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宇筱
摘要:民間游戲是幼兒園教育的獨特課程資源,與幼兒的內在興趣相符。本文分析了民間游戲的價值,認為其可為幼兒創(chuàng)造快樂體驗,并促進幼兒多元發(fā)展;說明了民間游戲可用于幼兒園的晨間戶外鍛煉環(huán)節(jié)、集中教育活動環(huán)節(jié)和一日生活過渡環(huán)節(jié)中;探討了具體的實施策略,認為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應當注意體現(xiàn)幼兒年齡差異,適當調整游戲玩法,以童謠來增加游戲趣味,并開展規(guī)則教育。
關鍵詞:民間游戲;幼兒園教育;幼兒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7-270
引言:民間游戲來源于中國傳統(tǒng)的民間文化,游戲內容充滿幼兒的純真,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且簡單易學,材料簡便易得,同時對實施場地也并無復雜要求。民間游戲來自于中國傳統(tǒng)的社會生活,要將其運用于幼兒園教育中,需對其形式進行適當改編,使其更適應現(xiàn)代幼兒的發(fā)展需求與幼兒園教育實踐。鑒于此,教師很有必要明確在幼兒園教育中開展民間游戲對幼兒成長的價值、應用環(huán)節(jié)及實施策略。
一、幼兒民間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意蘊
(一)增強幼兒身體素質
在眾多的民間游戲當中,我可以看到,大部分的游戲實施都需要幼兒一定運動量的付出,就好比跳格子和捉迷藏,它的規(guī)則都很簡單,方便幼兒的學習參與。因此幼兒得以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得到身體鍛煉。就拿捉迷藏來說,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奔跑,整場游戲下來,幼兒的體力消耗是比較大的,這是體力上的顯著消耗。通過捉迷藏還能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幼兒需要動腦筋猜測幼兒的位置,哪里是可以藏人的,哪里藏人的可能性更大等等,可見,在這個游戲的過程中,幼兒得到身體和思維上的雙重鍛煉,幼兒的身體素質隨著游戲次數的適當增多得以增強,思維能力得以提升。這是民間游戲于幼兒的身體素質價值所在。
(二)傳承與弘揚本土文化
民間游戲是人們在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經過不斷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濃烈地方特色和生活氣息,能滿足不同年齡、性別和不同性格的幼兒的要求,深受幼兒喜愛。由于種種原因,許多民間游戲從它的載體到它所表達的人文精神正瀕臨失傳與流散的境況。筆者認為,應該對民間游戲進行深入的研究,并將其作為幼兒園可資利用以及對幼兒成長發(fā)展至為重要的教育文化資源,加以開發(fā)和利用,使幼兒園的教育更緊密地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狀況,與幼兒所處的社會共同體的文化相聯(lián)系,從而更具實效。
2、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應用環(huán)節(jié)
(一)晨間戶外鍛煉環(huán)節(jié)
晨間戶外鍛煉活動,是幼兒園活動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果僅以集體操練式的體育活動進行,未免讓幼兒感到單調乏味,影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園在晨間鍛煉活動中開展民間游戲,如扔沙包、跳皮筋、跳繩、貼燒餅、小青蛙跳荷葉等游戲活動?;顒又袨橛變禾峁┤の兜谰呋蛉の肚榫?,構建良好的游戲氛圍,同時以歡快的音樂做伴奏,可以調動幼兒參與晨間鍛煉的積極性。“一日之計在于晨”,在早晨開展民間體育游戲,能夠讓幼兒利用一天最好的時光舒展筋骨,振奮精神,讓幼兒在一日活動中都能積極的參與。
(二)集體教學活動環(huán)節(jié)
