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摘要】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初中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新課的引入尤其重要,根據專家結論,中學生一般只能保持 20分鐘左右思想集中,這段聽課效果也最好,那么作為一節(jié)課的開場白——導入,設計得好,往往能起到一般的說理不能起到的作用,可以使數學課堂更精彩。作為數學教師,都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下面就本人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談一點初淺的認識。
【關鍵詞】初中數學 ;多元;導入;精彩
一、引言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huán)節(jié),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活動上來,可以為全節(jié)課順利進行奠定良好基礎,下面談談關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導入的一孔之見。
二、一個成功的導入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導入必須服從于教學內容
在設計導入時,教師必須緊扣中心,圍繞主題,做到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實際和生活實際。
(二)導入必須簡潔、精練
導入是新課中的一個過渡環(huán)節(jié),要簡潔,一般應控制在2-3分鐘之內,避免長時間的導入占據了最佳學習時間,使學生產生注意力的轉移,而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導入的最終目標是把學生導入—參與性原則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內容的好壞要通過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體現。要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避免教師唱獨角戲。如果學生不參與,就會導致導而不入。
三、課堂導入的方法
課堂導入的方法是多元的,總結起來有以下幾種,下面本人就根據自身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淺談一下常用的幾種導入方法。
(一)故事導入
在新授課時給學生講授一些與課有關的趣味性事例(名人軼事,歷史故事,數學趣題,數學游戲等),這樣導入新課,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一開始就精神飽滿,在急于釋疑迫切要求之下學習,使數學課堂更精彩。
如在學習 “平方根”一課時,教師可先講一個神話:很久以前在古希臘某個地方發(fā)生大旱,地里的莊稼都干死了,人們找不到水喝,于是大家一起到廟里祈求。神說:“我之所以不給你們降水,是因為你們給我做的這個祭壇太小了,如果你們做一個面積比它大一倍的祭壇放在我面前,我就會給你們降水?!贝蠹矣X得這個辦法好辦,于是做了一個邊長是原來兩倍的新的祭壇放到神那里,可是神愈發(fā)惱怒,他說:“你們竟敢愚弄我!這個祭壇的面積不是原來的兩倍,我要進一步的懲罰你們?!睂W生將被故事吸引,認真思考,新祭壇的邊長應該是多少呢?于是自然而然進入主題。
(二)設疑導入
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適當的疑問,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又如在《有理數的乘方》這一節(jié)可這樣設計:每人準備一張厚約0.1毫米的紙,對折一次紙有多厚?對折兩次紙又有多厚?對折三次……。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紙張厚度所發(fā)生的變化是在成倍地增加。同時提出問題:繼續(xù)對折下去,對折20次,你猜猜紙有多厚?你相信嗎?它的厚度比珠穆朗瑪峰還高!想知道為什么嗎,讓我們一起用理論說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精神集中、思維活躍,進入最佳狀態(tài)。
(三)新聞資料導入
在信息時代,看電視,上網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從中選取有關的新聞資料作為問題情境,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如在學習“平移”一節(jié)課時,本人是這樣引入的:近日有一則新聞報道,河南周口市太康縣村民李某某,為了騰出空地建門面房,省出扒房錢,將自家二層樓平移八米。李某某稱他受到火車在鐵軌上行駛的啟發(fā),使用三根軌道,三千多個鋼珠,成功將200多噸重的房屋平移8米。工程耗時4個月,花費5000余元。房屋移動后,墻壁沒有一點裂縫。這個只有初中文化,沒有任何工程經驗的農民,卻成功的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完成了這項匪夷所思的工程,是不是也讓你感到驚訝呢?學生們驚呆了,平移的力量如此之大,對學習新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文化情境導入
比如在學習“勾股定理”一節(jié)時,本人是這樣引入的: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研究數學史上最重要的一個定理,請你根據多媒體屏幕上提供的信息猜猜看,這是一個怎樣的定理?
有近400種證明方法,是數學中證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
是揭示三角形中邊與邊之間的一種特殊關系的定理;
在中國被稱為“高商定理”,在國外被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
被數學家華羅庚先生認為可以作為人類探尋“外星人”并與“外星人”溝通的“語言”;
推動了無理數的發(fā)現,引發(fā)了第一次數學危機。
充滿了挑戰(zhàn)性的引入,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展示知識的同時營造了一個具有濃郁數學文化氣息的文化場。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知識,而且能幫助他們更好的了解歷史,從而產生文化的共鳴。
四、結論
總之,導入有法,導無定法,教學導入有多種方法和形式,為了使中學數學課堂更精彩,一定要注意,無論什么樣的導入都不能偏離主題,與所學的內容應緊密相連。我們的教學一切都是為了學生,學生才是我們教學過程的主體,我們的任務是為了他們的發(fā)展而教育,我們的最終目的就是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讓他們學會接受世界,探索世界,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最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張智平,新課導入的幾種方法;
[2]胡慶彪,導入設計就在“燈火闌珊處”;
[3]黃海生,《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興趣激發(fā)》,2005年2月;
安徽省太和縣沙河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