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磊
摘 要:高中美術教學是高中階段藝術教育的重要課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美術教育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技能,另外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審美能力主要包括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賞析和創(chuàng)作能力,使學生對藝術行為具有客觀、正確的評價。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美術學科的審美能力包含了學生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創(chuàng)造,是課程改革的重點內容。培養(yǎng)美術教學中的審美能力有利于學生美術學習的長遠發(fā)展,我們必須立足于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基礎,對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審美能力;提升
引言: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類教育的進步,人們對美術教學有了更加廣泛的認同,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領域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高中美術教學就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渠道之一,高中階段學生處在生長發(fā)育的黃金年齡,也是整體素質提升的關鍵時期,在高中美術教學當中滲透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未來的長遠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高中階段的學生心理趨向于成熟,對社會事物有了一定的自我認知,對美丑善惡有了是非判斷標準,由此可見,高中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本文圍繞著高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展開論述。
一、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前提條件
(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要注重對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塑造。價值觀念是引導一切行為的根源,如果學生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念,就無法正常的進行美術學習,更無從談起對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具備了正常的審美價值觀,才能夠對藝術行為和藝術作品作出正確的認識。當今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極大豐富,但人們的精神世界卻出現(xiàn)了匱乏的現(xiàn)象,當人們在看待一幅藝術作品時,很少會直接從藝術和情感的角度對其進行鑒賞與分析,更多的是評價藝術作品的外在價值。這種現(xiàn)象如果任其發(fā)展,將會給美術教學和高中階段的學生產生錯誤的導向,比如在評價美術繪畫作品時,真正的審美能力要求學生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風格、創(chuàng)作手法等多個角度對作品進行客觀的概括與品評,而不是緊緊圍繞著作品價格貴不貴、有多少人認為它好來進行膚淺的觀賞。由此可見,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念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學生對藝術作品產生自己的感悟和評價。
(二)要有和諧平等的課堂環(huán)境
在課程改革的理念背景下,當代高中美術教學必須要為學生打造民主和諧的教學課堂,這既包含了對師生關系的新型定義,也包括了對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必然需要師生之間進行頻繁的溝通和互動[1]。如果缺乏了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作為支撐,會直接導致審美教學無法開展,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可以引導學生集思廣益,大膽的表達自己的看法,讓學生開闊思維,從多個角度對藝術作品進行評價和賞析。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還能夠為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打造課堂基礎。
二、當前的高中美術教學現(xiàn)狀
(一)教學功利化嚴重
應試教育是我國傳統(tǒng)教育的主流思想,主張學習是為了取得更高的分數(shù),是為了應付考試。因此在傳統(tǒng)的高中教學體系中,美術課程相比語文數(shù)學等科目處于邊緣化的地位,隨著課程改革的趨勢來臨,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發(fā)生了改變,再加上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高中階段美術課程的教學開始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教育思想,倡導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提高藝術審美能力。這就體現(xiàn)出了傳統(tǒng)的美術教育觀點和現(xiàn)有的美術教學要求之間的矛盾與沖突[2]。當前美術教學沒有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育人價值,忽視了學生成長的過程,同時,學校對美術課程的重視有待加強,經常出現(xiàn)文化課程占用美術課時間的情況,這體現(xiàn)了廣大教育工作者對美術教育的人格塑造力量沒有充分重視。以上這些情況表明當前的高中美術教學流于表面浮于形式,并沒有進行深層次的價值挖掘,限制了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塑造。
(二)教學隊伍有待建設
當前階段,高中美術教學師資隊伍和師資力量的建設有待加強,具體體現(xiàn)在整個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幾個板塊。傳統(tǒng)的高中美術教學忽視了對美術教師隊伍專業(yè)性的塑造,在教學實踐中暴露出一系列的問題。美術教學的效果最終受到教師的專業(yè)技能、教學組織、個人美學修養(yǎng)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教師是教學的具體執(zhí)行者,只有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yè)性,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高中美術教學的有效性[3]?,F(xiàn)階段,各個學校對美術課程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進程持不同態(tài)度,美術教學的師資力量得不到及時擴充,另外一方面,當前正在任職的教師隊伍缺乏教師培訓,長時間沒有接觸新鮮的美術知識,對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要性認識不足,美術教學更偏重于對美術技能的傳授,使美術教學的審美教育達不到良好的效果和預期的進展,這種現(xiàn)象會導致美術審美教育在美術課程中得不到應有的作用發(fā)揮。
(三)教學方式僵化落后
當前的高中美術教學缺乏科學的教學手段,導致教學模式單一,阻礙了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從本質上來講,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需要依靠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自然引導,感受人類文明的創(chuàng)造之美,深化對“美”這個字眼的概念解析,讓藝術鑒賞更加深刻。審美教育的培養(yǎng)是學生美育教育的關鍵,它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康獨立的人格,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價值觀念。當前階段高中美術教學表現(xiàn)出了明顯的問題,教學手段單一、刻板化,普通美術教學大多數(shù)會設置較為簡單的美術教育目標,讓學生對美術流派、著名的美術作家美術作品加以記憶,卻沒有關注美術是一門藝術,它應當具有多元化的發(fā)展渠道,導致高中美術教學過于偏重對美術技巧的講解,沒有對美術的思想性內容加以延伸,整個美術教學課堂偏向于填鴨式的形式,沒有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忽視了對學生審美能力的鍛煉。
