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翠翠
摘要:語文不僅是小學階段的主修課程之一,也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閱讀和寫作是學習語文時,最重要的兩個環(huán)節(jié),同樣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隨著教育制度的深度改革,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對語文閱讀和寫作的關系越來越重視,并在不斷改進教學方式,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本文從語文閱讀與寫作的關系,以及如何將二者結合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作文訓練;整合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7-258
引言: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感知能力都比較薄弱,他們對外界的認知基本都是通過閱讀來完成的,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閱讀十分重要,而他們感情的抒發(fā),就需要通過文字進行表達,因此,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十分緊密,二者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1、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相整合的重要性
閱讀和寫作是相連的,二者缺一不可。一是閱讀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生只有通過閱讀大量的書籍,才能夠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從平時的書籍中了解寫作的技巧、寫作的格式、寫作的體裁、優(yōu)美的文字,而這一些都是以后寫作的素材,是提升寫作能力必不可少的元素。二是寫作可以推進學生進行閱讀。所謂寫作就是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通過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學生可以從寫作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有目的性地進行閱讀和選擇相應的書籍。從以上兩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閱讀和寫作是互相影響的,優(yōu)質高效的閱讀可以提升寫作能力,而良好的寫作習慣可以推進閱讀的速度和效率。
2.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相整合的舉措
2.1通過閱讀不斷搜集素材
閱讀其實就是搜集資料,拓展視野的一個過程。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正確、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搜集相應的素材,不能只是單一地進行閱讀,這樣就無法收到閱讀的效果。我們以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鋪面金色巴掌的水泥路》為例,這篇文章中運用了很多修飾手法,有比喻、擬人,將雨后路面的情景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懊恳黄▏嗤涞穆淙~,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边@里將“梧桐樹的落葉”比作“金色的小巴掌”,顏色和形狀都描寫地十分貼切而形象,寫出了秋日梧桐樹葉的美。這一篇文章十分的優(yōu)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認為優(yōu)美的句子記錄下來,為以后的寫作奠定基礎。在閱讀課外文章時,教師也需要提醒學生不斷地勾畫優(yōu)美字詞句,或者自己認為作者寫得好、給自己感觸很深的句子,這樣才能在后期的寫作中有素材可用,有內容可寫。
2.2引導學生仿寫、續(xù)寫
寫作的過程是一個長期訓練、積累的過程,沒有一個學生是生下來就可以把作文寫好的,都是在不斷地閱讀和實踐中獲得的提升。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仿寫。例如我們上文中提到了《鋪面金色巴掌的水泥路》這一課,文章十分優(yōu)美,能寫出這樣的文章,是作者對發(fā)生在生活中的事件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和思索,同樣的,在學完這篇課文以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仿照這篇課文,寫一個自己所看到的雨后秋日的景象,這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推進他們全面發(fā)展。不僅可以讓學生仿寫,還可以續(xù)寫。小學生的思維都很活躍,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對于一些想象空間比較大的課文,教師就可以讓他們續(xù)寫。例如《在牛肚子里旅行》這篇課文,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續(xù)寫一個后傳,當紅頭和青頭從牛肚子里出來后,他們有什么感想,他們又會說一些什么話,牛又會有什么反應等等。續(xù)寫的目的就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在新課改的要求下,作文不再是需要華麗的辭藻,而是需要突出個性,有內涵、有思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尋找到寫作的快樂,并提升他們的閱讀素養(yǎng)和寫作素養(yǎng)。
2.3通過寫作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寫作就是對自己所積累的知識進行理解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閱讀理解能力強的學生,在寫作時就能夠更好地運用知識,同樣也能通過寫作推動自己的理解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只重視閱讀對寫作的作用,也要高度重視寫作對閱讀的作用。閱讀的質量好壞,教師可以從寫作中得到了解。因此,在進行寫作訓練時,教師要有目的地進行閱讀訓練。第六單元有一個習作訓練是“這兒真美”。在讓學生寫這個主題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先仔細閱讀教材中的“富饒的西沙群島”、“海濱小城”、“美麗的小興安嶺”,或者推薦有關描寫景色的課外書籍??梢韵驅W生提問,比如作者采用的是什么結構、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采用了那些修辭手法等等,通過這樣的引導,讓學生理解文章,并知道寫一篇介紹地方的作文應該如何入手和寫作。在這個寫作的過程中,學生其實也是把課文教材進行了一遍復習,是對文章內容的再一次加深,也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了文章。而通過不斷的寫作練習,學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平時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推動學生改變自己不好的閱讀習慣,從而進一步提升閱讀和寫作質量。
2.4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閱讀比寫作更早地介入了學生的學習中,由于學生認知能力的影響,初期的閱讀都是泛讀,并沒有進行精讀。同時,三年級作為學生寫作的初級階段,教師要耐心引導。雖然在一、二年級時,已經有看圖寫話、仿寫等一些簡單的寫作內容,但是三年級的寫作方式更加嚴格,字數(shù)也相對比較多。因此,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教師都需要慢慢進行,不能著急,正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在教學時,教師要有耐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和認知能力都不一樣,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別,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要有差異性地進行教育,在課后閱讀和寫作的訓練中,可以視學生的能力布置相對應的作業(yè),這樣可以有效地保護學生的興趣愛好,保證教學效果。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相結合是十分必要的,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推動二者之間有效結合。這一個過程并不是即可見效的,需要教師不斷探尋合理的教學方式,學生要緊緊跟隨教師的步伐,只有這樣,才能將二者結合的優(yōu)勢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白芹,張同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的整合淺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8(9):32-34
[2]李存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的整合淺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6(20):136
山東省肥城市河西小學 山東 肥城 27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