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資源緊缺、學前教育體制不夠健全等諸多因素,導致教學質(zhì)量無法獲得顯著提升。小學語文教材當中,插圖是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插圖對小學生的學習具有特殊意義。如果可以對這一媒介加以應用,實行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是能夠大大提高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的。鑒于此文章展開對插圖的分析,主要對插圖在小學語文中的作用性、小學語文拼音教學問題、插圖在小學語文拼音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等幾方面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插圖;小學語文;拼音教學;策略
一、 引言
小學語文教學教材中會加入很多插圖,這些插圖大概分為三種:表音、表形、表音又表形。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上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學生的思維是和一些具象化的事物有所關聯(lián)的。所以,教師可以針對學生這一學習心理特征,在語文教學當中善用插圖,借助生活化的圖像促進學生對拼音的認知,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拼音的欲望,并主動地參與其中,調(diào)動起全班對拼音的學習熱情,實現(xiàn)學生拼音水平的提高。學習好拼音后,學生就可以運用拼音知識去了解和學習更多漢字,為學生將來語文學習奠定穩(wěn)固基礎。
二、 插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借助插圖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詞語
教材課文中常常存在很多學生無法正確理解的字詞,不管是教材還是字典上的解釋都太過抽象化,有的學生越理解越混亂。比如,《北大荒的秋天》中藍綢子、清澈見底、一碧如洗等詞語,學生只通過字典是難以理解含義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多觀察插圖,把詞語和插圖進行對應,把抽象詞語進行直觀形象化理解,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詞語意思。
(二)運用插圖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記敘要素
小學教材中有很多記敘文,如何讓小學生掌握記住這些要素,是教師要著重考慮的問題。而通過插圖的方法,則可以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在《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朗讀全文,讓學生在明白文章內(nèi)容前提下,引導學生觀察插圖,讓學生回答插圖中的提到的時間、地點、人物,然后教師通過板書把文章脈絡和要素寫明,讓學生一目了然,從而記住記敘文的幾大要素。
(三)借助插圖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說明的對象
這對說明文教學非常關鍵?!缎Q姑娘》一課中,倘若逐字逐句地解析,學生是很難搞清楚課文中所提問題的。教師可以對主要內(nèi)容進行講解,配合插圖來展開分析,讓學生清晰地理解蠶卵、蠶、繭、蛾的進化關系。比如,在進行《秦兵馬俑》教學時,教師通過課文重點和插圖的結(jié)合,能令學生更明確地知曉俑坑的大小,這樣學生對文中19120平米的總面積、8000個兵馬俑會有更深刻的了解,借助對比、列數(shù)字等方式也讓學生抓住說明文的特征。
(四)借助插圖更好地了解課文的意境
寫景、抒情散文是講究情景交融的,比如,在進行《拉薩的天空》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展示插圖,讓學生發(fā)散想象力,感受藍晶晶的天空下布達拉宮的英姿,借助多媒體可以呈現(xiàn)沒有天空映襯下的布達拉宮的樣子,以對比手法讓學生生動形象的感知到拉薩的美,也可以訓練學生的觀察、思考、歸納總結(jié)能力。
三、 小學語文拼音教學現(xiàn)狀
(一)教學思路偏傳統(tǒng)化,教學方式不夠多元創(chuàng)新
新課改之后,小學拼音教學產(chǎn)生很大變化,一方面教材的內(nèi)容變得豐富新穎,所包含的知識內(nèi)容和體系也大大延展。另一方面,考試內(nèi)容也越來越寬泛。但從當前教學實況來看,小學拼音的教學模式卻沒有及時改進,教師還是延續(xù)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將聲母韻母進行區(qū)分,讓學生分別誦讀、記憶,然后通過各種隨堂提問、考試來檢驗學生所學,讓學生對知識進行鞏固。盡管學生最終也能學會拼音知識,但學習過程中趣味不高,積極性不強,更別提自主學習拼音了,綜合來看,這一方式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思維、綜合能力的培育是極為不利的。
(二)部分教師教學態(tài)度不認真,導致學生拼音應用水平低下
提高小學生漢語拼音運用能力不是朝夕間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定時間的訓練和累積。唯有學生學習的拼音多,了解的語文知識多,才能靈活地運用和解決拼音學習應用中的各種問題。而縱觀當前小學拼音教學課堂現(xiàn)狀,教師并沒有有效地抓住機會,幫助學生對拼音知識進行拓展延伸,教師常常只是講解完預先備好的內(nèi)容后,機械化的帶領學生做一做習題,隨堂檢驗一下學生掌握情況。這種教學態(tài)度是非常不認真的,不但無益于學生學習理解拼音,而且會使學生不重視拼音學習,使學生以同樣敷衍的態(tài)度對待語文,最終不利于學生未來語文素養(yǎng)的培育。
(三)教師自身發(fā)音不標準,給學生造成負面影響
小學中存在教師自身發(fā)音不標準的現(xiàn)象,有些教師甚至方言味很重。部分教師平翹舌音分不清楚,也有的鼻音分不清,某些地區(qū)小學語文教師直接用方言教學,這大大降低了拼音學習質(zhì)量,影響到學生對拼音、語文的理解。
(四)過度重視寫,而輕視讀
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教師注重拼音拼寫,而忽視發(fā)音問題。教師將寫和讀分離開來,這種教學方式,很顯然是不符合語文教學目標的,更容易造成學生的錯位和讀寫落差,不利于語文的綜合學習。
四、 插圖在小學語文拼音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運用插圖來學習拼音知識,提高學生對拼音的認知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小學生正是智力啟發(fā)的關鍵時期,此時小學生充滿著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不但情感豐富,而且思維也偏于形象化。所以,兒童學習時會被一些生動直觀的內(nèi)容所吸引,從而集中注意力。但是因為小學生年紀偏小,閱歷和知識儲備量不夠豐富,所以理解起來存在較大的難度。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剛開始接觸拼音時,會覺得非常困難,對這些符號沒有興趣,覺得枯燥,甚至會有所抵觸。所以,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現(xiàn)實狀況,來施行因地制宜的教學。比如,把語文教材插圖予以梳理歸納,形成教學掛圖,以此來展開教學。可以先讓學生對插圖進行仔細觀察,通過看圖說話的方式講述自己所看到的,然后引導學生了解和學習掛圖中的全部圖畫內(nèi)容,并為其講解內(nèi)在含義。以《春夏秋冬》一課為例,這篇文章比較趣味化,教師可以以四季的插圖展開教學,讓學生聯(lián)想到四季變化,認識和理解拼音文字,同時學會拼音、生字,也對其內(nèi)在含義精準把握。學習完拼音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課文朗誦,一邊看插圖一邊朗誦,在反復誦讀中讓學生漸漸感受到語言的節(jié)奏韻律,讓學生產(chǎn)生對文字的喜愛之情。在一些重要的拼音或者字上,教師可以著重強調(diào),春是翹舌音、風是后鼻音,加深學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