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蓉蓉
摘 要:在新課程環(huán)境下,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學形式已然無法達到學生多樣化的學習要求。所以,教師應當對教學狀況與學習狀況展開全方位研究,明確影響學生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對課堂教學進行優(yōu)化設計,能夠對教學內容加以改進和融合。文章從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探究學習課堂存在的問題出發(fā),指出自制教具應遵循的原則,提出樹立全新教育思想、構建探究性的課堂的有效策略,提升高中生物的教學趣味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生物;探究性學習;自制教具;新課程
一、 引言
教師應深入分析探究性學習,了解其形式、方法、觀念出現(xiàn)的改變,按照制作的簡易教具,把其與課堂教學相融合,借助各種形式與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教師應當按期加以思考與歸納,以推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整體素質作為目標,逐步研究探究性學習的發(fā)展路線。
二、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探究學習課堂存在的問題
在高中生物學科中,包括大量基本知識,這類知識對學生的思維邏輯提出了較為嚴格的要求。但這類知識是較為抽象的,可能造成一些學生無法準確理解,使得教師的教學面臨一定的困難。筆者認為,教師應做到合理使用教材,指導學生主動思索,將生活實踐與教材知識相融合。在實地調研中能夠看出,目前高中生物教師的教學質量不容樂觀,并且面臨著一系列難題。首先,部分教師受到以往應試教育的限制,在課堂教學中以為學生講授知識為主。因為高中生物知識點眾多,并且時間較為緊張,教師不僅需要為學生講新課,并且需要帶著學生復習進行測試。如此一來,每堂課所學內容較多,無法為他們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機會。一些生物知識較為抽象,造成學習時不知如何理解,存在一知半解的情況。其次,部分高中學校不夠關注生物實驗,缺少對應的設備,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生物知識之時,大部分均是在課堂內實施的,并未引導他們做實驗,造成他們無法理解生物知識,缺少實踐水平。最后,部分高中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并未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生活相結合,教師并未站在一定高度進行思索,而僅重視學生的考試得分,無法推動他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但是,探究性學習就是基于高中生物教學教材的知識與實踐生活情景,使得學生按照學習目標與要求加以探究,借助協(xié)作實踐與自主歸納的形式來得到大量知識,能夠在實踐階段中把知識轉化為本身能力,而且可以合理使用來解決現(xiàn)實的生物難題。這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建立更多的生物學習思維、能力、方式,并且能夠引導他們建立優(yōu)良的學習理念、培養(yǎng)科學探究精神。
三、 自制教具的設計原則
設計自制教具應堅持科學性的基本原則,教師在親自制作教具的階段中應將課本知識與教學經(jīng)驗相融合,應適應高中生物新課標的標準。部分生物實驗要求較為嚴格,并且較為細致,不建議教師采用自制教具。教師設計的自制教具應當滿足實用要求,在自制教具階段中盡可能確保直觀與簡單,具備較強的實踐性,教師自制教具是為了推動教學效率,因此應當凸顯實踐性,防止出現(xiàn)華而不實的情況。教師在制作教具之時,應該具備較強的創(chuàng)新性,目前新課改仍在持續(xù)推進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階段中應當轉變固有的教學模式,增加創(chuàng)新性的元素。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使用不同顏色的線纏繞在一起表示染色體。
四、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探究性學習課堂實踐的有效措施
(一)樹立全新教育思想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使用探究性學習可以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情況,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知識溝通與使用的機會,使得學習活動能夠適應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與認知規(guī)律。所以,學校應該借助網(wǎng)絡與傳統(tǒng)媒體相融合的模式來實現(xiàn)探究性學習課堂建設的宣傳,并且能夠邀請有豐富經(jīng)驗的教育學者到學校組織主題講座,逐步增強教師對于生物學習的認識與理解。除此之外,教師能夠在了解新課程環(huán)境下的高中生物教育的綜合發(fā)展趨勢的狀況下,在高中生物教師培訓制度中,增加某些和探究性學習相關的內容,創(chuàng)新性地開展心理學、教育學、信息技術學等相關項目,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與整體教學水平。除此之外,教師應該重視某些關于高中生物的熱點信息與探究性學習資訊,把某些中外先進的成果與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而且以客觀公平的態(tài)度來看待所有學生,把人文關懷與立德樹人融入探究性學習指導的不同時期。不僅可以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可以利用探索、實踐、分析來使他們體會到生物的內涵與生命的本質。
例如,在對細胞代謝知識進行學習時,其中包含半透膜這一知識點。半透膜兩側具有濃度差從而能夠保證細胞正常代謝。但是學生并未親眼看到半透膜,并不知曉半透膜是如何工作的。在以往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給學生口頭講解半透膜,或者在黑板上通過簡筆繪制一種工作原理圖?;谶@種形式,學生獲得的知識較為固化,如果教師能夠帶著學生共同制作半透膜,就會使得他們對教材知識的認知更為接地氣,在制作之時能夠使他們掌握半透膜的工作原理與半透膜的功能,增強對這種知識的印象,教學環(huán)境較為輕松愉快。
(二)構建探究性的課堂
高中生物涉及方面較為廣,并且內容較為豐富。對高中學生來說,盡管可以利用自主學習與教師講解來獲得一些知識,然而在對某些有著明顯理論性與知識性的內容進行學習時,大多面臨著大量理解問題與認知問題。以此作為基礎,在課堂探究性學習活動中,教師應該改變指導方式,借助親自制作的教具,使得學生更有效率地獲取知識與研究。
比如,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已經(jīng)知道何謂酵母菌,酵母菌就是單細胞的真菌,無論是在有氧條件或者無氧條件均能夠生存下去,因此在學習之時他們會認為酵母菌十分特別。酵母菌在各種條件下存活,產生各種代謝產物。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這種知識點之時,一些學生十分驚訝,不知為何這樣。此時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制作教具,使得他們親眼去觀察實驗現(xiàn)象,證明教材中的知識。只要提前準備好酵母菌與面粉,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發(fā)面的過程就行。在這一階段中,學生集中注意力,情緒飽滿,不會覺得乏味。通過這類方法可以解決教師給學生灌輸課本知識的問題,加深學生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