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審美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從小學的教材內(nèi)容與教材形式來看,其蘊含著大量的美感因素。因此,作為新時代的教育者,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感因素,開啟學生的美育之門,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情趣。為此,筆者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意義進行了簡要分析,并提出了審美教育的方法。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審美教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6-0087-02
引 言
語文學科的教學不僅有實用性的特點,還有審美性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顧語文學科的實用性特點,還要重視語文學科的審美性。在當前時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加強審美教育,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
一、語文學科審美教育的特點與功能分析
(一)語文學科審美教育的特點
第一,情感蘊含性。語文學科的審美教育包含了情感的特點,但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深入挖掘?qū)W習內(nèi)容中蘊含的情感,并且需要學生深入體會,這樣才能使他們獲得較深的情感體驗。第二,間接形象。從語文教材內(nèi)容來看,語言文字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符號,為我們交流信息提供了諸多便利。我們閱讀語言文字后必須發(fā)揮自身想象力,以自身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形成意象,從而實現(xiàn)預期的審美目標。由此可知,語文審美教育包含了形象間接性的特點。第三,啟蒙愉悅性。語文學科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采用形象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可以使學生產(chǎn)生愉悅之感。第四,方法多樣。在實施審美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方式,因此必須致力于點撥與啟發(fā)學生。
(二)語文學科審美教育的功能
從小學語文學科審美教育的功能來看,其具有多重功能。教師可以結(jié)合美好的形象,加深學生的認知。但教師也要注意發(fā)揮審美教育功能,以實際教學需求為基礎創(chuàng)設審美情境,以此實現(xiàn)“美形育美德”的教育目標。不僅如此,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學生的審美情感,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提高學生追求真、善、美的主動性。當學生對外界的認知逐步變化時,其腦海中逐步構(gòu)建出知識的體系,最終也提高了自身的創(chuàng)造能力與鑒賞能力。學生情感世界逐漸變得豐富,其對教材中蘊含的情感的領悟也越來越深入,因此在追求真、善、美時,態(tài)度更加飽滿與積極。小學階段,教師對學生開展審美教育可以對學生起到感染與熏陶作用,在啟發(fā)學生思維的同時陶冶其情操,為培養(yǎng)學生審美素質(zhì)奠定基礎。學生同樣可以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深入探究語言文字之美,深刻體會語文學科的魅力,明確社會生活與語言文字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學會應用正確的文字展現(xiàn)與表達美,最終提高語言組織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意義
生活中處處存在美,要想發(fā)現(xiàn)美,人們就需要具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與觀察美的眼睛,同時要不斷地創(chuàng)造美,這樣才能促進人們更好地觀察這個世界。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借助美學原理來開展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美、觀察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1]。在實際的教育中,我們通常將其看作審美教育,而對于學生而言,其形成的能力可以看作良好的審美能力。
隨著教育的不斷推進,教育也不斷地進行深化改革。因此,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全面地掌握知識,還要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梢?,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要重視對學生開展審美教育。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審美教育的方法
(一)創(chuàng)設多樣課堂展示美
對于教師而言,課堂是實施教學的主要陣地,也是學生學習的樂土。構(gòu)建多樣化的教學結(jié)構(gòu),除了有利于高效開展教學活動、完成教育任務外,還可以激發(fā)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主動性,提高其學習動力,實現(xiàn)提高教學效率這一教育目標。教師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的課堂結(jié)構(gòu),豐富教學內(nèi)容,有利于加強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氛圍,使師生在交流中展示對教材的感受、理解與體會,促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吸收知識、掌握知識。
