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相
摘要:學科素養(yǎng)是可培養(yǎng)、可塑造、可維持的,可以通過學校教育而獲得的。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道德與法治學科素養(yǎng)主要包括:國家認同感、社會責任感、法治意識、道德素質等多方面的素養(yǎng)。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注重以先進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學到科學知識的同時,也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科學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從而提高學科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素養(yǎng)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素質教育改革已然取得一定成效。但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xiàn)在:過分地追求分數和升學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道德素質和實踐能力等較為薄弱。針對這種情況,我就初中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略談幾點看法:
一、教學引領,提高教師自身素養(yǎng)
“我們怎樣,學生便怎樣,未來的中國便怎樣”,作為一名道法教師,中國價值觀的引領者,必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養(yǎng)來影響更多的人。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是學生思想的啟蒙者,教師的科學素養(yǎng)水平直接影響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高低。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要有使命感,要“走出去”,多學習、多交流,多實踐,因材施教,與時俱進,運用不斷更新的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為社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
教師自身還必須提升個人深厚的家國情懷,要把這種家國情懷通過新知識的傳授來影響和感染學生,帶領他們把個人價值和遠大抱負結合起來,更好地兼顧個人、集體和國家的利益,甚至是全球意識,提高他們的學科素養(yǎng)。
二、課堂與實際結合,借助教學提升學生政治素養(yǎng)
初中階段是個特殊時期,學生們正處于青春時期,也正是令老師們頭疼的非常時期,再加上《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科特點:理論性強,枯燥,是初中所有學科中最不讓學生們喜歡的學科之一。
由于《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性質容易導致學生的上課狀態(tài)不佳,思想散漫,不注意聽講,針對這種情況,我專門組織了一節(jié)收心課《凝聚價值追求》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凝聚孩子的價值導向,在課上讓學生們觀看了英雄們的相關事跡,又通過小組活動,全體起立宣誓等多種形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這節(jié)課結束之后,我和老師們都明顯的感受到學生的精神面貌有了明顯的變化,而且眼界寬了,格局大了。這就是《道德與法治》的學科魅力!比如2班的宋佳澤同學,一改課前的懶散,制定了學習目標,學習勁頭更大了。
還比如,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第九課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中“年輕人不給老年人讓座”“無故遲到、曠課,是違反校規(guī)的” 等等這些都是課件中的很好的素材??梢宰寣W生舉一反三,這樣起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所以在初中階段必須強化學生思政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的未來人生提供正確的方向,從而提升學生學科素養(yǎng)。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搭建素養(yǎng)培育平臺
《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理論性比較強的學科,如果只是在課堂上通過單純的傳授知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就更談不上素養(yǎng)的的培養(yǎng)了。所以在課堂中教師應該通過多加設置一些情境開展教學,營造一個更寬松、更愉悅的學習氛圍,玩中學,學中玩使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得到提高。
比如,為了提高學生的家國情懷,增強學生的國家認同感,我們學校長期開展“后植家國情,同上思政課”活動,并且做到了常規(guī)化,把家國情懷滲透在我們的每一節(jié)課堂中我在講“一國兩制”的時候,講到香港、澳門回歸的歷程,我給學生說了這樣的話:香港、澳門就像是我們家里被別人搶走的孩子,現(xiàn)在我們的家變強變大了,有能力把丟失的孩子找回來,要回來。而且我們必須把他們要回來,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當時我真的是滿含熱淚講的這些內容,我的學生們也真的被我的真情感動了,相信通過這樣的更多的真情流露一定會感染孩子們的拳拳愛國之心。
還比如針對今年熱議的“高空拋物”和“公共場所遛狗”等問題,教學中我們就會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讓學生進行場景模擬,在模擬和觀看的過程中,讓學生們對于這些行為可能引發(fā)的不同后果進行討論,并從中得到啟示,從而幫助學生逐漸增強社會責任感、道德意識,以及法治觀念等。
課上老師還可以從愛國主義、道德情操、法治觀念等方面組織提問、討論、辯論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從課本知識角度去回答自己所經歷的實踐生活。這樣,學生不僅能熟練深刻掌握課本知識點,也對他們的情感觀念、道德情操、法治意識的提高有所幫助,所以在教學中只要是和學生聯(lián)系密切的生活實際,或是社會上的熱點話題,都可以作為學習的背景材料,幫助學生實現(xiàn)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四、結語
總之,作為價值觀的領軍者,《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責任重大,應注重與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在教學中不失時機滲透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引導學生向最佳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王玉立 .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實踐與探索[D].陜西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