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娟
既要保證小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量,又要構建飽滿的體育氛圍以培養(yǎng)其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僅靠學校有限的體育教學和活動是不夠的。必須要調動家庭參與進來。但在信息技術普及之前,體育教師組織落實家校體育困難重重——“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為小學體育的家校聯(lián)動提供了條件上的保證。
體育鍛煉的有效必須要達到一定的持續(xù)性和運動量,僅靠體育課及課間操的運動量,是不足以滿足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需求的。特別是,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體育教育既要保證小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量,又要構建飽滿的體育氛圍以培養(yǎng)其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建立,靠學校有限的體育教學和活動就更顯力度單薄。而小學生的體育意識和品質比較弱,他們大多不能夠在校外積極主動且持續(xù)地參與體育鍛煉。因而,就需要調動家庭參與對學生的體育管理才行。
1 傳統(tǒng)條件下家校體育的困境
在信息技術普及前,體育教師組織家校體育困難重重。
第一,教師和家長的溝通不暢。在傳統(tǒng)條件下,教師與家長進行溝通和協(xié)作除了家委會之外,就是通過電話。而體育的家校共育是需要頻率較高的,即便不是每天聯(lián)系,也應至少達到每周三次。那么,教師每次給家長一個一個打電話,顯然在時間精力上根本沒有可操作性。這樣,教師只能是一次性提出建議和要求,讓家長配合監(jiān)督和指導孩子運動。而家長配合度怎么樣,教師是不能掌握的。
第二,家長大多沒有接受過專業(yè)體育培訓,在運動技能、科學運動知識、體育教學等方面能力較差。要想實現(xiàn)有質量的家校體育,教師就需要對家長進行一些專業(yè)輔導并為他們提供資源。但是,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有很大的區(qū)別,就是不能用純文字、語言的方式進行指導。比如投擲的下擺、后擺及鞭打動作,用文本很難向家長說清楚。這樣,家長在家也就無法對孩子進行有質量地指導和管理。所以,至少是用圖片展示動作分解圖,最好是用教學示范視頻。但在傳統(tǒng)條件下,操作起來很難。
所以說,家校體育的實現(xiàn),只有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到來之后,才具有了真正意義的可操作性。
2 “互聯(lián)網(wǎng)+家校體育”的策略
2.1 構建專屬平臺
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組織家校體育,基本形式就是用一些即時通信軟件與家長進行溝通?,F(xiàn)在比較常用的有微信、QQ、釘釘?shù)龋娮余]箱、博客等因為與智能手機匹配度低,現(xiàn)在已不太適用)。現(xiàn)在有個現(xiàn)象是,因為班主任通常會在建班時即馬上構建家校平臺,有些體育教師直接加入該平臺用于組織家校體育。但筆者不建議這么操作,應該建立一個體育專用的平臺或通道。因為,班主任和家長溝通的頻率較高,而體育教師與家長的頻率也不低。這樣,不同的教育溝通信息混雜在一個平臺上,容易造成信息混亂。比如教育資源、評價、監(jiān)督等信息,家長們查找和分辨起來非常麻煩。而且,班主任、體育教師以及其他學科教師在同一平臺上會相互干擾,影響組織質量。
2.2 推送教育資源
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向家長推送教育資源是家校體育的主要和核心工作。在這方面,教師需要重點抓住幾個方向:
第一,向家長宣講家庭參與體育教育的重要性。把國家的政策、體育的理念、鍛煉對于孩子成長的益處等等,成系統(tǒng)地通過網(wǎng)絡傳遞給家長。首先是解決家長們普遍不重視孩子體育鍛煉的問題。
第二,針對家長體育專業(yè)素養(yǎng)低的現(xiàn)狀(有些家長體育運動能力較好,但對于指導孩子進行體育鍛煉的能力不足)。教師根據(jù)教學和鍛煉需要為家長專門制作培訓視頻。比如,要想讓家長和孩子進行親子體育活動——如雙人跳繩、親子體操、父子瑜伽、羽毛球等等——教師要根據(jù)專項將運動項目的動作要領、技巧、注意事項(包括安全、運動量、呼吸等)用視頻加語言講解的方式詳細地向家長說清楚。而如果僅是在校教給學生,讓學生去“傳話”,往往因小學生表達能力較差而達不到培訓家長的目的。
2.3 建立激勵機制
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即便我們對家長進行了體育意識的“教育”,但通常來說,家長們配合文化課教師的意愿要比配合體育教師要強得多。一般來說,家長們認為“學有余力而鍛煉”——也就是當保證文化學習高質量完成之余,才會將體育視為一種放松、休閑活動而開展。這樣,教師構建了平臺、也提供了資源指導,但家長不去做,家校體育就成了一個空架子。所以,教師還必須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構建一個激勵、監(jiān)督機制。當然,教師不能對家長進行考核,也不能批評。怎么辦呢?利用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定期讓家長把親子體育活動進行錄像,上傳到平臺上,大家進行展示評比——讓孩子去督促家長,從而實現(xiàn)家長管理孩子。
總之,由于小學生的鍛煉自覺性、自律性較差,要想既滿足學生身心鍛煉的需要,又達到培養(yǎng)學生體育意識的目的,構建家校體育鍛煉機制是一個客觀要求。而要實現(xiàn)家校體育的有效,只有在“互聯(lián)網(wǎng)+”條件之下,才真正具有了可操作性。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體育教師主要應關注三個策略要點:構建專屬平臺、推送教育資源和建立激勵機制。
(作者單位:福建省武夷山市余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