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養(yǎng)成為新高考評價的指向。為順應這一變革,教師應運用深度教學引領學生深度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本文從合作探究,在體驗中深度感受;創(chuàng)設情境,在設問中深度思考;鼓勵質疑,在思辨中深度提能;單元教學,在聯(lián)系中深度建構四個方面,對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深度教學的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深度教學;核心素養(yǎng);高中政治;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14-0037-02
引 ?言
當前,學校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隨著新高考評價以核心素養(yǎng)為指向的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以及深度教學的推廣,我們開始思考以促進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為目標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深度教學是什么,為什么要進行深度教學,以及怎樣進行深度教學。
一、深度教學的概念
“所謂‘深度教學’,是指教師借助一定的活動情境帶領學生超越表層的知識符號學習,進入知識內在的邏輯形式和意義領域,挖掘知識內涵的豐富價值,完整地實現(xiàn)知識教學對學生的發(fā)展價值?!盵1]在筆者看來,深度教學是指教師在推動學生學科素養(yǎng)發(fā)展的過程中,運用各種教學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素養(yǎng),使學生在體驗中深度感受,在設問中深度思考,在質疑中提高思辨能力,在學習中深度構建知識聯(lián)系,最終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使其將知識內化,從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并能靈活運用。
二、我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現(xiàn)狀
在高考指揮棒下,應試教育觀點根深蒂固,教與考發(fā)生了價值錯位。在教學方式上,教師常依據(jù)高考考綱來進行知識點的教學和鞏固,這容易導致高中政治教學知識碎片化。教學過程中,學科思想、學科方法、學科能力、學科經(jīng)驗呈現(xiàn)出“結構性沉默”的現(xiàn)象。因此,深化以“素養(yǎng)發(fā)展”為導向的政治課教學改革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項重要舉措?!敖嬛R,提升能力,培育素養(yǎng)”必將成為政治課深度教學的應然追求[2]。
在社會因素上,整個社會關注的是高考的結果,如升學率和名牌大學上線率。不少一線教師曾多次嘗試改變現(xiàn)狀,最終還是抵不過來自社會、學校和家長的三重壓力。在以追求成績?yōu)槟康牡恼n堂中,極少有人注意到在成績提高的背后卻是興趣的喪失,在教學效率提高的背后卻是關鍵能力的缺失。能力教育舉步維艱。能力教育本身是一個漸進的、緩慢的隱性過程,而能力培養(yǎng)是無法通過政治考試成績來評價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不斷地推動教學改革,通過深度教學來構知識、提能力、育素養(yǎng)。
三、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深度教學的策略
(一)合作探究,在體驗中深度感受
深度教學不是靜態(tài)的課堂,而是活動型課堂、體驗型課堂,乃至合作型課堂。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完成深度學習和深度體驗。在合作的過程,來自不同地區(qū)、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會產生不同的思維碰撞、情感碰撞。在碰撞的過程中,學生能提升思維的靈敏度及內化知識的能力;在探究中,學生可以從彼此身上獲得更多不同的觀點、見解,從而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或者最佳的觀點,進而提高自身關鍵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合作探究,讓學生在體驗中深度感受,增強學生之間合作的實踐性;讓學生學會求同存異,使合作在爭議和思辨中得以實現(xiàn);讓學生在案例分析中陳述自我觀點,在觀點對立中分辨正確觀念,在對比借鑒中訂正觀念,在合作探究中發(fā)展觀點、提高思維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真正在合作探究中完成深度教學的任務。
(二)創(chuàng)設情境,在設問中深度思考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重要機制。問題情境的選擇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方面是如何設置有效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如何創(chuàng)設恰當?shù)那榫场?/p>
蘇格拉底說:“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訴他們答案,而是向他們發(fā)問?!苯虒W的最終效果則直接取決于問題設計的效度與信度。有效的問題驅動,可引思,可激趣,能促學,可見問題引領的重要性。導入問題的方式是在問題情境中用材料的鋪墊和選擇設置問題,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通過深度分析材料,自主發(fā)現(xiàn)材料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切實地解決材料中的問題。如果由教師設置問題的話,那么,這些問題必須滿足以下幾個特性:第一,具有探究性,能夠引起認識的沖突;第二,具有啟發(fā)性,可以引發(fā)學生思考;第三,具有有序性,設置的問題要由淺入深、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最終拓展學生思維的寬度和深度。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要想讓學習者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xiàn)實世界的真實環(huán)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币虼?,情境的選擇至關重要。情境的選擇可以聚焦熱點、國家的方針政策等。但在選擇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素材之間的邏輯關系,不能盲目求新,應處理好內在理論邏輯和生活邏輯的有機統(tǒng)一。
問題情境的合理創(chuàng)設,可以使問題和情境成為學生心靈的點播器,進而喚醒學生深層情感和思維。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師能夠基于核心素養(yǎng),運用深度教學提高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深度學習中不斷地培育和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三)鼓勵質疑,在思辨中深度提能
“學始于思,思始于疑,疑始于問?!币肱嘤龑W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必須不斷提高其關鍵能力,包括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此,教師就應鼓勵學生質疑。教師該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質疑意識呢?
首先,讓學生“敢問”。在深度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允許學生提出不一樣的觀點,允許學生對教師或課本上的觀點提出疑問,鼓勵其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學生只有敢于質疑,才能在質疑中培養(yǎng)思辨能力、科學精神、批判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使思辨成為提升核心素養(yǎng)的“催化劑”和“助推器”。
其次,讓學生“想問”。在課堂上,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之成為課堂的主體。同時,教師應創(chuàng)設探究式情境,打造平等的課堂,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觸發(fā)情感、激發(fā)追問意識,進而推動“想問”的意愿。
最后,讓學生“會問”。教師在課堂上應積極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應在課堂上及時抓住學生的觀點碰撞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讓學生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在深度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力,通過質疑—釋疑,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和辯證思維,讓核心素養(yǎng)在追問、慎思中提升。
(四)單元教學,在聯(lián)系中深度建構
從教師方面來看,單元教學是根據(jù)單元內不同知識點的關系,利用各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完成單元知識系統(tǒng)的整合,把零碎知識以單元為模塊進行整理。對于這種單元教學,教師可以實施整體性教學,從而更好地體現(xiàn)教材內容及知識點內在的聯(lián)系。教師可以先構建本單元的知識結構,以便于讓學生更好地領會、掌握單元的知識結構和學科的思想方式。
從學生方面來看,在課堂上,學生應成為知識建構的主力軍。單元教學立足學生的深度學習,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政治基礎知識,還要求學生在掌握知識體系之后,能夠將理論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切實運用知識體系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關鍵能力,培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因此,在課堂上,學生應通過分類和整理知識點,尋找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構建一個模塊化的知識體系。
結 ?語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重視深度教學,采用行之有效的策略,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提升能力、培育素養(yǎng),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姚林群,郭元祥.新課程三維目標與深度教學:兼談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J].課程·教材·教法,2011,31(05):12-17.
貢和法.以素養(yǎng)發(fā)展為導向的高中政治課深度教學[J].新課程研究(上旬),2016(05):36-38.
作者簡介:陳曉云(1980.11-),女,福建晉江人, 本科學歷,一級教師,榮獲福建省初、高中畢業(yè)班復習教學“微課”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