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少年兒童進行紅色文化教育是少先隊組織的光榮職責和崇高使命。加強少年兒童紅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傳承紅色基因,有助于樹立理想信念,更有助于培養(yǎng)少年兒童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樸素情感。多年的實踐中,少先隊創(chuàng)新運用“課程培育、組織育人、主題宣講、榜樣引領、影視感染、藝術熏陶、故事帶入、陣地錘煉、尋訪感悟、研學探究”等載體平臺,總結探索“正面灌輸、媒體浸潤、實踐研學”等路徑方法,生動活潑、潤物無聲地進行紅色文化教育,引導廣大少年兒童“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努力成長為共產主義事業(yè)接班人。
【關鍵詞】少先隊活動;紅色文化;載體;路徑
【中圖分類號】D432.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58-0049-06
【作者簡介】范斌,江蘇省委黨校昆山分校(江蘇昆山,215300)教師,高級教師,江蘇省少年兒童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少先隊名輔導員工作室導師團成員。
一直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少年兒童、親切關心少年兒童,始終把培養(yǎng)好少年兒童作為一項關系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的戰(zhàn)略性、基礎性工作。中國少年先鋒隊(以下簡稱“少先隊”)是黨創(chuàng)立和領導的中國少年兒童的群團組織,引領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聽黨話、跟黨走。為黨培養(yǎng)共產主義接班人,是少先隊永遠不能變、也永遠不會變的初心和使命,對少年兒童進行紅色文化教育是少先隊組織的光榮職責和崇高使命,加強少年兒童紅色文化教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一、少年兒童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傳承紅色基因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傳承紅色基因,他說:“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種、紅色傳統(tǒng)的基因一代代傳下去,讓革命事業(yè)薪火相傳、血脈永續(xù)……”“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奮斗中淬煉出的先進本質、思想路線、精神品質、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是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敢于勝利的革命風范。少先隊組織通過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可以潛移默化地讓“紅色基因”根植于先烈們用鮮血染紅的土壤中、傳承于模范人物用行動創(chuàng)造的偉大事業(yè)中。
(二)樹立理想信念
對少年兒童進行紅色文化教育,有助于進一步堅定他們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擔當,可以讓少年兒童更好地感悟信仰之力、理想之光,進一步厚植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做到信仰如山、信念如鐵、信心如磐,接好時代的“接力棒”,長大后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培養(yǎng)樸素情感
“樸素情感”是指少年兒童自然流露的、質樸的、不虛假的感情,就是“看中國好了就高興,有人欺負中國就生氣,中國遇災了就悲傷,中國有麻煩了就想幫……”之類最最樸素的愛黨愛國感情。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在少年兒童時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形成一生的政治認同非常必要。研究顯示,對政黨的依戀起源于童年時期,在達到選舉年齡之前基本定型。少先隊在少年兒童時期及時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形成影響他們一輩子的樸素情感和政治信仰,有助于逐步培養(yǎng)少年兒童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樸素情感。
二、少年兒童紅色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
2021年2月初,《中共中央全面加強新時代少先隊工作的意見》印發(fā),其中特別提道:“大力培養(yǎng)少年兒童對黨和社會主義祖國的樸素情感。講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故事,引導廣大少年兒童認識到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歸根結底來源于黨的正確領導、來源于革命先烈的英勇犧牲、來源于人民群眾的艱苦奮斗、來源于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發(fā)自內心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發(fā)自內心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币虼?,少先隊紅色文化教育應主要圍繞這些內容來展開:
(一)知曉紅色歷史
