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正軍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我國對于專業(yè)性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在這樣的情況下,技工院校作為專業(yè)性人才培養(yǎng)的主要機構之一,其迎來了發(fā)展的機遇和挑戰(zhàn)。在技工院校機械加工專業(yè)中,實訓教學時提升學生實操能力和應用能力的重點課程,提升實訓教學的質量,對于提升專業(yè)性人才培養(yǎng)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對影響技工院校學生實訓教學積極性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并結合一體化教學的優(yōu)勢特點,對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技工院校機械加工實訓教學中的應用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一體化教學模式;技工院校;機械加工;實訓教學
0? 引言
在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越來越快的今天,用人單位對于機械加工專業(yè)人才的知識掌握和實操能力要求都有著較大的提高。在這樣的情況下,技工院校對機械加工實訓進行針對性的改革成為了必然的選擇。目前,技工院校的機械加工實訓還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教學質量的提升受到了一定的制約。為了更好的改變這一現(xiàn)狀。教師在開展機械加工實訓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fā)揮一體化教學的優(yōu)勢,以此來調動學生參與實操、總結經(jīng)驗的積極性,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不斷的改善機械加工實訓整體質量,為學生未來的就業(yè)提供有力的幫助。
1? 技工院校機械加工實訓中影響學生積極性的因素
在技工院校機械加工實訓的過程中,實訓的質量將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產(chǎn)生非常巨大的影響。為了更好的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技工院校需要在機械加工實訓過程中充分對學生積極性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合學生的特點來對機械加工實訓進行調整。目前,影響學生機械加工實訓積極性的因素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學生文化基礎水平較差
隨著近幾年大部分院校的擴招,很多技工院校都開始實行免試等級入學。在技工院校與中專院校生源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技工院校的新生入學條件也變得越來越低。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學生存在文化基礎相對較低的問題。這樣的問題會導致學生不但對于學習的動力相對較差,同時也缺乏學業(yè)成就感,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展一體化教學,課堂上設計的理論知識較多會導致學生文化知識儲備不足,最終導致學生對機械加工實訓缺乏足夠的積極性。
1.2 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迷茫
對于機械加工實訓學生而言,很多學生對于本專業(yè)乃至未來職業(yè)的情況不夠了解,自己也沒有較為明確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這樣的問題會導致學生在一專多能的教學目標下,沒有形成專業(yè)的核心能力,最終使學生在就業(yè)過程中失去原本的競爭力。而畢業(yè)生的就業(yè)情況又會反過來影響在校生,如此循環(huán)導致越來越多的在校生對自己的前途十分迷茫,最終導致學生在機械加工實訓時積極性相對較低。
1.3 一體化教學掌握不到位
相較于其他專業(yè)教學,機械加工實訓存在較強的專業(yè)特點,實訓中開展一體化教學對于教師的要求也相對較高。主要體現(xiàn)在機械加工實訓一體化教學中,需要教師能夠對不同的授課方法進行靈活的應用,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更好的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但是學生的性格各不相同、知識領會能力和心理狀態(tài)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需要教師針對性的進行調整。目前,技工院校中很多教師在機械加工實訓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學生的特點掌握不足,同時對于知識的細化也不到位,這使得很多學生會在理論知識部分、實操部分產(chǎn)生“跟不上”的感覺,這樣的問題同樣會對學生的積極性產(chǎn)生影響。
2? 技工院校機械加工實訓中一體化教學的優(yōu)勢特點
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一體化教學是將我國對于特定職業(yè)的標準作為基礎,將培養(yǎng)學生綜合職業(yè)能力作為目標開展教學設計的教學方式。其特點主要在于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安排的過程中,更多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此來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進行充分的結合,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同時,不斷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在這樣的情況下,通過在技工院校機械加工實訓中應用一體化教學,可以很好的完成理論與實操的統(tǒng)一,通過在同一場地和時間同時開展理論和實操的教學,達到提升教學效率、強化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在機械加工實訓中開展一體化教學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和學生通過一個個完整的項目工作來進行學習,一方面有效的提升了學生對于理論和實操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不斷強化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未來應聘乃至投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 技工院校機械加工實訓中應用一體化教學的建議
為了更好的發(fā)揮一體化教學在技工院校機械加工實訓中的作用,首先需要對機械加工實訓傳統(tǒng)的基礎課程、專業(yè)基礎課程以及專業(yè)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整合,在此過程中重點突出知識的實用性和應用型。在此基礎上,在機械加工實訓教學中運用各種措施,以此來幫助學生在機械加工實訓過程中,充分的掌握對應的專業(yè)技能。
3.1 對機械加工實訓的目標進行明確
對于技工院校的學生而言,知識儲備是學生技能形成的基礎。教師需要認識到,學生的知識儲備是不可能直接轉化為技能的。為了更好的保證學生的知識可以充分的轉化為技能,需要教師為學生設置任務,引導學生反復的進行聯(lián)系以及思考。在一體化教學中,為了更好的提升機械加工實訓的質量,教師需要將復雜的技能動作進行分解,并引導學生對分解后的動作進行分步驟、分階段的練習。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針對每一個步驟制定出明確的實訓目標,只有為學生明確了聯(lián)系的目的,才可以充分的提升學生實訓過程中的積極性,避免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產(chǎn)生松懈等問題。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好的提升學生領會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教師在設定目標的時候需要充分結合學生情況,對于一些復雜程度較高和需要時間較長的項目,制定一些少且具體的目標,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逐漸對知識進行轉化,提升學生的實操能力和參加實訓的積極性。
