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倩
摘要:家國情懷教育是指將家庭、國家和個人連接起來作為一個整體而開展的教育。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與家國情懷教育有更多對接點,教師借助學科教學滲透家國情懷教育內容,符合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具有極為廣泛的應用實踐價值。教師在執(zhí)行教學計劃時,要深挖教材資源信息,對接家庭生活教育,開展探索合作活動,延伸實踐訓練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多家國情懷感知體驗的機會,促進其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家國情懷教育;滲透途徑;探微
引言
現代教育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不僅關注學生基礎知識的獲得,而且關注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之上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關注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升。愛國主義教育是道德與法治學科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國家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每一位小學生都是社會的一員,都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自身的能力,以便在今后投身祖國建設的過程中,能夠真正實現人生的價值。家國情懷不僅僅應該體現在學生思想態(tài)度的轉變方面,而且應該表現在具體的實際行動之中。所以在通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培育學生良好家國情懷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重視實踐,真正將思想方面的變化,應用于實踐生活之中,積極表達愛國的情感。
一、挖掘教材資源,引入家國情懷教育機制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認真研究教材內容,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根據教材內容制定出合理的三維教學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逐漸滲透家國情懷教育。例如,在教學小學五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讓我們的家更美好”一課時,教師先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結合“活動園”內容,要求學生展開思考、討論:“媽媽為什么愁眉苦臉?我可以為家庭做出什么貢獻呢?”學生進入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觀察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有針對性地做出一些思考提醒。有學生認為,家庭成員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家里遇到困難時,成員之間要相互支持,團結起來共同面對。也有學生說:“父母遇到問題時,大多不會告訴孩子。作為孩子,我們要有責任意識,直面家庭問題和困難,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行動?!苯處煂W生的觀點做點評,肯定學生的責任意識,要求學生將計劃付諸實踐。
二、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內化學科的抽象知識認知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還沒有充分發(fā)展,相反形象思維、感性思維卻在迅速發(fā)展。因此,對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教師千萬不能只停留在教材中的文字表面,對他們一味地講大而空的道理。這樣并不能使他們對愛國主義的精神實質和如何愛國的行為意識進行內化認知;同時也會讓他們覺得道德與法治課程無趣,影響以后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效果。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而言,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是適合學生年齡特征且高效的教學方式。比如,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百年追夢 復興中華”中“富起來到強起來”一節(jié),由于學生生活在歲月靜好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對先輩們的艱苦生活缺乏一定了解,因此無法體會到我國從舊中國的貧窮落后到一步步繁榮富強的變化,愛國主義教育目標也就難以達成。因此,在課前教師應讓學生以采訪的形式與家里的長輩對話,了解他們過去的生活。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以新聞報道、調查報告等形式呈現過往生活與今日生活的對比,也可以通過一定的角色扮演情境,或以服裝、語言等元素更加有趣而形象地呈現昨天與今天的生活。此外,本節(jié)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也是比較抽象的。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身邊的好人好事,舉辦一個“我給道德模范頒獎”的情境活動。這樣的話,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元素就會被學生逐漸內化于心了。同時以學生主體為前提,將抽象的學科知識進行形象化認知,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內化對學科知識的認知。
三、延伸實踐訓練,實現家國情懷教育目標
學生對延伸性社會實踐訓練任務有參與興趣,教師抓住學生學習心理展開設計,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讓學生在實踐訓練中深化家國情懷認知。例如,在教學“我參與我奉獻”這部分內容時,教師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了歌曲《愛的奉獻》,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然后明確學習目標,設置活動任務,要求學生分組進入社區(qū),為社區(qū)居民服務。在活動執(zhí)行前,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活動內容、活動程序、活動組織方式、活動時限等,對活動操作過程進行全面討論和設計。學生聽說有社區(qū)服務活動,都表現出極高的主動性。為確保社會活動順利開展,教師聯系了家長,請家長全力配合,讓學生順利進入社區(qū)。又如,在五年級下冊“公共生活靠大家”這一單元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生活中的分類垃圾箱、公用電話、交通信號燈、公園休息椅等公共設施,讓學生感知公共設施是大家生活中的“朋友”,每個人都應該善待他們。教師還可以結合生活中自己得到別人幫助的實例,認識到自己也應該樂于關心和幫助別人。公共秩序本來是學生學習和生活中較為遙遠的話題,但通過這樣生活素材的呈現,學生能感受到公共秩序其實就在自己身邊,人人都應該為國家良好公共秩序的形成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由此將愛國情懷潛移默化地根植于自己為建立良好公共秩序而努力的實際行動中,有效地縮短教育理想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對教育內容不再陌生。
結束語
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滲透家國情懷教育內容,與教材高度契合,具有極為廣闊的對接空間。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家國情懷教育素材,結合實際生活,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從而幫助學生深化家國情懷認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玉萍.小學道德與法治視域下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J].教育觀察,2020,9(47):86-88.
[2]莊燕.道德與法治教學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的策略探析[J].求知導刊,2020(41):43-44.
[3]許美玲.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涵養(yǎng)家國情懷的實踐策略[J].新課程導學,2020(25):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