百年黨史記錄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壯闊歷程。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紅色文化教育活動,組織學黨史知識、看黨史影視、講黨史故事,幫助他們懂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幫助他們解碼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能夠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走向勝利的原因。對少年兒童講紅色黨史,可以簡單地用“一二三四”來概括:一個根本性成就——開創(chuàng)、堅持、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二項偉大革命——偉大的社會革命,領導中國人民革命、建設、改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大的自我革命,古田會議、延安整風、西柏坡講話、反“四風”、八項規(guī)定、全面從嚴治黨……我們黨堅持“刀刃向內”自我革命,清除毒瘤,健康發(fā)展。三個偉大飛躍——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四件大事——救國大業(yè)、建國大業(yè)、興國大業(yè)、強國大業(yè)。
(二)繼承精神傳統(tǒng)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黨的光榮傳統(tǒng)既包括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鐵軍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雨花臺英烈精神;包括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大慶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也包括改革開放時期的抗洪搶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北京奧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還包括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涌現出來的中國精神、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這些光榮傳統(tǒng)是我黨重要的精神財富,需要帶領少年兒童不斷學習消化,引導他們堅定理想信念,從勝利走向勝利。
(三)涵養(yǎng)紅色氣質
紅色氣質蘊含著共產黨人的理想信仰、道德情操、意志品格、精神情懷。我們要讓學生從一個個真實、生動的先鋒榜樣的事跡中,讀懂共產黨人“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錚錚鐵骨;思考英雄模范為什么說“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過得更美好”;思考英模人物為什么自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少先隊可以通過創(chuàng)建英雄中隊等形式,引導廣大少年兒童向“雙百”人物、“兩彈一星”元勛、時代楷模、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等英模人物學習,汲取英雄榜樣“內在的力量”,感悟他們的家國情懷、拼搏進取等優(yōu)秀品質和崇高精神,并使之成為自己學習和生活的動力。
三、少年兒童紅色文化教育的路徑與載體
“載體”類似于個性化的工具,是實踐中可以直接運用的“拐棍”;“路徑”相當于方法,是從“個性”工具中歸納出來的“共性”方法,是可以舉一反三的規(guī)律性方法。在多年的紅色教育實踐中,少先隊創(chuàng)新使用了“課程培育、組織育人、主題宣講、榜樣引領、影視感染、藝術熏陶、故事帶入、陣地錘煉、尋訪感悟、研學探究”等載體工具,總結探索了“正面灌輸、媒體浸潤、實踐研學”等路徑方法,生動活潑、潤物無聲地進行紅色文化教育,教育引導廣大少年兒童“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一)堅持正面灌輸
青春期前,尤其是兒童期,接受思想意識的灌輸,對人的成長將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所以,灌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條基本原則,對于少年兒童來說更顯重要。少先隊通過微隊課、娃娃黨校、少年軍校、課程培育、榜樣引領等載體,講述兒童化的政治,特別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優(yōu)良傳統(tǒng)、先鋒榜樣等,通過系統(tǒng)學習,進行正面且巧妙的灌輸,為青少年打好人生底色。正面灌輸的載體主要有:
1.課程培育。
課堂是正面灌輸教育的主陣地。各級少先隊組織根據少年兒童的年齡特征,研究針對性強的紅色文化教育教學目標,分層分類安排實施,努力打造內容精、設計巧、講授活、形式新的微黨課、微隊課,促進紅色文化教育的系列化、課程化。目前,各地少先隊組織一般按以下步驟培養(yǎng)少年兒童的樸素情感:感受關愛,感受黨和國家的關愛→了解偉大,學習了解黨史,培養(yǎng)感情→學習感悟,學習先鋒榜樣→正確認識,分析現象,明辨事理→感情引領,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江蘇省淮安市周恩來紅軍小學、常熟市練塘小學、連云港市夾山中心小學、常州市武進區(qū)東安實驗學校等圍繞各階段教學目標,設計開發(fā)校本課程,科學有序地進行課程化、系列化紅色文化教育。
2.組織育人。
