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振開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2-013-01
摘? 要? 在目前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很多中學教師和學生家長往往忽視中學體育課堂教學,很多高等學校的基礎體育設施也并不是很完善。對于很多中學生而言,在體育教學課堂中更加沒有興趣參與各種體育活動,所以最后就會導致體育課堂懶散而缺乏活力。針對這種特殊情形,中學的體育改革刻不容緩。舞龍是我國傳統(tǒng)項目,將這項運動帶入中學體育課堂之中,就等于是將中國傳統(tǒng)體育文化帶入體育課堂,以此增強青年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本文主要對舞龍運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開展進行探討。
關鍵詞? 舞龍運動? 中學體育? 開展措施
一、舞龍舞獅運動的學校體育價值
(一)健身功能
隨著社會普及和競賽制度的完善,舞龍運動逐漸在校園內(nèi)得到推廣。學校會根據(jù)不同學齡段制定相符的難度動作和運動負荷,方便學生學習和參與。
從生理特點分析,學生在完成舞龍運動中不同難度系數(shù)的動作技巧過程中,將力量和優(yōu)雅進行有機結合,從而演繹動作活潑、剛勁有力、姿態(tài)優(yōu)美的龍的形象。這項運動可以有效促進運動者的力量、耐力、協(xié)調(diào)、柔韌和靈敏等素質(zhì)。
(二)教育功能
1.弘揚民族精神,傳承和發(fā)展民族優(yōu)良品質(zhì)。舞龍運動一般由幾十人的團隊組成,需要隊員間團結共進、樂于奉獻,最大限度發(fā)揮團隊精神去配合完成各種動作套路。動作套路的創(chuàng)編由簡單到復雜,展示不同難度的動作技巧,層層演繹故事情節(jié)。學生要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爭取達到更高的境界。學生的舞龍表演講究頑強拼搏和團結奮進的精神,而這也是塑造中華民族優(yōu)良品質(zhì)的過程。
龍是吉祥喜慶的象征,學生通過舞龍運動可傳遞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這種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對他們以后的為人處事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2.促進校園人際交往,營造和諧的校園氛圍。舞龍舞獅運動的娛樂特性會讓學生體驗到運動的樂趣,并主動地參與其中,同時會吸引大量的學生去觀看和欣賞。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中,學生也獲得了互相交流和學習的平臺。無論是駐足圍觀者,還是參與活動者,都會對此活動進行討論交流,無形中增加了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感知。同時增加學生交流與結識的機會,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促進校園人際交往,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二、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
在中學體育課堂中,教師還需要將中國的傳統(tǒng)民族運動民俗舞龍運動文化帶入體育課堂教學,讓全體學生充分接受中國傳統(tǒng)的民族風俗文化并且努力傳播中國傳統(tǒng)的民族風俗文化。在教學課堂中體育教師還需制定合理的課堂教學方案,將活躍的體育課堂教學氛圍直接帶入課堂教學,為此還可借助網(wǎng)絡技術,適當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nèi)容,將課堂教學過程賦予一些人情味,讓很多學生在整個課堂中可以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例如,在中學水上體育的課堂上每當學到一種舞龍運動“水上訓練”時,教師常常需要學生提前做好備課和進行演練,找到一些學生在學校進行各種水上運動時的重大難點和主要疑點,規(guī)劃好學生每節(jié)課的動作學習時間重點,將動作知識點和基本動作訓練要領分門別類,對于復雜難懂的動作知識點不再需要因為花費多一點的學習時間而再進行詳細講解,而是預留更多一點的學習時間給其他學生進行演練;對于簡單容易的動作知識點就不用再花費過多的學習時間進行深入講解了,一筆帶過就好。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配備是中學舞龍運動教學改革中的中學舞龍運動的重要組成條件。中學大力推動舞龍運動,需要不斷增強中學舞龍運動的體育師資隊伍力量。首先,中學教師應積極探索擴充師資隊伍數(shù)量,確保舞龍運動技術訓練的正常有序進行。中學體育應更加注重專業(yè)舞龍體育運動技術人才的教育培養(yǎng),鼓勵對中學舞龍體育運動感濃厚興趣的中學體育教師積極參與到中學舞龍體育運動的各項體育技術教學和學習培訓中。在不斷擴充自身師資隊伍力量的基礎同時,還要更加注重不斷提升中國舞龍藝術運動隊的師資隊伍力量以及隊伍的建設質(zhì)量,加強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專業(yè)化和工作規(guī)范化。其次,中學還應十分注重建立舞龍運動專業(yè)人才的直接引進機制,如果在遇到本校舞龍人才資源缺乏的特殊時候,可以直接聘請短期舞龍專業(yè)教師,以緩解人才緊張的局面。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現(xiàn)階段中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將舞龍運動引入體育課堂教學中,提供學生對舞龍運動的參與積極性,從而促使我國傳統(tǒng)文化在高校學生之間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承。
參考文獻:
[1]李玢,熊峰,孫東平.促進國際學生對中華文化認同的新途徑——以民俗文化“舞龍運動”為例[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3):89-92.
[2]程國海,王艷.地方高校舞龍運動開展現(xiàn)狀研究[J].武術研究,2018,3(03):106-108.
盤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