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林燕
摘要:高中階段是對學生影響很大的一個時期,甚至對于學生的未來起到?jīng)Q定性影響。在高中文科中,地理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學科。但是相對于其他文科課程而言,地理學科有著更多的理科特點,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感知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時,地理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習地理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是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基于此,筆者在本文對高中地理課外實踐活動教學的開展方式進行研究,有著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外實踐活動;教學
引言
高中地理本身涉及范圍極大,知識體系復雜,要掌握其并不容易。更何況高中地理知識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十分密切,人類的生活、生產(chǎn)等又都與地理知識緊密相關,學生在學習地理時絕不能僅僅停留在教科書上,更重要的是要與生活結合起來,學會用地理知識認識、分析和解決自然和社會中遇到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教科書中的理論知識與課外實踐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真正的將地理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讓學生愛上地理,學會地理。
一、充分認識地理課外實踐課的功能
(一)激發(fā)興趣的功能
地理課外實踐課更加接地氣,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方式,為學生開展實操性練習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課外實踐憑借觀察千變萬化的地理現(xiàn)象,調查貼近生活的實際問題,發(fā)現(xiàn)其妙無窮的地理規(guī)律,更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自主性、積極性和求知欲,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
(二)彌補課堂不足的功能
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教師利用各式各樣的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但是無法取代課外實踐的作用。學生通過親眼觀測、親手操作、親自調查的課外實踐活動,更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實現(xiàn)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教師指導學生采用立桿法測量學校經(jīng)緯度,先講解實驗原理和計算方法,再分組完成實驗操作。這樣不僅可以鞏固正午太陽高度、地方時和經(jīng)緯度等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操作能力和計算能力,加強組員合作,升華師生和生生情感。
(三)培養(yǎng)實踐能力的功能
地理實踐能力包含觀察能力、地理實操能力和分析應用能力三個方面。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地理實踐能力不僅貫穿于地理學科能力的各個層級,更是知識學習與知識創(chuàng)新的橋梁。所以教師要重視地理實踐活動,填補學生在地理實踐能力上的短板,挖掘地理實踐所擁有的課堂教學無法企及的優(yōu)勢。
(四)融入社會的功能
學校是培養(yǎng)社會發(fā)展所需人才的場所。有些學生走向社會后,不能很好地與人交流合作,無法融入社會,價值得不到發(fā)揮。在地理實踐活動中,學生作為社會人,能更好地融入社會。例如:通過調查活動,學生學會怎樣獨自面對各類人群,學會怎樣友好、客觀地處理與他人的關系,學會站在他人立場,多角度觀察社會問題,進而可以全面詳盡地分析錯綜復雜的人地關系。
(五)適應新高考的功能
沿海發(fā)達省份的地理新高考題型之中的地理實驗題型和地理探究題型頻繁出現(xiàn),更加說明地理實踐的重要性。例如:利用手表測定方位和經(jīng)度實驗、模擬溫室效應實驗、正午太陽高度在房地產(chǎn)開發(fā)中的應用、測量日影和計算正午太陽高度實驗、模擬水土流失實驗、模擬冷暖鋒實驗等。為了適應新課改和新高考的要求,加強地理實踐勢在必行。
二、明確地理課外實踐課的目標
明確實踐活動所要實現(xiàn)的目標,才能更好地將預期目標融合進實踐活動的過程和步驟之中。
(一)知識層面目標
地理課外實踐內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個方面,每堂實踐課都是以相應的地理知識為依托,通過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地理問題,從而達到鞏固課堂所學理論知識,豐富、延伸地理課外知識的目的,彌補課堂教學中的不足。
(二)實踐力層面目標
地理實踐力是學生在考察、調研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擁有的意志力與行動力。地理實踐課將培養(yǎng)能力貫穿于活動全程,學生或觀察,或調查,或討論分析,或總結歸納,可以在抽絲剝繭的實踐中培養(yǎng)地理實踐力。
(三)思想層面目標
豐富多樣的地理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感受社會和自然。親近自然,能夠激發(fā)學生熱愛和保護自然的情懷;關注時事,可以讓學生了解國情,增加責任感;走近鄉(xiāng)土,可以增加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調查環(huán)境和發(fā)展問題,可以讓學生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科學制定地理課外實踐課的方案
地理課外實踐課的方案,主要包括方案擬定的原則、時間的安排和實施方案的制定等。
(一)方案制定的原則
1.實踐方法的科學性
地理實踐方法主要包括戶外考察、調查、實驗等有效形式。地理實踐的方法是多樣的,沒有哪一種方法能夠適合所有實踐活動,而且地理事象和地理規(guī)律具有不同的特性,有的適合定性,有的適合定量,有的適合觀察,有的適合測量,因此選擇科學的實踐方法十分重要。