少先隊創(chuàng)建少年軍校、娃娃黨校、英雄中隊等集體組織,通過少年軍校課程、娃娃黨校微隊課等,科學系統(tǒng)地引導少年兒童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從小聽黨的話,跟著黨走,主動關注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yè),明白自己的光榮使命,努力爭做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少年軍?!笔巧傧汝牭闹匾放苹顒?,以愛黨愛國愛軍教育為核心,以國防教育為主題,以素質鍛造為重點,凝聚社會力量,傳承紅色基因,培養(yǎng)過硬本領?!吨泄仓醒腙P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少先隊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加強少先隊員國防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深化少年軍校、少年警校建設?!蹦暇┦刑炀吧叫W、無錫市耦塘中心小學、海安市角斜小學、徐州市王杰小學等全省300多家少年軍校,通過開展軍事訓練、野外生存、自護訓練、讀書演講、軍事夏令營等豐富多彩、新穎獨特的活動,引導學生在自理能力、體能技能、習慣作風、擁軍優(yōu)屬、國家安全、國防意識等方面進行錘煉,學習傳承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艱苦奮斗、不怕犧牲、勇敢頑強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2011年5月,江蘇省鎮(zhèn)江市潤州區(qū)紅領巾娃娃黨??傂T阪?zhèn)江市穆源民族學校掛牌成立,這是對少先隊員愛黨教育的全新研究和探索。目前,潤州區(qū)內所有學校都逐步成立娃娃黨校分校,學制1年。黨校學員利用班隊活動時間,每周學習黨的知識,尋訪身邊的黨員。
以英雄模范的名字命名少先隊集體,激勵廣大少先隊員知先鋒、學先鋒、做先鋒,是對廣大兒童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紅色文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南京市石鼓路小學周光裕中隊、蘇州昆山高新區(qū)南星瀆小學錢七虎中隊、無錫市通德橋中心小學雷鋒中隊、泰興市根思鄉(xiāng)中心小學楊根思中隊……這些以英雄模范的名字命名的“英雄中隊”,融組織性、思想性、教育性為一體,成為各地少先隊開展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抓手。
3.主題宣講。
近年來,江蘇省蘇州、淮安、鎮(zhèn)江等地的少先隊先后組織了100多支“紅領巾宣講團”走進課堂,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少年兒童,結合他們的認知能力,用通俗的語言、生動精彩的故事,把一百年來中華民族所處的環(huán)境、經歷的苦難以及中國共產黨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奮斗的過程,形象具體地講出來。江蘇省鎮(zhèn)江朱方路小學、常州武進區(qū)橫林中心小學、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景城學校等一大批學校組織開展的“紅領巾宣講團”活動,充分發(fā)揮“伙伴教育”效應,學生們攜手共進,深受廣大少先隊員的喜愛。
4.榜樣引領。
少年兒童的成長需要榜樣引領,各個時期的先鋒模范的理想信仰、道德情操、意志品格、精神情懷是少年兒童榜樣學習的寶藏。雷鋒的無私奉獻、鄧稼先的家國情懷、中國女排的頑強拼搏、航天英雄的英勇無畏等都是值得少年兒童學習的品質。自2002年以來,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團省委、省少工委已經聯(lián)合命名表彰了400多支英雄中隊,一批又一批青少年在先鋒旗幟引領下,向英雄模范人物學習,用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為紅領巾增添新時代的光彩。
針對少年兒童的特點,榜樣引領要特別重視學習少年英雄榜樣,除了廣為人知的劉胡蘭、王樸、劉文學、賴寧、林森火、韓余娟等人,還可以引導少年兒童向堅持多年背殘疾同學上下學的王玉梅、“最小的環(huán)保英雄”袁日涉、行走1200公里為村民義務送書報的林奕軒等當代少年榜樣學習,讓學生覺得榜樣并不是那么高高在上,而是就在自己身邊,從而增強他們學習榜樣的動力和信心。
(二)巧用媒體浸潤
“浸潤”猶如磁場,創(chuàng)設一種氛圍,造成一定的影響。少先隊在紅色文化教育中可以通過多種媒體,調動青少年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撥動他們心靈中最柔弱的地方,打動他們,激發(fā)他們,培養(yǎng)樸素感情。
1.影視感染。
2019年初,教育部、中宣部頒發(fā)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影視教育的指導意見》指出,把影視教育作為中小學德育、美育等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與學科教學內容有機融合,與校內外活動統(tǒng)籌考慮。
紅色影視戲劇作品是少年兒童傳承革命傳統(tǒng)的好載體,是對他們進行德育和美育的好途徑。重溫紅色影視文藝作品,沿著革命先驅的足跡,回顧光輝奮斗歷程,讓他們通過觀賞獲得美的享受,吸取精神力量。目前,“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展播了大量紅色影視經典,學校少先隊可以靈活選用,把影視教育列入計劃,定期組織學生觀看適合他們年齡特點、具有文化內涵的優(yōu)秀影片,并指導學生寫影評,及時交流分享。
2.藝術熏陶。
藝術熏陶是一種情感教育,是青少年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徑。藝術熏陶猶如一把開啟青少年心智與情感大門的鑰匙,它能更直接地進入青少年的情感世界,點燃他們的情感火花,讓他們在情緒的勃發(fā)中進入更高的境界。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百集特別節(jié)目《美術經典中的黨史》,掀起了一股紅色經典熱潮。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壯士》、石魯的《轉戰(zhàn)陜北》、程十發(fā)的《歌唱祖國的春天》、傅抱石與關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嬌》……幾代藝術家緊跟時代步伐留下的美術經典作品中,再現了中國共產黨100年走過的光輝歷程,各級少先隊應組織少先隊員收看、學習并撰寫感言?!稕]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十送紅軍》《我們走在大路上》《打靶歸來》等各個歷史時期的紅歌伴隨著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兒童茁壯成長,少先隊可通過組織紅歌比賽等形式,引領青少年兒童在歌聲中學黨史、知傳統(tǒng)、立志向。
3.故事帶入。
