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莉莉
【摘要】“問題鏈”是教師為了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已有知識或經驗,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困惑,將教材知識轉換為層次鮮明、系統(tǒng)的一連串教學問題。本文將通過“問題鏈”教學模式在本課例的實踐,以人教版八年級《汽化與液化》第一課時為例做具體的闡述,探尋今后在優(yōu)化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同時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問題鏈;目標;物理教學
教育家契可夫認為:“教育學生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效作用?!睕]有目標的教學是盲目的。當前,教師經常會出現“滿堂講”“滿堂問”“滿堂問”的現象。若要把學生教到心坎里,就需要教師基于課程標準的單元設計,以課標做導向,用“問題”作為師生感情交流的紐帶,師生之間積極互動,設疑釋疑,使“問題鏈”的教學模式成為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科學素養(yǎng)的有效平臺。《汽化與液化》課例中“探究水沸騰的特點”實驗是《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學生必做的實驗之一。生活中,學生對水的沸騰并不陌生,但要深入了解水物態(tài)變化的現象,需要實驗進一步探究,巧設“問題鏈”,引導學生帶著疑惑和興趣去動手實驗,用實驗數據繪制圖像數據處理的方法,最后歸納說出水沸騰的特點。“問題鏈的設置”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筆者簡要結合《汽化與液化》課例談以下幾點:
一、“問題鏈”要有梯度
所謂的梯度即是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同時環(huán)環(huán)相扣,既要有能讓學生易學的問題,也要有能鍛煉學生思維的設置?!皢栴}”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的,所以,“問題”要顧及學生的不同層次。問題不能過多,要精心篩選,一節(jié)40分鐘的課不能“滿堂問”,否則學生很難有積極學習的現象,所以,問題鏈的設計一定要準確,并且有針對性。
二、“問題鏈”要有中心
一節(jié)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關鍵是看學生是否達成制定的“目標”?!澳繕恕笔墙虒W的第一要務。有了“目標”,教師才能知道“學生會去到哪兒?”教師在上課前就要明確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是什么,其次才是“問題”的設置。“問題”是服務于“目標”的,要圍繞“目標”這個中心?!皢栴}鏈”是一個“教學生怎么達到目標地的”的有效方法。
“問題鏈”中一個問題的提出,應該是圍繞一個或多個教學目標展開的,所以要將它和教學目標緊密聯系,達到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比如,對于《汽化與液化》第一課時,第一個問題圍繞汽化的概念義展開,第二個圍繞沸騰的概念,第三個圍繞沸騰實驗展開,器材注意事項。最后圍繞沸騰應用,建立課堂“評價”。
案例:《汽化與液化》第一課時
另外,任何一節(jié)常態(tài)課都要“依標據本”,方向比目標更重要,課堂教學要從《課程標準》出發(fā),領會教材編著者的意圖,深挖教材,將課標要求轉化為具體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策略。
本課例在《課程標準》中體現在:1.1.3經歷物態(tài)變化的實驗探究過程,知道物質的熔點、凝固點和沸點,了解物態(tài)變化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象。用物態(tài)變化的知識說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象。例3 運用物態(tài)變化的知識,說明冰熔化、水沸騰等現象。“探究水沸騰特點”是必做實驗之一。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要內容為“觀察水的沸騰”,教學目標可以分為三個維度:單元目標,課時目標,活動目標。《物態(tài)變化》這一章節(jié)屬于課標內容第一主題“物質”的二級主題。它是學生建立熱學初步概念及培養(yǎng)物理實驗規(guī)范的起點。因此,需要教師特別關注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和方法,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生活經驗。在大方向下的單元目標,課時目標重視知識點是否達成了,注重知識的橫縱聯系,例如,體驗和觀察,得出兩種汽化的不同方式,用汽化和液化解釋生活現象?;顒幽繕思汝P注學生的課堂生成,將課時目標安排到每一個學習任務中,讓課時目標變得可量化評價。例如,觀察水沸騰氣泡特點、水的溫度,描繪出圖像。實驗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歸納和分類,比如,前后氣泡產生和變化規(guī)律。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關注“自下而上”的變化。讓學生試著去說出水沸騰的特點,從而“評價”學生是否達成了活動目標。
三、“問題鏈”教學模式的實施
(一)引入式“問題鏈”
對于《汽化與液化》第一課時,教材是以裝有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熱水中鼓起來的實驗,做“汽化”概念的引入,引入要生動有趣,讓學生充滿求知欲進入課堂學習。當然,一開始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邏輯思維,有助于學生思考解決問題,往正面的概念去引導。
問題1:塑料袋為什么會鼓起來呢?
問題2:塑料袋里的氣體是從哪里來的呢?
問題3:物質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我們稱之為汽化。
(二)診斷式“問題鏈”
診斷式“問題鏈”是圍繞教學中的疑點,精心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目的是誘導學生暴露前概念,讓他犯錯,從而進行精準教學,引發(fā)學生和原有的前概念的沖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促使學生在課堂反思中重建概念,獲得真知。
問題1:你知道沸騰前后的氣泡有哪些特點嗎?
問題2:水沸騰后,繼續(xù)加熱,溫度是不是越來越高呢?
學生普遍認為,酒精燈持續(xù)給水加熱,溫度是越來越高的。這就是暴露前概念,引發(fā)沖突,及課堂生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設疑后,動手做實驗,驗證猜想,最后“釋疑”,培養(yǎng)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科學探究、科學思維。
問題3:這個紙杯能不能把水燒開?
問題4:你認為能是什么原因?不能的話你有什么擔憂的地方呢?
問題5:有點擔心,酒精燈給它加熱,紙的著火點是183攝氏度,火焰是500攝氏度,這不是遠遠高于著火點嗎?
大部分學生前概念認為,紙鍋會被點燃,是不能拿來燒水的。但學生試了之后,發(fā)現不會燃燒,杯中的水還能沸騰。學生會發(fā)現,實驗結果和自己的猜想完全相反,非常驚奇,這樣讓學生帶著新奇感去主動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深刻。課堂的高效在于要關注學生學會了沒,當學生能說出紙鍋燒水的原因,說明學生掌握了液體沸騰的特點:需要達到沸點后持續(xù)吸熱,溫度保持不變。高效需要有明確的目標、針對性問題,有檢測性的評價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