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霞 沈貴蘭 田燕
摘要:目的:探討腦外傷患者術后采取中醫(yī)情志護理結合穴位貼敷干預對改善心理狀態(tài)與生活質量的作用。方法:選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接受手術治療的腦外傷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30例患者為對照組,采用中醫(yī)情志護理結合穴位貼敷干預的30例患者為觀察組,比較兩組干預3個月后的心理狀態(tài)與生活質量評分。結果: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腦外傷術后患者實施中醫(yī)情志護理結合穴位貼敷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腦外傷;術后;中醫(yī)情志護理;穴位貼敷;心理狀態(tài)生活質量
腦外傷作為一種常見的頭顱外部損傷,主要因跌墜傷、撞傷等所引起,一旦發(fā)生后,可能引起患者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礙,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殘率的特點[1]。腦外傷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負性心理,導致治療依從性下降,使得臨床治療工作無法順利開展,進而影響治療效果。因此,對腦外傷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極其重要。本研究主要探討對腦外傷患者術后實施中醫(yī)情志護理結合穴位貼敷干預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接受手術治療的腦外傷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最小27歲,年齡最大63歲,平均(45.82±2.34)歲;觀察組男21例,女9例;年齡最小29歲,年齡最大61歲,平均(45.76±2.2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采用中醫(yī)情志護理結合穴位貼敷干預。中醫(yī)情志護理:(1)護理人員在護理時應以熱情、和藹的態(tài)度安撫患者,保證患者情緒穩(wěn)定,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可提供報紙、書刊等豐富患者的日常生活。(2)多鼓勵患者,讓患者把精力投入到感興趣的事情中,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忘記煩惱;播放患者喜愛的音樂,有助于緩解心理壓力。穴位敷貼:選取川芎、白芷、細辛、紅花4種藥材,研磨成粉狀后用水調成糊狀膏,制作成藥貼,貼敷于太陽、合谷、風池穴,4~6 h/次,1次/d,治療結束后清潔局部皮膚。
1.3 觀察指標
(1)心理狀態(tài)評分:SAS量表分界值為50分,正常<50分,重度焦慮>70分。SDS量表分界值為53分,正常<53分,重度抑郁>72分。(2)生活質量評分:采用SF-36評分量表,共包含8個領域35個條目,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各指標均于干預3個月后評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經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討論
中醫(yī)情志護理主要是以患者的實際病情為依據(jù),實施具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消除患者的煩惱、顧慮,使其氣機通達、氣血調和,從而達到旺氣血以及協(xié)調臟腑的目的,進而使患者的心理處于最佳狀態(tài)[2]。穴位敷貼主要是通過藥物來刺激患者的局部穴位,使藥物透過皮膚吸收,直達病灶部位,進而改善患者癥狀。本研究中,觀察組采用中醫(yī)情志護理結合穴位貼敷干預后,心理狀態(tài)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由此表示,對術后腦外傷患者實施中醫(yī)情志護理結合穴位貼敷干預,效果確切,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與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蔡盼盼,吳珊珊,顧塘青.中醫(yī)情志護理配合穴位貼敷對腦外傷術后患者情感、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新中醫(yī),2020,52(2):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