三、高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
(一)改變教學觀念,教學去功利化
針對高中美術教學趨向于功利化的現(xiàn)象,當前的高中美術教育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出教師對學生的關注,發(fā)揮出美術教學的育人價值。通過美術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務必要適應課程改革的大潮流和大趨勢,提高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水平,改變錯誤的教育思想,不能夠以分數(shù)判斷美術學習的效果,要在美術教育領域推行去功利化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加關注學生的想法,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4]。具體而言,在課堂授課形式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應當被摒棄,只有改變了課堂的互動模式,學生才能在教師的鼓勵和帶領下走出課堂,發(fā)現(xiàn)自然和生活的美好,近距離的觀察自然、感受生活,體會在生活當中的美術元素,培養(yǎng)天然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其次,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改變教學手法,創(chuàng)設新型的教學環(huán)境。比如在開展美術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美術作品開展對比教學。在學習各大美術流派和著名作家的美術作品時,教師可以將古典畫派、現(xiàn)代畫派、印象畫派等不同的美術流派集中在一張圖表之內,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各種不同畫派之間的異同點,感受不同流派和不同作家的作品創(chuàng)作風格,體會到不同美術作品的藝術魅力,學生要能夠掌握不同的美術流派的繪畫風格和藝術特色[5]。除此之外,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要強化對學生本身的關注,建立新型平衡這種關系,利用課堂交流和師生互動,采用小組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大膽表達自己心中所想談一談他們對美術作品的個人看法,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充分的尊重,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轉變以教師為主體的錯誤模式,鼓勵學生獨立自主的對美術作品和藝術行為產生合理的聯(lián)想與思考,進行正確的審美評價。
(二)建設師資隊伍
在高中美術教學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要強化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美術教師隊伍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美術教師的教學業(yè)務能力,提升個人的美學修養(yǎng),在教學基礎上應當開展網絡課程學習,讓教師參與到教學經驗的分享中,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術,塑造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認識。站在學校的角度,可以針對教師開展定期的教師培訓,要求所有美術教師必須參加,也可以用座談會的形式開展學術交流活動,讓美術教師吸收先進的教育思想,轉換錯誤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上都做到與時俱進;另外一方面,站在教師自身的角度,也要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利用課余時間及時給自己充電,提高自身的教學業(yè)務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美學素養(yǎng),做新時代審美教育的踐行者,擺脫應試教育思想下的美術教育模式,為學生打造相對寬容和諧的審美教學環(huán)境。
(三)改革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活力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術等先進的教育科技手段不斷朝著美術教學領域滲透,這提醒了高中階段的美術教育要吸收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改進課堂模式,發(fā)揮多媒體資源的優(yōu)勢,提高學生對審美教育的興趣。美術學科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以美術作品作為教學素材和依托,通過對美術作品的鑒賞和分析,達到審美教育的最終目的[6]。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應當強化多媒體教學在美術課堂中的使用,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料為提升學生審美能力打好基礎。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動畫、音樂等多種渠道,為學生更加生動的展示美術作品,將美術教學理論和生活實際場景結合起來,加深學生對作品內容的記憶和認識;另外一方面,采用多媒體教學技術能呈現(xiàn)出東西方美術作品在創(chuàng)作理念上的差異,讓學生通過二者之間的對比客觀的感受到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將視野放大,不僅僅局限于美術作品本身,學生可以通過美術教學去探求美術作品背后的文化出入,培養(yǎng)學生豐厚的審美底蘊。比如在《人物御龍圖》這幅作品的鑒賞中,教師可以制作微課PPT錄制教學視頻,讓學生首先對創(chuàng)作背景有一個大概的認識,讓學生透過繪畫藝術了解作品背后蘊藏的情感魅力和精神價值。
(四)增加課外實踐活動
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僅僅將眼光局限在課堂時間之內,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開展有針對性的美術鑒賞活動,比如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在教師的指導下供學生欣賞,讓學生循序漸進的發(fā)現(xiàn)每幅作品的藝術之美,對學生的美術思維產生啟發(fā)的作用,教師也要從科學的角度傳授給學生一定的欣賞技巧,讓學生學會應當從哪幾個方面全面的欣賞美術作品和藝術行為。比如在西洋畫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西洋畫派,對國家和作品的風格進行分類,減少理論教學的比重,讓學生針對同一幅作品提出不同的欣賞觀點,將教學重點放在美術課堂本身,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只有學生具備了審美的能力,才能真正養(yǎng)成美術學習的長效機制,通過審美教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美術欣賞水平。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要改變教學觀念,使教學去功利化,建設師資隊伍,改革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活力,增加課外實踐活動,全面提高高中美術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培宏.高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0(42):63.
[2]裴文吉.高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途徑[J].新課程,2020(33):218.
[3]蘇丹.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J].大觀,2020(08):138-139.
[4]寇永東.高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58):133-134.
[5]吳銳.高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16):120.
[6]李明星.高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J].科普童話,202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