以《我要的是葫蘆》這篇寓言故事為例,該文主要講述一個人種葫蘆時葉子上長滿了蚜蟲,但其關(guān)注點在葫蘆而不考慮葉子,最終一個葫蘆也沒有得到。考慮到二年級學生認知方面存在一定不足,筆者在開展教學活動前,先給學生普及了葫蘆的知識,若班級中有這方面知識比較豐富的學生,則請該學生介紹或者進行補充,以此豐富學生的認知、有效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產(chǎn)生較高的積極性,意識到課外閱讀的必要性。例如,在教學“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這部分內(nèi)容時,筆者提出問題:“為什么蚜蟲越來越多的時候葫蘆變黃了,不是說不需要防治嗎?”這時,學生根據(jù)自身經(jīng)驗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師針對學生的表述進行評價,整個課堂極為活躍。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生不僅了解了文本內(nèi)容,還展示了個性閱讀,深刻體會到寓言文學的特點與教育意義。
(二)在閱讀中鑒賞美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滲透審美教育,引導學生冷靜分析并品味語言文字,提升學生對美的事物的評價與領悟能力,促進學生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的提高[2]。
以《桂林山水》這篇文章為例,文章作者運用了很多傳神的詞語、講究的句式、對仗工整的排比句等,詳細地描繪出桂林水的清、靜、綠等特點,勾勒了桂林山奇、秀、險等特點。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此類句子,引導學生分析句子間的聯(lián)系與結(jié)構(gòu),讓學生在體會優(yōu)美句子的同時,猶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到桂林山水之美。
(三)在創(chuàng)造中欣賞美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審美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會欣賞美。為此,筆者從創(chuàng)設審美情境出發(fā),提高學生欣賞美的能力。以教學《小小的船》為例,從文章的內(nèi)容來看,作者以詩歌的形式描寫秋天夜空的美麗,律動性比較強,達到了景物中有詩歌、詩歌中有景物的效果。為此,在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去描繪一幅大自然的景物圖,讓學生想象月兒是多么美好,感受坐在小船中體會到的月夜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腦海中創(chuàng)作了一幅美妙的圖畫,將優(yōu)美的文字轉(zhuǎn)變?yōu)樽约簞?chuàng)作的圖畫,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欣賞到了美。
(四)在想象中感受美
小學生想象力十分豐富,讓他們在想象的過程中體驗美是十分重要的[3]。為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jié)合教材的描繪,循循善誘,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狞c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給學生足夠的想象空間,促進學生在享受的過程中感受美。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教學中應在學生掌握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發(fā)揮自身想象進行表達。以教學《飛向天空》這篇文章為例,筆者先讓學生看與教材內(nèi)容有關(guān)的圖片、視頻,之后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讓學生想象自己飛到了天空后將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之后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讓學生在想象力的引導下體會宇宙的無窮奧秘,從而增強學生對美的感受。
又如,在教學《靜夜思》這首古詩時,筆者借助多媒體技術(shù)給學生播放朗誦視頻。為了使學生深刻體會文章之美,筆者與學生一起閉上雙眼,通過誦讀想象當時的情境:天空中掛著潔白的明月,白白的月光照射在地上就像籠罩著一層白霜;詩人在床邊抬頭望了望天邊的月亮,不由得想起了故鄉(xiāng),本該是團圓的日子,自己卻獨自在外漂泊,忍不住流下眼淚。雖然文本中并未提及坐著流淚,但是我們可以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發(fā)揮自身想象力,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xiāng)情。
(五)在評價中享受美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同樣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且能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美[4]。為此,筆者在教學中十分重視教學評價,讓學生在筆者的評價中感受美、享受美。以教學《日月潭》這篇文章為例,文章表達了作者對寶島臺灣的熱愛之情。因此,在教學時,筆者先引導學生帶著感情去讀這篇文章,感悟作者深厚的情感,引起學生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筆者給予學生足夠的鼓勵與表揚,加強對學生的贊美,讓學生在教師積極的評價中產(chǎn)生一種愉悅感,不斷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此外,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中享受美,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
結(jié)? ? 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研究,探索出有效的教學方式,逐漸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意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并享受美,這樣能促進學生不斷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王春暉.小學語文審美教育的途徑和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05):38.
黃偉蓮.小學語文審美教育策略之我見[J]. 軟件:電子版,2014(12):258.
束彥.駐留美的精彩:小學語文審美教育淺析[J].新課程導學,2013(19):79.
玄花蘭.淺談小學語文審美教育的重要性[J].現(xiàn)代交際:學術(shù)版,2017(08):167.
作者簡介:王永貴(1981.9—),男,甘肅臨洮人,中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