2.實踐活動的知識性
知識性指的是在地理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夠積累或多或少的地理知識。地理實踐的本質是將所學知識充分利用起來,進行實踐操作。不能只重視形式和過程,而忽視課外實踐本身的知識性。
3.實踐內容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既要選擇貼近生活的實踐內容,又要增加實踐過程的趣味性,避免枯燥無味,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興趣點。
4.實踐過程的可操作性
實踐過程的安排要結合學校和學生的情況,不能設置超出學生能力的實踐過程,同時實踐內容和對象要具有可觀察性,或者可測量性,不能過于抽象,否則實踐過程就難以進行,容易挫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例如,自然地理部分的厄爾尼諾現(xiàn)象和拉尼娜現(xiàn)象,無論觀察還是測量都無從下手,本身就沒有可操作性。
(二)地理實踐課的時間把握
地理現(xiàn)象和地理規(guī)律的發(fā)生本身具有一定的時間特征,另外實踐課的安排也要充分考慮學生、教師的課外時間,實踐時間的擬定直接影響到實踐活動的效果。例如,正午太陽高度的測量、河流的水文特征調查、旅游景觀的觀察等都具有時間性,需要在合理的時間開展實踐活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三)地理實踐課的方案制定
根據(jù)實踐課的內容,制定與之相對應的方案,選定相應的實踐地點,合理規(guī)劃考察路線和時間,根據(jù)學生特點進行小組分工,同時要提前準備好記錄表等過程性材料,并對可能遇見的困難進行預判,并及時對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行指導。
四、地理課外實踐課的實施
教師的指導實施和學生的實踐操作是地理課外實踐的核心。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課外實踐課的活動方式和活動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合理選擇活動的方式
地理實踐課活動方式主要有三種:集體活動、分組活動、集體活動與分組活動相結合。集體活動是指全體同學參與某項實踐活動。該方式有利于提高參與率,實現(xiàn)地理實踐力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分組活動是最重要的地理實踐活動方式。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特點分組,提高學生的實踐興趣和實踐能力。例如,利用整體性的原理,考察研究區(qū)域水土流失問題時,可以將學生分成氣候組、地形組、植被組和土壤組,讓各個小組分別調查分析,確定各個自然地理要素與水土流失的關系。對于較為復雜的實踐內容,教師可以靈活地采用集體活動和分組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分組活動可以節(jié)省時間,提高實踐活動的效率;集體活動可以提高活動環(huán)節(jié)的參與率,增強學生的整體意識。
(二)實踐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學生的安全問題。實踐活動的場所,可以是校內基地和校外基地,甚至是野外,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突發(fā)的安全問題,例如交通事故、毒蟲侵害、自然災害等,所以教師在地理實踐開展的全程,要做好實踐課的安全保障,準備一些必需的救助物品,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要時刻防范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2.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問題。合理的時間安排是提高實踐活動效率和實現(xiàn)實踐目標的保證。既要高效省時,又要提供給學生一定的自由支配時間,讓學生充分施展個體的自主性,捕捉現(xiàn)象,度量數(shù)據(jù),剖析問題,討論疑問,總結規(guī)律,進而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實踐內容。
3.小組成員的搭配問題。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優(yōu)勢,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完成不同的環(huán)節(jié)、步驟和內容。每個小組都要相應地設置至少一個帶頭人,增強小組的團結和合作意識,領導小組高效地完成任務。
(三)實踐內容的開展
實踐課內容的有序開展是課前準備的落腳點。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起到的作用就是輔助監(jiān)督,給予學生適當?shù)膯l(fā)和引導,幫助學生答疑解惑、糾正錯誤和走出誤區(qū),最后指導學生完成總結性材料。
總之,地理課外實踐是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要充分發(fā)揮其第二課堂的作用,教師必須認識到地理實踐課的功能和價值,并且設定科學的地理實踐目標,重視課外實踐課的設計、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具體落實,方可充分實現(xiàn)地理實踐課的科學性,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祝明.注重課外實踐活動提升高中地理教學效果研究[J].成才之路,2017(20):80-80.
[2]徐媛媛.高中地理社會實踐活動報告[J].文理導航(上旬),2017(9).
[3]廖先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與方法[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4]周益新.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M].北京:龍門書局,2003.
[5]林智中.尋找平衡點一--香港地理課程發(fā)展的經(jīng)驗[J].地理教育,2007(05).
[6]趙祥麟,王承緒.杜威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廣西南寧市第八中學 5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