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愛紅
摘 要:語文閱讀教學的突破口通常在能否抓住主線。主線往往以多種形式存在。教師平時應著重引導學生掌握常見的主線形式標志。側(cè)重從重點字詞、文章結尾、中心句、情節(jié)提煉四方面闡述如何讓學生容易記住并掌握這些技巧并能敏銳自覺地運用到以后的閱讀測試和課外閱讀中。
關鍵詞:主線;語文閱讀教學;有脈可循
語文閱讀教學的主線,如同我們?nèi)梭w的脈絡,它聯(lián)系著我們身體的各個臟腑,協(xié)調(diào)著各個器官的正常工作。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若能抓住主線,就如同醫(yī)生找準了穴位,對整篇文章的學習將起到關鍵作用。那如何找準主線呢?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從重點字、詞入手,引出教學主線
關鍵字、詞是整篇文章的主心骨,通過這些字、詞的教學可以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尋根探源,提高閱讀教學實效。關鍵字、詞的選取需要教師準確理解文本,理解文章脈絡,領悟作者寫作意圖,抓住文章主旨,通過關鍵字、詞的把握,引領學生走進課文,達到積累運用的效果。
如《魚游到了紙上》這篇文章第二課時的教學,可以“游”為主線,由果探因,設計教學。首先讓學生把課文中三處寫“魚游到了什么地方”的句子畫下來。在學生讀出這三個句子之后,老師發(fā)問:“魚本是畫在紙上,怎會‘游到了紙上?這個‘游字給你怎樣的感受?”學生自然體會到青年畫技非凡。引導學生展開合理想象:青年聾啞人如何讓魚感覺是在紙上游動的?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將魚的游動具體地再現(xiàn)了出來。最后由此及彼,領悟“魚游到了心里”之意。
二、從文章的結尾入手,追根溯源
故事性強的文章,往往有一個或出乎意料,或耐人尋味的結尾。教學此類文章時,可從文章結尾處入手,通過提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閱讀追根溯源,品味理解,進而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收到“提綱挈領”的功效。
《最后一頭戰(zhàn)象》這篇文章以“嘎羧葬身‘百象?!睘榻Y尾,令人嘆服嘎羧如同一位忠誠的戰(zhàn)士一般的博大胸懷。教學時,可以從這個結尾入手,引出動詞“挖”,想一想“挖”的目的何在?要求用課文原句作答。在原文結尾的情節(jié)中,“挖”字是最震撼人心的,是幫助理解結尾乃至全文的關鍵字,抓住結尾的“挖”字進行啟發(fā)教學,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可頓悟文章立意。進而由此展開教學,由結尾溯源,回溯葬身“白象?!钡脑?,進一步理解嘎羧的內(nèi)心。接下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很自然地進入對“重返戰(zhàn)場”的感悟中,從而探尋到嘎羧的內(nèi)心世界。
三、抓中心句和詩眼,突出教學主線
課文中那些能揭示主旨,意蘊豐富的句子,在文章中往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若能在教學中緊抓這些重要句子作為設計教學的主線,那么閱讀教學的開展就會更加輕松自如。如《桃花心木》一課第二課時的教學,可引導學生找出對生活、人生感悟深刻的語句:“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zhuǎn)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以此展開分析,啟發(fā)學生理解生活中的種種“不確定”,學生回答:“環(huán)境的變化,自然災害,傳染病、下崗……”當學生談到生活中的不確定之后,老師再請學生模仿課文的表達方式,先寫一個能經(jīng)受住生活考驗的例子,再用上文中的感悟,讀寫結合,收效甚好。
《七律·長征》這一課,同樣可以中心句為主線展開教學。第二課時教學開始,我讓學生在“重溫感受,初讀詩句”后,進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提領主線,把握“詩眼”。
師:萬里長征過程中,紅軍經(jīng)千難歷萬險,面對各種艱難險阻,紅軍將士,一往無前,毫不畏懼。本詩中有兩句就很好地表現(xiàn)了紅軍將士這一精神。具體是哪兩句?學生答:“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苯酉聛碜寣W生通過讀,感悟到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其中“難”和“閑”對比,是全詩的“詩眼”。以其作為切入點和教學主線,貫穿全詩講授始終。如此,教學焦點明晰,層次清楚。
四、以情節(jié)提煉線索,以點帶面促教學
小學課文教材,許多文章情節(jié)很精彩。教學這類文章可以通過情節(jié)線索串聯(lián)全文進而理解該類文章,這樣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其學習主動性。教學時,可用小標題歸納法或情節(jié)歸納法引導學生對全文概貌有整體理解,之后要求情節(jié)復述,更進一步把握全文的主要思想內(nèi)容。如《夜鶯的歌聲》一文第二課時的教學,我在復習舊課之后,引出“歌聲”設疑導入。師:“夜鶯的歌聲其實就是這孩子的口哨聲。那么這孩子模擬夜鶯的歌聲,其真實用意是什么?”接下來的教學設計流程是——“走進歌聲,領悟它引誘敵人之用意”——“走進歌聲,領悟它麻痹敵人,傳遞情報之用意”——“透過歌聲,認識夜鶯”——“銘記夜鶯,勿忘和平”。這樣的教學設計主線明顯,思路清晰。學生邊品味語言邊理解人物形象,從而達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抓住語文閱讀教學的主線,會讓課堂教學化繁為簡,“有脈可循”,解決以往語文閱讀教學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做到“明明白白”教語文。
參考文獻:
[1]卜建霞.抓住主線,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9(1):17.
[2]虞艷田.關注閱讀教學現(xiàn)狀,構建語文生本課堂[J].東西南北(教育),2014(4):76-77.
[3]戴晉.閱讀教學疑無路 尋脈淘金又一村[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