗讀以及寫作等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閱讀和學習課文,如此才能夠切實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學習和理解,并提高學生自身的閱讀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章祥霞.讓“提問”在小學語文閱讀指導中凸顯價值[J].華夏教師,2018(31):26.
[2]盧玲娣.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的應用[J].文化產(chǎn)業(yè),2018(22):63-64.
[3]文萍.實施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探討[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0):50.
廣西百色市田陽區(qū)百育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