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案例教學是一項傳統且復雜的系統教學工程,為了驅使德育課堂行穩(wěn)致遠,一路向前,使其更加行之有效,文章針對“三全育人”大德育觀下對案例教學進行“一改二選三新四疑”分析,從而激揚德育課堂活力,以供參考。
關鍵詞:三全育人;大德育觀;案例教學
職業(y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職業(yè)教育領域如何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怎樣提升職業(yè)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等問題。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中等職業(yè)教育提倡以“三全育人”為基礎、以能力為本,目標是培養(yǎng)出一批生產、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術人才,從而完善“德技并修”育人機制推動職教高質量發(fā)展。選擇將學生置于教學的中心地位,采用案例、任務、活動、實踐等方式展開教學,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方法能力和職業(yè)能力等的提升,中職學校越來越重視教學方法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案例教學法以案例為載體,以學生為中心,以“案”促改,在中職德育課實踐教學中被廣泛應用。強化“德技并修”人才培養(yǎng)意識,是要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yǎng)、增長知識見識、培養(yǎng)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中職德育課程體系以《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職業(yè)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四門課程分四學期開展,這與學生具備政治認同、職業(yè)精神、法治意識、健全人格和公共參與等方面的核心政治素養(yǎng)一一對應,顯現能力螺旋遞進關系。同時,《哲學與人生》課程‘內涵與演變’為培養(yǎng)較高的技術技能水平、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人才引物連類,對《哲學與人生》課程晦澀艱深、案例針對性不強、學生興趣不高等情況,本文探究三全育人下如何將案例教學法更有效地運用于中職《哲學與人生》這門課程,優(yōu)化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有利于學生人格培養(yǎng)意義、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意義、有利于德育課程與德育管理、專業(yè)課程之間的融通意義,構建全方位立體的德育培養(yǎng)體系、提高教師自身教學能力意義以及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可意義,激揚德育課堂活力。
一、案例教學運用改進思路
本文的“案例教學”包括兩個過程:教師“教”的過程和學生“學”的過程。提出“三全育人”大德育觀下案例教學法在中職《哲學與人生》課程中的應用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課前選編案例階段,如表1所示。課上分析案例(個人分析、呈現案例、分組討論、班級交流)階段,課后評價反思總結階段,完全融入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綜合改革。
二、《哲學與人生》課程案例選取優(yōu)化方式
(一)方向性
案例教學使用情況普遍、課程突出立德樹人教育任務,把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落實到如果做人、如何走好人生路上。要求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以正面案例為主,反面為輔,選擇案例要把握正確的方向,以弘揚正能量、反映美好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正義感和使命感。
(二)時代性
德育課與專業(yè)課相比,應該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墩軐W與人生》課程內容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適當更新,案例的選編應緊跟時代的主題,體現新時代的新內容,新聲音,去除不合時宜、枯燥陳舊的案例。學生對最新的國內外時事、新聞事件和人物內容更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做有心人,要有足夠的敏感度,及時關注最新的國內外時事、新聞,注意儲備并且及時更新大腦資料庫,備課和授課時能隨時調出最新鮮、最合適的內容,與教學內容有效融合優(yōu)質運用。
(三)專業(yè)性
以“案”促培的案例要根據當次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充分考慮學生的專業(yè)背景和學習狀況,用心選擇案例,將選取的素材進行整合加工后在課堂上呈現,以達到理論知識和學生實際的有效銜接,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案例的呈現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描述客觀的事實,盡量不要參雜個人觀點和偏見,導入案例僅僅是為了引發(fā)討論或者說明道理,避免重心轉移至個人情感層面。為了案例教學更有效的實施,選取符合學生專業(yè)性的案例,學生肯定會更容易接受,比如智能樓宇專業(yè)的學生在上《哲學與人生》課時更容易接受與建筑施工、物聯網類專業(yè)相關的案例,也更愿意參與討論、分析和思考,課堂就會更活。
(四)趣味性
加強正確的德育導向,要注意結合中職階段學生的特點,關注他們的興趣好、特長和能力以及發(fā)展需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遵循學生的生理、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掌握知識的程度來編寫案例,進行案例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去思考、去分析、去解決問題,當然也可以讓他們結合教學內容準備他們自己感興趣的案例。案例的呈現方式應該新穎有趣,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環(huán)境下掌握抽象的哲學理論知識,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并且將理論知識正確地運用到思考人生和解決人生問題上去,這樣的德育課就是生動而有效的。
(五)本土性
案例的選擇還要考慮與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及時淘汰陳舊的、與學生生活距離較遠的案例,選取的案例要生活化、本土化,這樣一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會使學生覺得案例“與我無關”、理論“遙不可及、空洞乏味”,讓他們感受探討理論并不用閉門造車,知識來源于生活并終將服務于生活,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用的案例還可以是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或者流傳度高的本地案例,可以使學生感覺到原來榜樣就在身邊,只要足夠努力,自己也可以一樣優(yōu)秀,也可以成為榜樣,這樣一來,課堂教學效果就會得到提升。
三、第二課堂案例設計有助于學校的德育建設
“三全育人”大德育觀下的德育課的第一課堂是指列入學校教學計劃的課堂,它通常在課堂上進行,是德育課的主陣地;而第二課堂則是指學校教學計劃之外并在課堂之外進行的有關教學活動,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是德育課課堂教學的重要拓展,也是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一種形式。文中所構思的第二課堂,只要涵蓋學生在課外參加的各類培訓、講座和文明養(yǎng)成、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第二課堂案例設計有助于學校的德育建設。如圖1所示第二課堂案例設計的彈性的提升策略。
四、案例教學法在《哲學與人生》課程優(yōu)化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以問題引領的方式促進探究目標的達成,如圖2所示。
因此“以問題為中心”是理清三全育人下有效性實踐與方向的突破點,幾輪實踐下歸納五個問題,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予以關注,如圖3所示。
以專業(yè)教師思政視角對德育的“共學、共思、共踐、共悟”,通過“三全育人”大德育觀下創(chuàng)新實踐,激活專業(yè)學習主體性,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以“育心”“育行”培育新工匠。
(作者單位:寧波經貿學校)
參考文獻
[1]胡瑞平.選用有效案例,提高中職德育課教學實效性[J].文教資料,2020(06):205-206+190.
[2]都靜麗.案例教學法在中職德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現代化,2019,6(54):281-283.
[3]王瑋.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體系構建“三全育人”格局[A].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年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3.
基金項目:寧波市教育科學研究所2020年課程與教學專項課題“三方聯動、四項融合、五環(huán)相扣支持系統構建及應用研究》”(編號:2020KJ042,主持人:朱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