民間游戲可以運用到幼兒園各領域的集體教學模塊中,為集體教學活動增添魅力。如在語言領域中,可以運用智能游戲如小小郵遞員、猜猜我是誰、繞口令等,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和傾聽;在健康領域可以開展踢毽子、跳房子、抬轎子等活動,促進幼兒的身體素質發(fā)展;在社會領域可以開展互動性強的排排坐分果果、老鷹抓小雞、找朋友等游戲,促進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藝術領域可開展舞龍、舞獅、丟手絹等游戲,提升幼兒對藝術的感受與欣賞、表現(xiàn)與表達,在科學領域中可以開展老狼老狼幾點鐘、荷花荷花幾月開等游戲……這些民間游戲活潑有趣,教師可結合教育目標對活動形式進行深加工,為幼兒帶去快樂的活動體驗。
三、幼兒園教育中開展民間游戲的實施策略
(一)體現(xiàn)差異,順應成長規(guī)律
3—6歲的幼兒身心發(fā)展變化非常巨大,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經驗、能力都存在明顯差異。幼兒園在實施民間游戲時,要使游戲體現(xiàn)出各年齡層次的差異,順應幼兒成長規(guī)律。對一些較為經典的游戲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運用于多個年齡段中。
案例:大班幼兒開展“丟沙包”游戲,活動前教師先介紹游戲方式:“以前小朋友就接觸過沙包,但是那時只是比誰丟得遠,現(xiàn)在大家要用沙包來‘打仗’了?!?在游戲活動中,教師將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兩組,其中一組向另一組幼兒投擲沙包,對方要通過躲閃、跳躍爭取不被沙包打到,如果能夠反過來抓住對方投來的沙包,則可以計一分。
以上案例中的活動為大班設計,大班幼兒的力量、身體敏捷性以及社會性都得到了較高水平的發(fā)展,在生理與心理上均為小組競賽式的丟沙包活動做好了準備。教師在介紹中與幼兒重溫了以前的活動方式,幼兒在潛意識中會評估個人的能力發(fā)展幅度,有助于深化幼兒對成長的體驗。
(二)調整玩法,提升活動層次
將民間游戲運用于幼兒園教育中時,要同時融入游戲性與教育性。一些傳統(tǒng)的民間游戲較為簡單,教師不妨在原有形式上調整玩法,以提升活動層次,讓幼兒能夠在游戲中積累更多經驗。
案例:教師開展“吃豆豆”的游戲,兩名幼兒一人拿黃色豆,一人拿綠色豆,每人10粒豆。將豆豆在桌上撒開來,兩名幼兒輪流比賽操作,都以自己的豆去彈擊其他顏色的豆,如果擊中豆子,則可以吃掉那粒豆。如果碰到同樣顏色不計分,讓另一名幼兒進行游戲。
吃豆豆是一種常見的民間休閑類游戲,但是傳統(tǒng)的玩法只是單純地吃豆豆,雖然能放松身心,卻沒有多大的教育價值。在以上案例中,教師將豆豆分成不同的顏色,同時對豆豆的數量也進行明確規(guī)定。讓幼兒多參與這類民間游戲,幼兒對顏色、數量等概念會更有敏感。本游戲適用于小、中班幼兒,可以讓幼兒在發(fā)展手指肌肉力量的同時,培養(yǎng)觀察事物性質的能力。
結語:將民間游戲運用于幼兒園教育實踐中,既具有理論上的契合性,同時也具有實踐中的可行性。引入民間游戲時,教師要注意將其適當改編,并注意科學引導,讓每個民間游戲活動都能成為幼兒體驗快樂與協(xié)調發(fā)展的平臺。
參考文獻
[1]皮夢君,黃勝.水族民間游戲融入幼兒教育中的價值探析[J].基礎教育研究, 2018(07):88-90.
[2] 夏夢.幼兒園開發(fā)利用民間游戲時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8(04):78-82.
[3] 梁玉.民間游戲在促進幼兒動作能力發(fā)展中的應用[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9(04):102-106.
[4] 潘曉云,官綺凡.以實踐創(chuàng)新視域審視幼兒園課程中的民間游戲[J].幼兒教育研究,2018(06):5-8.
[5] 黃金霞.幼兒游戲規(guī)則意識培養(yǎng)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8(12):93-94.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北海市銀海區(qū)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