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課是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它依托信息技術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將課上教學與學生課后自主學習有機整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初中是奠定學生化學基礎、激發(fā)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重要時期,初中化學教師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微課的優(yōu)勢,彌補傳統(tǒng)化學課堂教學的不足,激活化學教學生命力,使中學生真正愛上化學。
關鍵詞:微課;初中化學;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18-0076-02
引 言
微課就是微型視頻課程,其具有短小精悍、主題突出等特點,微課時長一般控制在 5~8 分鐘,由于教學時間短,內容相對集中,學生注意力不容易分散,也不容易出現(xiàn)乏味、困倦等問題。微課可以應用于課前預習、課上教學及課后復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學習情況,確定微課的內容和主題,針對某個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從而突破教學難點。將初中化學與微課相結合,能夠從整體上提升化學教學效率和質量,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化學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學段銜接中應用微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微課內容集中、短小,在初中學段銜接環(huán)節(jié)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瘜W教師可以在學段銜接階段選擇一些學生比較關注的話題,結合一些淺顯的化學知識,使學生能夠高效理解這些知識,也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正確方法。微課聲情并茂、情境真實,還可以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能夠從多個角度刺激學生感官,因此,更加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發(fā)展 [1]。
另外,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學段銜接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師可以結合一些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秘的故事,借由奇妙的化學現(xiàn)象解釋化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使學生對化學知識的體悟和理解更加深刻。在微課的引導和推動下,學生自主探究和發(fā)現(xiàn)化學問題,學習能力、探究能力也會得到有效培養(yǎng)。以“水的組成”一課為例,這部分知識在初中化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學段銜接的重要內容,通過水的電解實驗及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學生可以與教師推導出水的組成,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與分析能力。教師可以結合這些內容,整合相關圖片、視頻等錄制微課并在課上播放,引導學生通過觀看微課更加細致入微地觀察實驗現(xiàn)象,同時由于微課內容集中,更加便于學生理解和消化知識。微課生動、直觀,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再組織學生根據(jù)微課中的實驗內容,在課下自己尋找導線、硬幣、干電池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做相關實驗,促進學生化學學習的延伸 [2]。
二、新課教學中應用微課,突破學習難點
初中化學知識繁多,中學生初次接觸化學,難免會覺得吃力。此時,教師引入微課,可以幫助學生快速、高效地理解化學知識、體會化學現(xiàn)象,突破學習難點?;瘜W是一門在分子、原子層面上研究物質組成、性質、結構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自然學科,教師借由微課可以幫助學生從微觀視角理解知識的本質。微觀世界是神秘、抽象的,常常讓學生望而生畏,教師應借助微課充分展現(xiàn)化學魅力,拉近學生與化學之間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樂于主動探究化學知識、分析化學現(xiàn)象,突破學習難點。
例如,在教學“質量守恒定律”這部分知識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原子角度理解質量守恒的本質原因,并且能夠設計實驗以驗證質量守恒、運用質量守恒定律。為了更好地保障學生學習的實效性,教師在新課程教學中可以利用微課演示“質量守恒定律”重難點,利用相關軟件將微課視頻生成二維碼,讓學生在課前利用手機或平板電腦自行掃描二維碼以觀看微課。首先,微課幫助學生回憶之前學過的化學變化的微觀本質,從理論視角思考質量守恒的根本原因 [3];其次,展示碳酸鈉與稀鹽酸在敞口裝置與密封裝置中反應前后的變化對比,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設計要點;最后,引導學生對多個化學反應實例進行觀察,理解“不守恒”的實驗假象。學生通過課前的微課學習,先從整體上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客觀事實,以便在課堂學習中更快接受新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展示預習所得和討論實驗結構,使學生對“質量守恒定律”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實驗操作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
三、復習階段應用微課,清除學習障礙
復習是初中化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科學、有效的復習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很多學習問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延伸學生的知識學習,使學生對知識有更好地掌握。在這個過程中,生動、直觀的微課不僅可以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思維得到深度發(fā)展。
(一)借助微課,總結常用方法
在化學復習階段,教師會總結和歸納一般規(guī)律,以此幫助學生厘清知識脈絡,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掌握。但是,初中生學習經(jīng)驗有限、知識儲備量不夠,領悟能力、反應速度等有所不同。有的學生可以自主完成化學學習,有的學生只要教師稍稍點撥就能夠融會貫通,而有的學生則需要反復演繹才能夠記憶深刻。因此,為了能夠保障學生整體學習效果,教師就要借助微課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進行個性化指導。
例如,在教學“物質的鑒別”時,對于“不能使用其他物質的情況下對物質進行鑒別”這個知識點,大部分學生掌握得不好,因此,教師可以制作關于“無試劑區(qū)分”的微課,以供學生在課后復習環(huán)節(jié)自主觀看,從視頻中學習“無試劑區(qū)分”的常用方法:一看、二聞、三混合。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及實際情況反復觀看微課,解決學習困惑,也可以結合學習難點,在線與同學、教師進行討論,以解決學習問題。
(二)借助微課,創(chuàng)新實驗拓展
教材中的演示實驗都是針對某個突出的知識點設計的,并不符合復習階段“知識網(wǎng)絡化”的要求,而且通常在新課程教學階段就能完成。因此,在復習教學中,教師要重新設計和創(chuàng)新實驗,將多個實驗進行組合,幫助
學生構建知識網(wǎng)絡、完善知識結構,使學生對化學知識形成全面、深刻的認知。在實驗創(chuàng)新拓展中,教師將多個實驗進行組合,要借助專業(yè)的儀器,使用的藥品種類也比較多,因此前期準備工作相對復雜,并且很難進行現(xiàn)場演示。而微課可以視頻的形式演示實驗,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并根據(jù)微課內容進行模仿操作 [4]。
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知識點的復習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相關實驗演示制作成微課,便于學生對三組實驗進行對比分析,梳理有關二氧化碳制取的方法。微課主題突出、內容集中、直觀生動,學生一邊觀看實驗,一邊梳理知識點,復習效率大大提升。
結 語
在微課的支持下,化學教學趣味性更強,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更加多元化,能夠從不同角度滿足學生的化學學習需求,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與復習效率。因此,初中化學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科學確定微課主題,合理設計微課內容,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奠定學生化學學習基礎,為其未來的化學學習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蔣亞琴.淺析微課在初中化學課堂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7):96.
[2]王永春.基于微課的初中化學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 (科技·管理),2020(07):277.
[3]趙艷.論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農家參謀,2020(08):297.
[4]李永霞.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才智,2020(10):188.
作者簡介:余斌鋒(1971.11-),男,福建福清人,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