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
【摘 要】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知識的理解有限,此外在諸多學科中,歷史科目因為其年代久遠,朝代眾多,知識點繁雜,學生的自我整合能力有限,這就導致教學效率不斷下降。新時期的歷史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同時還需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達到這一目的,本文進行了策略分析。
【關鍵詞】初中歷史;高效教學;核心素養(yǎng);學習興趣;策略分析
在進行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一些教師意識到新時期的歷史教學應該及時的轉變教學方式,但是由于教師受以往的教學經驗影響過重,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不了解,這就使得新時期的歷史教學難以有效的進行。在教學時教師應該意識到初中階段的學生應該以興趣教學為主,適當結合問題進行互動教學,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能力以及唯物史觀,對此本文就以上的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討論,希望可以為大家提供參考。
一、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現(xiàn)狀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如今的歷史課堂教學教學氣氛沉悶,這主要是因為,學生處于大數(shù)據(jù)時代,所接收到的信息增多,但是課本教材知識并沒有相應的拓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乏味,逐漸喪失學習興趣;此外還有一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受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的影響,忽略了學生的需求,師生之間缺乏課上交流,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不了解,造成教師講自己的,學生敷衍聽講的局面,學習氛圍不佳;此外新時期的歷史教學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為主要目的,即培養(yǎng)學生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能力,唯物史觀以及家國情懷。但是老師對其概念不了解,導致自身對歷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重視,從而致使歷史教學效率下降。面對這樣的教學現(xiàn)狀以及相應的教學原因,我們提出了以下的教學策略。
二、初中歷史高效教學策略
(一)適當進行知識拓展,激發(fā)學生興趣
目前我們處于信息時代,學生的信息接收方式較多,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擁有更多的想法,但是歷史教材內容有限,不能及時的進行知識拓展,教師也沒有及時的進行課外的知識拓展,這就導致學生的興趣逐漸下降。為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及時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知識拓展,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在講述《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法國的歷史,比如“太陽王”路易十四以及拿破侖的生平。教師可以借助拿破侖的對手威靈頓公爵的評價進行講述,威靈頓曾說“同時代下,沒有誰比拿破侖做的更出色。他的軍隊,尤其是法國軍隊,對他是絕對無條件的信任。”在教學時教師還可以適當進行拓展,在拿破侖第一次戰(zhàn)敗之后,拿破侖之所以沒有被殺死,因為他的根基還在。在拿破侖回來時,在巴黎瞬間集結28萬人的隊伍,在遭遇滑鐵盧之后,路易十八以及布呂歇爾希望處死拿破侖,但是威靈頓公爵反對,最終被流放。教師可以借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借助威靈頓的名言:“一場戰(zhàn)爭的勝利,是繼失敗之后最讓人痛心的事?!币源伺囵B(yǎng)學生向往和平的意識。
(二)進行課堂問答教學,活躍課堂氣氛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部長朱德全教授說過:“教學是由問題構成的,教學的一切都可以說成是問題的衍生物,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就在于問題解決能力的形成?!奔础皢栴}是教學邏輯的起點”。對此教師應該及時與學生進行課堂問答教學,其關鍵是問題的設計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引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考。問題的設計從低到高分成了四個層次:第一,低層次集中型問題,即進行再現(xiàn)性思考,強調記憶和保持;第二,高層次集中型問題,即超越記憶的生產性思考,強調對材料的組織和理解;第三,低層次分析型問題,即批判性思考,強調分析信息,發(fā)現(xiàn)原因,得出結論,尋找依據(jù);第四,高層次分析型問題,即原創(chuàng)性和評價性思考,強調作出預測,解決問題。在進行問題設計時,教師可以按金字塔形式把問題的四個層次呈現(xiàn)出來。同時在教學時教師還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歷史學習方法,為接下來的歷史教學創(chuàng)造便利,逐漸培養(yǎng)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
例如教師在講述《太平天國運動》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依次進行如下問題的設計:“太平天國運動經歷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大體經過有什么?”“根據(jù)材料分析產生這些階段特征的原因有哪些?”“天平天國運動最終失敗,依據(jù)材料分析其失敗的原因有哪些?”“為什么說太平天國運動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zhàn)爭的最高峰?” 通過不同層次問題的設計,逐步把學生帶入歷史情境,既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又引發(fā)了學生對太平天國運動的深層次思考,從而為順利完成教學和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做好了鋪墊。教師還可以進行知識拓展,講述《資政新篇》的內容,教師還可以講解天王洪秀全以及東王楊秀清之間的關系,同時教師還可以講述洪天貴福所寫的打油詩:“老爺識見高,世世輔清朝”以及“清朝皇帝萬萬歲,亂臣賊子總難跑?!苯柚鄳牧系难a充,讓學生深刻理解太平天國運動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已經氣息奄奄的大清王朝,其作為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最終導致了這一運動的最終失敗。培養(yǎng)學生探究以及思辨能力,為高效的歷史教學打下基礎。
(三)結合歷史地圖,培養(yǎng)時空觀念
處于青春期的學生,相比于枯燥的文字,更加擅長閱讀圖片以及視頻信息,歷史教材中也具有大量的地圖以及圖片,教師可以借此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適當結合歷史地圖進行分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在教學時教師也應該積極的參與其中,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構建平等和諧的教學課堂,為接下來的教學創(chuàng)造便利,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
例如教師在講述《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地圖和相關視頻講述張騫出使西域的路線圖,讓學生體會張騫出使西域遇到的重重困難,理解其行動被稱為“鑿空”的深刻含義。教師還可以設計如下問題:“為何張騫在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西域時相比第一次要容易一些?”引導學生關注同時期的其他事件。學生通過閱讀很快得出在公元前119年衛(wèi)青、霍去病指揮漠北戰(zhàn)役,基本解除了匈奴的威脅,所以相比第一次容易一些。時空穿越到了現(xiàn)代,“絲路精神”又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教師補充“一帶一路”的相關知識,突出歷史和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增強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這些問題的設計和地圖、視頻的展示,既提高了課堂效率,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時空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