3.2 對機械加工實訓的項目進行分解
在技工院校開展機械加工實訓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在項目行動導向中對其進行分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從最基礎、最簡單的步驟開始嘗試,通過在此階段引導學生進行仔細的觀察和深入的理解,可以更好的讓學生逐漸領會并掌握機械加工的操作技能。為了更好的保證機械加工實訓質量,教師需要在實訓工程中對學生的操作進行嚴格的規(guī)范,對于存在姿勢不正確、操作冗余、操作不細心等問題的學生進行徹底的糾正,只有這樣,才可以階梯式的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實操能力。為了更好的達到這一目標,技工院??梢詫C械加工實訓設備和教學設備安置與同一間實訓車間之內(nèi),讓教師和學生可以在車間內(nèi)完成學習、實操全部過程中,為教師設置教學任務提供充分的幫助。
3.3 即學即傳,合作訓練
對于技工院校來說,機械加工實訓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僅要積極參與實訓,更要在實訓中去嘗試、創(chuàng)新。在制圖測繪上,便可以讓學生通過“做”來激發(fā)思維能力,找到方法的同時嘗試著方法的創(chuàng)新,并且建立合作訓練模式,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傳授到其他同學,實現(xiàn)實訓的即學即傳。如在測繪齒輪齒數(shù)時,很多學生都會依照傳統(tǒng)方法在一個齒上作標記,之后按照既定方向數(shù)齒數(shù),但也有學生通過在齒輪上涂抹顏料,并在紙上滾動一周的方式快速測出齒數(shù)、周長等信息,而且通過公式da=m(z+2)計算出了模數(shù)。這一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和方法非常值得鼓勵,而其他同學在看到這一方法的巧妙性后也紛紛效仿,并且也讓其他學生產(chǎn)生了創(chuàng)新性的意識。
在箱蓋零件測繪中,空間圓弧半徑測量也是一項難點任務,零件兩個端面都不處于最前和最后方,置于平面中也無法精準拓印。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點撥和引導,將問題引出并分析,如“現(xiàn)已知道了一段平面的圓弧,那么該怎樣去求半徑?”學生通過初中幾何中圓的定義“圓弧中任意一點到一定點的距離相等”,在圓弧中取三個點并兩兩相連,作出中垂線,交點便是圓心,也可以利用這一方法測出半徑。之后便需要將這一空間的圓弧轉化為平面圓弧,這時候便可以通過拓印的方法完成,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在實訓中發(fā)現(xiàn)問題、合作討論問題解決方向、運用現(xiàn)有的知識與條件解決問題、共同進行問題總結等,合作的學習模式更有利于意見的碰撞和交流,激發(fā)出創(chuàng)新性的意見與方案。
3.4 對機械加工實訓的考核進行改革
在教學的過程中,考核和競賽一直是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的主要方式之一。通過為學生設置考核或者競賽,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興趣,同時增加學生克服學習困難的決心,這對于促進學生進步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在技工院校機械加工實訓過程中,不能單純扮演“教師”、“師傅”的角色,同時也需要將自己作為“裁判”和“評審”。在為學生分解項目任務并明確實訓目標之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主動的進行思考和分析,同時讓學生用分工合作的方式來共同完成這一項目。在項目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的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各種新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將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進行轉化和吸收。在每一個目標或者項目結束時,教師都需要對學生進行考核,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也督促學生認真對待接下來的實訓項目,以此來讓學生一直保持主動、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在機械加工實訓過程中適當設置一些競賽,通過選擇一些難度適宜的項目作為競賽項目,讓學生以個人、小組或者班級的形式進行競賽,以此來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應用能力,讓學生可以在競賽和考核中看到自己的進步,以此來為學生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在設置考核和競賽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靈活的應用多種形式,例如讓學生以單人進行各種工件的加工,對其加工的數(shù)量以及質量進行登記并綜合對比,以此來準確的完成對學生的評價。
無論是考核還是競賽,教師都需要進行客觀、公正且及時的評價,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保證學生認可考核和競賽,鼓勵學生再次參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技校學生在入學時文化基礎存在一定的差異,學生自身的個性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需要在機械加工實訓過程中,針對性的對其進行評價,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后進生,教師需要強化個別輔導,在學生取得進步的時候,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通過這樣的評價來提升學生的學習信息。對于一些成績優(yōu)秀、過度自信的學生,則教師需要在評價時提高要求,及時指出學生存在的不足并督促其改正。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可以充分發(fā)揮考核以及競賽在機械加工實訓中的作用,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 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用人單位對于人才的實操能力要求不斷提高。在這樣的情況下,技工院校機械加工實訓中一體化教學相較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具有非常巨大的優(yōu)勢。教師需要認識到,學生的實操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積累。為此,技工院校在機械加工實訓過程中,只有不斷對教學資源進行統(tǒng)籌和規(guī)劃,充分發(fā)揮一體化教學的優(yōu)勢,才可以不斷提升學生參加機械加工實訓的積極性,同時幫助學生在實訓的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與實操進行充分的結合,不斷提升技工院校機械加工實訓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衛(wèi)玉紅.有效探究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技工院校教學體系中的作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2):65.
[2]肖云.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技工院校物流專業(yè)教學中探究及實踐[J].中外企業(yè)家,2020(04):182.
[3]付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技工院校數(shù)控銑專業(yè)的實踐探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02):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