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詞匯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的基礎,詞匯量的大小直接決定著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高低。但是,因其枯燥乏味和碎片化的特點,詞匯教學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難點。而基于微語境的詞匯教學能夠有效解決這一難題。創(chuàng)設微語境,將詞匯放在語境中學習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能使學生更輕松地記憶詞匯,進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詞匯的能力。
關鍵詞:微語境;初中英語;詞匯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15-0035-02
引 ?言
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礎,當前的詞匯教學多是教師機械講解、學生機械記憶,這種方式耗時又低效,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新課程改革提出了基于語境的學習策略,因此,筆者嘗試將微語境引入詞匯教學中,擺脫了碎片化、機械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語境中運用語言,理解詞匯的意義及用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微語境的特征
微語境一般是指脫離上下文依然能夠獨立存在、理解起來不顯得突兀的意群(句子)。簡單地說,就是簡短的意群(句子)營造出的理解、記憶環(huán)境[1]。微語境中的“微”展現(xiàn)出了微語境的特點——語句簡短、切口微小、語言精練。
(一)語句簡短
微語境是指在主題語境的引領下,從微觀上給詞匯教學創(chuàng)設一個語言環(huán)境,幫助學生攻克單個詞匯的音、形、義及用法,呈現(xiàn)的語境簡潔明了,便于學生理解和識記。
(二)切口微小
微語境的表現(xiàn)形式可以是一句話、一張圖片、一個表格,也可以是一段幾秒鐘的視頻等。微語境的切口微小,更加貼合單個詞匯的使用環(huán)境,不僅有利于教師開展詞匯教學,也有利于學生準確抓住詞匯學習的切入點,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語言精練
微語境簡潔、短小,但是語言非常精練,直指詞匯教學的核心,是詞匯學習的縮影。微語境簡潔精練的語言能幫助學生體會到詞匯學習的精髓,學生也可以在微語境中聯(lián)系已有生活經驗和圖式知識,更好地學習詞匯。
二、微語境應用于詞匯教學中的意義
(一)擺脫碎片化的詞匯教學方式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院長梅德明認為,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改變碎片化教學方式,采用以主題意義為引領、六要素整合的教學方式。然而,當前的詞匯教學呈現(xiàn)碎片化狀態(tài),詞匯學習被割裂成一個個毫無聯(lián)系的個體,詞匯的教與學都是孤立的存在。實際上,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都是圍繞著一個主題語境開展的,因此,詞與詞之間必然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教師創(chuàng)設微語境開展詞匯教學,可以擺脫碎片化的詞匯學習方式,賦予詞匯語境和意義,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意義。
(二)避免機械化的詞匯學習方式
詞匯學習的機械化體現(xiàn)在日常詞匯教學中,即教師帶著學生,一個詞一個詞地讀,然后讓學生反復背誦、記憶、默寫,過一段時間后檢查默寫。當發(fā)現(xiàn)學生默寫不理想時,教師再把原來的機械記憶過程重復一遍,直到學生掌握為止。這種機械化的教學方式不但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直接影響詞匯教學的效果。
(三)激活原有詞匯學習的圖式
語言的使用都是在真實語境中發(fā)生的。在詞匯教學中創(chuàng)設微語境,有助于學生調動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讓與之相關的詞匯重復出現(xiàn),從而激活學生原有的詞匯學習圖式,建立新舊詞匯之間的聯(lián)系,進而調動學生學習詞匯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提高詞匯學習的效果。
(四)助力內化及語言輸出的效率
脫離適合的語境,詞匯學習往往演變成“滿堂灌”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或許能理解記憶,但是遺忘的速度也很快,更別說應用了。脫離語境的詞匯學習必然產生理解與應用的偏差,而在微語境中體驗、領悟詞匯的用法,學生會有很強的代入感,這樣學習的詞匯知識才能真正得到內化,才有利于后續(xù)的輸出運用。
三、微語境下詞匯教學的實踐路徑
(一)明確單元主題和教學目標
一個完整的微語境需要具備明確的目標導向。教師在備課時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關注點就是關注單元的主題語境,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進行詞匯教學前,教師要明確本單元的主題和教學目標,分析單元的教學內容,明確新詞匯所出現(xiàn)的主題語境,對詞匯進行梳理和概括,劃分為一個個微語境,以便于創(chuàng)設主題語境。
