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摘 要:體教融合是新時代對體教結合的深度改革。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是學校體育教育的目標。文章通過研究,對新時代體教融合的背景、本質和意義等進行了較詳實的論述,對體教融合的實施有一定的意義。
關鍵詞:體教融合;體教結合;學校體育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指示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13次會議審議通過,經(jīng)國務院同意,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fā)展的意見》?!兑庖姟穼ι罨哂兄袊厣w教融合、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雙向協(xié)調發(fā)展、幫助青年學生達到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的目標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 體教融合提出的時代背景
(一)體育在家校教育中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中考、高考的指揮棒下,學生課業(yè)負擔較重,又忙著參加家長報的各種補習班、培訓班等,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和競賽的時間不充分,機會、條件欠缺。部分學校一味追求成績,壓縮和剝奪了學生在校體育鍛煉的時間,重視成績而忽視學生身體素質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因此,青少年身體狀況不容樂觀,身心發(fā)展不均衡,如,近視眼高發(fā)低齡化趨勢明顯,還有身體靈活性差、體重超標等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而正值青春期的學生思想負擔較重,心理壓力過大,由于活動時間的不足,他們情緒無處宣泄,往往沉迷手機游戲無法自拔。家長、教師一說就行為過激,極端的現(xiàn)象偶有發(fā)生,造成了教師不敢管,家長不能說的畸形現(xiàn)象。如何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釋放學生的壓力,增強學生的體質,學校、家庭怎樣營造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已成為教師需思考的問題。
(二)體育后備人才遭遇困境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提出了體教結合的理念,即體育后備人才經(jīng)選拔后,進入專門的學校進行專項培訓。雖然也培養(yǎng)了很多的出色運動員,取得了較為優(yōu)異的成績,但運動員脫離基礎文化教育是不爭的事實。隨著高考改革和社會對人才素質標準要求的提高,這些運動員在退役后,進入高等學校繼續(xù)受教育會遭遇困境。雖然運動水平高,但要文化課成績達不到高等教育的標準,這部分運動員在深造就業(yè)等方面很困難。他們只能想辦法“特招”或自己創(chuàng)業(yè),最終導致體育運動學校招生很難,體育后備人才的儲備遇到了很多問題。并且,由于有思想包袱,運動員在訓練時不積極、不主動、不配合,許多專項運動的訓練工作難以開展,也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三)體育強國,健康第一理念難以落到實處
雖然“健康第一”的口號喊了很多年,但實際上只停留在口頭。近幾年,由于體育分值的增加,學校對體育課稍有重視,但沒有調動起學生對體育的熱情。從國家、民族、社會發(fā)展角度看,讓“健康第一”的理念真正深入到每個學生,每位家長,每位教師的心里,讓體育運動和競賽在校園、日常生活中廣泛開展,才能扭轉青少年體質下降的不良局面。
二、 體教融合理念的本質和意義
(一)體教融合是新時期體育教育和體育競技發(fā)展的指導思想
體教融合主要由三個方面組成:第一,準確認識體教結合與體教融合的差異,尤其是體教結合的弊端和不足,在實施體教融合過程中逐步加以改善。第二,認真領會體育強國的深刻含義,明確競技體育在國際社會的地位,考慮體育事業(yè)的長遠發(fā)展。第三,明確中國學校體育教育的主要發(fā)展方向,如何在學校培養(yǎng)更優(yōu)秀的體育人才、優(yōu)秀運動員,儲備和發(fā)展具有良好運動素質的人才,為培養(yǎng)高水平的運動員打好基礎。
(二)充分認識體教融合在學校教育中的意義
1. 很明顯,體教結合最初是脫離基礎文化教育的專項訓練。隨著時代的進步,體教結合各種弊端已經(jīng)顯現(xiàn),已不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專項運動員的基礎文化底子薄,就業(yè)和深造的空間有限,復員后就業(yè)擇業(yè)途徑少,限制了招生和運動員訓練的積極性、主動性。新時期體教融合在保證運動員有專項訓練時間的同時,彌補了學生文化課基礎知識不足的短板,使學習和訓練兩不誤,給運動員以后的深造鋪路,讓運動員能看到更廣闊的前景。
學校體育主要以課本、課外活動、大課間的形式開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以學校名義開展的各種比賽,難以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運動水平的需求。如果將較高水平的運動項目訓練,融合到校園內的訓練比賽,既滿足了學生的欣賞需求,也滿足了學生的運動需求,更符合青少年追求刺激、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在緩解學生的精神壓力,減輕學生由于學習任務重而造成的心理負擔方面,具有不可估量作用,意義深遠。
2. 體教融合在學校的全面開展,是面向每位學生的,尤其是競賽項目,對學生之間、班級之間以及校際之間的交流,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體教融合強調學生人人參與,變欣賞比賽為參與比賽、享受比賽,并分享比賽帶來的樂趣,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積極訓練、主動參與的熱情,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學生在享受樂趣,增強體質的同時,掌握更多的體育常識、競賽規(guī)則,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新時期要求學生“人格健全,錘煉意志”,體教融合下的體育教育恰好符合這一要求,會培養(yǎng)更多積極向上、精神飽滿、豁達樂觀、朝氣蓬勃的合格公民。由于許多競賽項目在學校舉行,參與比賽的人數(shù)眾多,教師挖掘許多有運動天賦的特長生,
能解決體育后備人才儲備的難題,并且使專項運動隊員能在學校系統(tǒng)學習,打下堅實的文化課基礎,為以后的深造就業(yè)等儲備知識。解決了運動員的后顧之憂,調動了運動員的積極性,運動員訓練成績會有明顯提高。
3. 互相尊重、團結協(xié)作、協(xié)調統(tǒng)一是競技體育項目的特點,也是學校體育的短板,體教融合可以補齊短板?,F(xiàn)行學校教育模式下,部分學生在體育課外未曾參加班級間、校際間或更高一級的競技比賽,體育的育人功能沒有全面實現(xiàn),培養(yǎng)身心健康的青少年更是紙上談兵。許多競賽項目代表隊以團隊的形式組建,如,籃球、足球、接力等。通過比賽了解對手,尊重對手,加深友誼,團結協(xié)作,是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觀念的途徑之一。一個班級、一所學校的凝聚力在賽場上會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學生的集體觀念會更加強化,只有團結、友愛植入學生的心靈,才能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