習近平同志在講話中多次強調:會講故事、講好故事十分重要,要講好中華民族的故事、中國共產黨的故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故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改革開放的故事。講好紅色故事,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選好故事?!凹t船守護人”“井岡星火”“武裝斗爭第一槍”“一把小軍號”“半條被子”“抗日兒童團”……都是少年兒童百聽不厭的動人故事。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點,少先隊組織要針對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選擇具有“時代性、先進性、鮮活性”的故事,真正實現紅色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二是用心宣講。歷史是深沉的,講好黨史故事,讓歷史生動起來,需要一顆真誠的心。死記硬背地講,只會增加少年兒童的心理負擔;用心琢磨著講,才能直擊人的內心。只有感動自己,才能打動別人。
三是學用結合。好的故事可以感召人、打動人、凝聚人。學用結合,才能逐步在少年兒童心中樹起一座座精神豐碑,教育引導他們像英雄模范人物那樣從小聽黨的話、跟著黨走。
(三)注重實踐研學
有一種教育叫實踐。在實踐中體驗,在研學中感悟,是少年兒童教育的基本理念?!凹t領巾尋訪春天的故事”“紅領巾尋訪共和國英模”“紅領巾尋訪黨的足跡”……十多年來,江蘇少先隊一直堅持組織開展“紅領巾尋訪”系列活動,全省累計6000多所中小學校少先隊踴躍參與。隊員們通過尋訪英模人物、走訪紅色勝地、撰寫研學報告和尋訪日記等,深入了解黨和國家事業(yè)的來龍去脈,知道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主心骨和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國家富強的必由之路。
1.陣地錘煉。
讓紅色遺跡更好地講述革命故事,讓紅色文物更好地傳遞不變的初心。各級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涵蓋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人物,反映了中國人民英勇奮斗的光輝足跡,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偉大歷程,日益成為激發(fā)愛國熱情、凝聚人民力量、弘揚民族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場所。
近年來,江蘇少先隊組織依托“雨花臺烈士陵園”“淮海戰(zhàn)役紀念塔”“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等省內各類陣地,開展紅領巾“五小”行動(小小講解員、小小安全員、小小宣講人、小小保潔員、小小志愿者),將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革命文化、紅色精神等生動地傳遞給少年兒童,并使之滲入他們的血脈,不斷傳承延續(xù)。
2.尋訪感悟。
尋訪是少先隊紅色文化教育的基本方式與方法。實踐中,各地少先隊組織注意挖掘地方資源,開展各具特色的實踐尋訪活動。江蘇鹽城是革命老區(qū),全市一共有248處紅色遺址,有128個鎮(zhèn)、村是以烈士的姓名命名的。鹽城市少先隊組織少年兒童走進郭猛鎮(zhèn)、倪杰村,學習了解英雄。尋訪之后學生們紛紛表示:我們應當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學習先烈精神,繼承先烈遺志,長大后為建設美麗鹽城作貢獻。
3.研學探究。
紅色研學活動不是簡單的參觀尋訪,而是通過學習探究,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史、知曉中國是如何自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增強少年兒童的民族自信,從而更加熱愛偉大的祖國。因此,紅色研學活動應該以“尋”為前提,以“研”為重點,以“學”為目的,引導隊員們自主制定研學計劃、設計研學任務單、分工合作進行實踐探究,在這樣的過程中,紅色文化教育更易入腦入心。
紅領巾研學活動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城市鄉(xiāng)村各領風騷。各地的少先隊組織應充分挖掘不同地域的資源,積極開展富有特色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例如,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組織隊員們到中國南海博物館開展紅色研學活動時,以“南海人文歷史陳列”“西沙華光礁1號沉船特展”“南海自然生態(tài)陳列”三個專題,串連起南海的知識點,幫助隊員們理解了南海成為爭奪之地,不僅因為地理位置特殊,還因為它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研學活動中,隊員們的自豪感和責任感不斷增強。
當然,少先隊開展紅色文化教育,不應僅局限于以上這些載體路徑,肯定還有更多更好的方式方法,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萬變不離其宗”,一定要把握好以下幾點:一要緊扣“主責主業(yè)”,生動、具體、準確、有效地對少年兒童進行政治啟蒙,引導少年兒童聽黨話、跟黨走。二要彰顯組織屬性,時刻牢記加強黨、團、隊組織意識教育,傳承優(yōu)良傳統(tǒng),突出少先隊組織的重要作用。三要注重文化熏陶,引導廣大少年兒童站在星星火炬隊旗下,感受人生政治追求的開始。四要突出實踐體驗,引導少先隊員在深入開展“紅色記憶”“紅色搖籃”“紅色筑夢人”等系列實踐活動中,傳承、發(fā)揚紅色文化,立志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等.中國共產黨簡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2021.
[2]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3]范斌,符曉梅.少先隊員核心素養(yǎng)培育指南[M].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