例如,在教學牛津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7 Seasons時,教師可以通過展示雪、霧、雨、風、陽光等圖片創(chuàng)設微語境,并提出問題“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讓學生自由交談,學習snowy, foggy, rainy, windy, sunny等詞匯;之后,展示一張雪后圖片,讓學生做一道語境填空題:What's the weather like? The earth is covered with thick snow. It snowed heavily. The weather is snowy.教師可以通過相同的方式在微語境中讓學生學習其他幾個詞匯的運用。通過創(chuàng)設與單元主題有關的微語境進行詞匯教學,學生不但可以更好地理解詞匯的用法,了解詞匯使用的場合,還可以在語境中得體、準確地運用詞匯,達到良好的輸出效果。
(二)關聯(lián)背景知識開展詞匯教學
教師關聯(lián)單元背景知識創(chuàng)設多模態(tài)微語境開展詞匯教學,有利于把文化知識的教學有機融入語言學習中,從而豐富學生的文化體驗,發(fā)展學生的文化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
例如,blue這個詞含有“藍色的”意思,然而“I am blue today”這句話的意思是“今天我感到憂傷”,這里blue是“憂郁、悲觀”的意思。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微語境:Tom 向 Tina求婚:Tom: “Would you marry me, darling?” Tina: “Sorry, but I am not prepared for it.” Tom feels blue now.通過這個微語境,學生能夠體會到湯姆求婚卻被拒絕的心情是“憂郁的”。
很多教師在詞匯教學過程中只要求學生知道詞性、詞義和用法,忽略了詞匯的文化內涵,不利于學習與運用詞匯。教師可以有選擇性地創(chuàng)設微語境來展示詞匯的文化內涵,關聯(lián)文化背景知識。這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便于學生記憶和理解詞匯。
(三)增強學生在語境中學習詞匯的意識
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傾向于教師的講解及學生的被動接受,學生沒有機會體驗在語境中感知詞匯、學習詞匯的用法。教師要明確一個立場:學生是詞匯學習的主體,他們的認知行為受到情感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微語境,幫助學生培養(yǎng)學習詞匯的興趣,關注學生的學習反應,并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詞匯。
微語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另起爐灶,也可以在教材的文本中進行。比如,在文本中進行詞匯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感知、整合、內化語言和文化知識。遇到新詞匯,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上下文猜測、尋找詞義的線索,從而培養(yǎng)學生充分利用構詞法、上下文語境、生活經驗、社會文化背景、近反義詞等來猜測詞義的習慣,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策略。
(四)發(fā)揮學生詞匯學習的主體作用
詞匯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微語境供不同水平的學生自主選用,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討論交流、展示成果等形式靈活運用所學的詞匯,以此提升學生在語境中運用詞匯的能力。
結 ?語
總之,創(chuàng)設微語境幫助學生學習詞匯符合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在實際的教學中具有實踐意義和可操作性。詞匯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微語境能夠幫助學生推測詞義,提高學生參與詞匯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詞匯學習的興趣,加深學生對詞匯的記憶,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詞匯的能力。學生通過參與教師開展的語言實踐活動,可以學習和嘗試運用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從而形成“學中用”和“用中學”的互補和良性循環(huán),進而極大地提高詞匯學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程曉堂.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教學理念與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10):1-7.
作者簡介:張琴(1975.8-),女,江蘇連云港人,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多次獲得市基本功、優(yōu)質課比賽一等獎,指導學生參加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江蘇省口語大賽獲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