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全
摘要:課堂提問是最基礎、最有效的教學手段。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合理設置和進行提問教學,可以從教材教學內容著手,啟迪學生積極思考,并在特定的問題情境中對知識進行理解與運用,以助力課堂教學任務順利完成,提高課堂教學實踐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提問;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6-208
前言:
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不僅可以調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有效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融洽師生間的關系?;诖?,教師應通過教學有效提問實效性。提高教學效率、挖掘數學潛質功用,進而達成高效率的教學成效,突顯提問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展示提問教學在初中教學有效性。
一、提問設計合理,程度難易適中
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提問,應從問題的設計著手,在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的基礎上,設計出難易適中的問題。教師可在問題的設計過程中,依據學生不同學習能力進行分層設計問題,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設計具有延展性以及拓展性的問題;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設計與教學內容相契合的問題,以此幫助這類學生進行有效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而針對數學學習能力弱的學生,教師就可以通過引導性的問題,將學生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中,有效掌握基礎性知識,并通過注意力的加強,達成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師通過這樣有針對性的數學問題的拋出,既有效提升不同學習能力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又調動數學教學活動參與興趣,一舉兩得,達成有效提問數學教學的實踐目標。
如,在《平行線的有關證明》的《證明的必要性》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這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進行提問的回答,進而引申到教學內容深度研究中:請大家任意畫出幾個三角形,并通過量角器進行三角學內角度讀書的測量,然后將這三個角進行相加,這時可以發(fā)現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你們想想,可以得出什么樣的結論?針對這樣的實踐性問題,學生們都積極參與其中,教師可以就這個問題的回答,請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先進行回答,這樣既可以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有效增強自信心,又可以通過這樣的實踐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輕松進入到教學活動參與中。當學生回答出三角形三個內角和等于180°時,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就可以再次進行提問“你怎么肯定你的結論是正確的呢?”。并通過激烈的研討得到正確的答案,驗證結果。學生經過這樣提問、實驗、歸納、再提問、觀察、探究,得到數學真命題,提升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呈現提問有效性。
二、提問形式豐富,展示多樣元素
數學教師在設計提問時,提問的具體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應展示教學內容多樣化的教學元素?;诖?,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提問應建立在對教學內容了解的基礎上,構建出一個完整的提問教學體系,使學生通過這樣多樣化的教學提問,學習興趣被有效提起,積極思考、探究問題,并得出正確的答案結論。
如,在《圓》教學時,針對這一章節(jié)的所有關于圓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設計出一個完整的“圓”相關知識的知識體系,使學生通過這樣的知識體系對這一章節(jié)的主要內容有一個詳細的了解,進而通過后續(xù)的提問設計,了解所有相關圓的數學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并以這樣豐富多樣的提問形式,展示出提問教學的多樣化元素。提問時可以從難到易,循序漸進:“同學們,大家注意到了么,所有的車輪都是圓形的,自行車、小汽車、大卡車、農用車,這是為什么呢?”,學生針對這樣的提問,進入積極思考與熱烈的討論中,并通過討論得出圓形更適合做車輪子的原因,使學生通過這樣的問題有效性討論,得出數學教學內容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相關問題答案,在了解了與“圓”教學內容相關知識的同時,得出數學與生活實踐的息息相關,進而學習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進而展示數學教學提問豐富的多樣化元素。
三、提問空間寬裕,有效思考拓展
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提問是最好的檢驗教學成效的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與實踐,既可以使教師掌握學生學習的動態(tài),又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來那更好的思維空間,進而提升提問教學在初中數學中有效性,提高提問空間寬泛性,促進學生數學思考力的有效拓展。同時,教師在問題提出后,預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既可以保護好學生自尊心,又可以提升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同時是學生可以很好地捋清問題回答的思路,拓展出合理的數學聯想邏輯達成提問教學有效性教學實踐與研究目標。
如,在《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教學中,教師及可以先進行提問“同學們,我們通過學習已經了解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于180°,那么你們還記得這個結論的探索過程么?”。在這個問題提出后,應依據學生不同學習能力預留出不同的思考空間,以此幫助學生通過思考達成數學思維能力拓展的目的,進而通過數學能力的拓展將所提出的數學問題有效延展,逐步拓寬思考路徑,進而通過教師的步步引導,深入到三角形相關問題的探究中。學生通過教師這樣的問題思考空間,整體數學思考力得到有效鍛造,進而發(fā)揮出特殊的功效,取得提問教學拓展性成效。同時,學生通過問題的思考,在教師的引導與問題的總結中,得出問題結論“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于180°”。并通過再次的思維拓展,同學間的相互研討將這個訂立的證明過程寫出來,呈現出清晰的思考路徑,進而通過這樣的證明過程,引申到其他三角形定理與定義的證明中,有效完成相關教學內容,挖掘出數學教學本質內容,呈現提問教學有效性。
總結:
初中數學教學提問中實踐與研究,為數學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便利有效條件,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實踐中的教學中有效提問著手,通過教學實踐與研究,助力以上初中數學教學培養(yǎng)目的的有效達成。同時,利用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提問,提高教學效率、挖掘數學潛質功用,進而達成高效率的教學成效。通過提問設計合理性、提問形式多樣性、提問空間寬泛性,展示提問教學在初中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公海燕.利用有效提問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J].中國新通信,2020,22(3):177.
[2]洪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實踐探索[J].課堂內外·教師版(中等教育),2020,(7):105.
山東泰安市 寧陽縣中京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