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亞萍
摘要:勞動教育發(fā)展對于提高學生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具有非常重要的塑造作用。開展勞動教育,還有利于幫助我們幼兒養(yǎng)成具有良好的勞動習慣。本文主要從觀念意識層面、園區(qū)教育層面、家庭教育層面以及社會發(fā)展層面這四個角度分析了幼兒開展勞動教育的現實困境,并從這四個方面分析了幼兒開展勞動教育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勞動教育,學前教育,幼兒勞動教育
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開始接受正規(guī)、正式教育的開端,同時也是幼兒塑造性格、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階段。
一、幼兒開展勞動教育的現實困境
(一)觀念意識層面
在當前幼兒教育方面,教師往往會側重學生的智力發(fā)展,不注重幼兒勞動技能的習得和勞動觀念的培養(yǎng),忽視幼兒的主體性培養(yǎng),幼兒的能動性以及思維的發(fā)展都受到影響,容易形成機械化、無意義的學習的過程。在孩子接受教育之初,多數家長會向孩子宣傳讀書可以避免勞動的辛苦,無形中傳遞了錯誤的勞動觀,將勞動當成懲罰和孩子不認真學習的產物,對孩子未來職業(yè)的選擇也產生了巨大影響。
(二)園區(qū)教育層面
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主要以勞動活動為主,幫助幼兒在一日生活中掌握一定生活自理技能,大多重技能的傳授,而缺乏情感的培養(yǎng)。除此之外,幼兒園忽視幼兒勞動教育的一個原因在于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足,教師開展勞動活動隨意性很強,很少解釋活動的價值與意義,活動結束后教師也缺少對活動過程中幼兒行為的有效評價。
(三)家庭教育層面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幼兒的勞動機會伴隨著家庭經濟條件優(yōu)化和社會的高速發(fā)展正在逐漸減少。家長盡自己一切能力給幼兒提供良好物質條件的同時,也包攬了幼兒生活中的大部分勞動,這導致很多幼兒不具備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更談不上為他人服務。除了父母的溺愛,家長缺乏開展勞動教育的科學方法也是影響當前幼兒勞動教育的重要影響因素,許多家長錯誤的認為勞動教育的時機必須是在幼兒進行實際勞動的過程中,只有那時進行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其實不然,勞動教育可以更加靈活,在任何時刻都能進行,既要教授幼兒一定的勞動技能又要傳達正確的勞動觀念,以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四)社會發(fā)展層面
大多數人在當今這個生活富足的時代對“勞動”這個概念已然陌生,尤其對于幼兒來說,未曾體驗過勞動的辛苦,對于勞動意義與價值的認識是不同以往的。而且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以及社會的進步,人們開始盲目推崇腦力勞動,輕視體力勞動及體力勞動者,這種社會現象和傾向使得幼兒勞動教育也受到一定沖擊,處于弱化、邊緣的地位。
二、幼兒開展勞動教育的解決辦法
(一)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思想認識
勞動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幼兒通過勞動活動探索發(fā)現問題,解決的過程就是教育。正確認識勞動教育的價值是樹立勞動教育觀念的第一步,要改變傳統(tǒng)的只重智力,忽視勞動的思想認識。勞動教育既是教育的重要方面同時也是促進幼兒品德養(yǎng)成、身體健康、智力發(fā)展、美感培養(yǎng)的重要手段。
(二)強化教育內容,拓展實踐途徑
幼兒隨著身心發(fā)展水平的提升,勞動內容要逐步從為自我服務發(fā)展為為群體服務。小中大三個年齡段的勞動難度和范圍是不同的,要根據孩子的身體發(fā)育情況,分年齡段的開展勞動教育。小班幼兒大小肌肉發(fā)育不完全,能力差,勞動教育重心在自我服務上,比如嘗試運用勺子進餐,將自己吃完的碗放入規(guī)定簍子內,以及將玩具圖書等材料放回原處等內容。中班幼兒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服務技能,可以在繼續(xù)鞏固自我服務勞動上增加一定的為他人服務的教育,例如能主動擺放碗筷并放在合適位置,清洗自己小件的毛巾手帕。大班幼兒能力強,可以安排早晚刷牙,熟練使用筷子用餐這些活動,同時也要引導和教育孩子要主動為他人服務。
(三)父母榜樣示范,開展勞動指導
家長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自身存在的個體差異,給幼兒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在幼兒力所能及的事情上主張幼兒親自動手,不包辦代替,對幼兒充滿信心。通過榜樣示范作用潛移默化的幫助孩子形成愛勞動、會勞動的好習慣,發(fā)揮家庭教育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對于幼兒勞動行為要給予及時鼓勵,幼兒的勞動積極性就愈高,勞動經驗就更加豐富,能力也就更強。反之,家長的批評或者忽視,就會間接導致幼兒積極性削弱,能力愈差。當然,幼兒也難免會做錯事,對于幼兒在勞動中不足,家長該及時指出,但絕不是嚴厲的指責和批,給予幼兒正確的指導,在最短的時間里取得最佳的勞動成果,提高勞動效率,增加幼兒對勞動的適應性,促進勞動技能的發(fā)展,并鼓勵幼兒繼續(xù)努力,爭取不再犯錯。
(四)加強三方合力,探索共育方法
加強家庭、幼兒園與社區(qū)的合作,對幼兒開展勞動教育有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幼兒教育是幼兒園和家庭共同的責任,兩方面共同合作,相互配合、協作才能發(fā)揮最大作用。幼兒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家長和教師共同合力,促使幼兒由內而外的形成勞動行為自覺。社區(qū)教育是一種新的課程理念,它為勞動教育提供了更多機會和空間。社區(qū)學前教育是為0—6歲的幼兒提供服務的社區(qū)公共學前教育。它為學齡前兒童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為勞動教育創(chuàng)造更多的可能性和互動性。
三、結語
在幼兒階段開展勞動教育任重而道遠,還需要我們每一位學前教育研究者積極建言獻策,營造良好的勞動教育氛圍,促進幼兒健康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郭映彤.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幼兒勞動教育的思考[J].教育觀察,2019( 12) .
[2]陳虹利.新時期加強幼兒勞動教育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 9) : 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