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水軒
摘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教學中教師合理應用歷史故事,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氛圍的活躍性。為此教師要認識到使用歷史故事開展教學的作用,并制定完善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故事;應用策略;應用意義
前言: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的內容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是為學生講述歷史知識、歷史事件等,忽視了學生良好學習情感的培養(yǎng),很難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課程的學習興趣。而新課改強調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應用歷史故事,以此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1.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作用
1.1與初中生的心理特點相符
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邏輯思維、想象能力、抽象能力等形成的重要時期,他們對事物的認知取決于興趣和感覺[1]。而大部分初中生都喜歡歷史故事,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引用歷史故事,這樣不僅可以延長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科興趣,而且能幫助學生更加專注于課堂學習,從根本上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
1.2能夠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大部分初中歷史故事都具有一定的邏輯性,有的故事按照時間順序進行闡述,有的故事則由因及果進行說明。當老師向學生講歷史故事時,學生可以邊聽故事邊沿故事的發(fā)展方向和邏輯關系總結規(guī)律。這樣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會使用理性思維思考并總結,也會在這一過程中受到啟發(fā)和影響。
2.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的應用
2.1在新課導入中應用歷史故事
歷史故事具有短小、簡明、趣味性強等優(yōu)點,很多學生對歷史故事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要認識到這一點并在新課導入中合理應用歷史故事。在一個課程中,好的課堂介紹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教師在新課導入中可以直接利用歷史故事為學生介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等,以此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縮短學生與歷史知識間的距離。
比如在學習《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新課導入過程中為學生講述拿破侖發(fā)動政變建立一個新政府的故事,在具體故事講解中教師要為學生中詳細闡述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和社會背景,也可以一邊講故事一邊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圖片,這樣學生不僅可以詳細了解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而且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對該段歷史的認知。
2.2在重點、難點教學中應用歷史故事
初中歷史包含的內容眾多,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大量繁雜的知識,而且需要理解和記憶歷史時間軸,這也是教師教學重點和難點[3]。為了突破學習難點和重點,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在具體講解中為學生講述他們熟悉的故事,這樣學生便可以很快理清歷史知識間的關系,教師教學難度也會大大降低。同時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歷史知識認知結構,深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比如在學習《殖民地人民的抗爭》時,這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和重點是殖民地人民抵抗殖民統(tǒng)治的原因。為了降低學生學習難度,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教學難點與重點,教師要合理應用歷史故事。首先,在導入新課中,教師要為學生展示相關資料,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集中注意力。隨后,教師要為學生講述章西女王的故事或者為學生播放《章西女王》影片片段,當講述完故事后向學生詢問道:“同學們,通過這個歷史故事你們感受到了什么精神?對你有怎樣的啟發(fā)?”隨后向學生講述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統(tǒng)治的原因,這樣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本節(jié)課重點和難點,并對后續(xù)的歷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2.3在課后學習指導中應用歷史故事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課堂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后學習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當歷史課堂教學即將結束時,教師可以講歷史故事并設置懸念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在傳統(tǒng)的初中歷史教學模式中,許多老師會忽略對學生課余學習的干預和有效指導。盡管一些教師進行了干預,但他們嚴重缺乏針對性,這不利于所有學生的共同進步和發(fā)展[4]。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歷史故事的優(yōu)勢,合理利用歷史故事的情節(jié)和故事特征,為學生提供有效的課余指導,通過設置作業(y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歷史知識,從而增強歷史課程教學效果。
例如,當“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課程即將結束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塞爾維亞為捍衛(wèi)其主權和獨立而戰(zhàn)的故事,并要求學生考慮一下這場民族解放戰(zhàn)爭是如何進行的?為什么進行?通過設置這樣的作業(yè),學生會在課余時間自主探索和學習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知識,這將提升學生歷史學習的有效性。
2.4使用魅力的語言講述歷史故事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初中歷史是一門科學性的學科,教師在講述歷史故事中要保證語言的準確性,因為一字之差會導致學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同時在講述歷史故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表情,在適當?shù)臅r機進行心理暗示或者使用肢體語言,保持語言的生動性。只有能夠用強烈的聲音向學生講歷史故事的老師才能給學生以現(xiàn)場感,并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講歷史故事時,教師必須表現(xiàn)出清晰的愛與恨情緒,在講偉大的歷史人物時保持熱情洋溢,在談論叛徒時要表現(xiàn)出厭惡與鄙視。這種情緒將驅動學生的情緒,有利于學生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5]。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學生學習中發(fā)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所以教師要嚴格遵守師德,保持客觀性和公正性,防止錯誤的行為誤導學生。在講述歷史故事中要保證語速的合理性,從而提升學生聽課效率。
結語: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學習地位,通過使用講述歷史故事的方式來優(yōu)化教學結構,完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對歷史學習形成正確的思考。
參考文獻:
[1]陳西林.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的巧妙應用[J].新課程,2021(6):210.
[2]邱敏.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1(3):104.
[3]黃麗珍.淺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讀與寫,2021,18(11):230.
[4]劉玉環(huán).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2021(6):60-61.
[5]蒲國權.故事化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教師,2021(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