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永尚
摘 要:受年齡因素的影響,小學階段是開展情感教育的初始階段,可以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通過情感教育,學生可以更好地感知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并在生活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因此可以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可以使學生的情感更加豐富,具備更強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有助于學生未來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和個性。文章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相關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4-012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60
一、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一)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學生的進步
小學生對一門學科感興趣的前提是要喜歡這門課程的教師,如果不喜歡教師,就不愿意上這門課程,甚至會產生厭惡心理,導致學習效果較差。在情感教育中,教師需要主動拉近師生關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關注學生學習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學生的身心發(fā)展[1]。
(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實施情感教育,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通過情感教育,教師教導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熱愛勞動。目前我國大力推廣新課改,提倡素質教育,目標在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綜合素質較強的學生。情感教育恰好滿足這一條件,能夠培養(yǎng)學生健康、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和信念。
(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小學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生活,所以言行舉止極易受到教師的影響。小學生正處于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時期,所以教師在學生面前需要謹言慎行,注意對自身素質和修養(yǎng)的提升,做好學生的榜樣[2]。
(四)提升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
小學生年紀尚小,對于事物的認知不夠完善也不夠準確,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較差,難以有效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感。通過情感教育,小學生可以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對自身的行為和情感進行有效的控制,發(fā)展成為更優(yōu)秀的人才。
(五)完善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小學生尚未形成完善的人格和個性特征,所以一旦對一件事產生看法后就不會輕易更改,如不及時進行干預,甚至會影響他們未來的發(fā)展。也就是說,如果學生對事物產生一個錯誤的認識,未來其個性和人格的發(fā)展都會受到影響。在語文教學中結合情感教育,可以對學生的人格進行完善,有效避免出現(xiàn)上述問題,促進學生個性的良好發(fā)展[3]。
二、語文情感教育的特征
(一)情感性
語文這一學科的情感十分豐富,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落實情感教育。語文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學期間,將較多的情感投入其中,使學生對知識的了解更加深入。教師要充分發(fā)掘學生內心的情感,使學生對語文學習更感興趣。師生之間可以進行更多的情感上的交流,使學生更加親近教師,以有效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形象性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形象性情感教育十分關鍵,因為教材中所收錄的課文中活躍著各種生動感人的形象。此外,教師在教學期間需要多應用描繪性的語言,并將其轉化為形象性的教學思維。教師在教學時,要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生動呈現(xiàn)情感教育的直觀形象。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在課堂上的思維會更集中,教學效果會更好[4]。
(三)審美性
因為語文教學中有美育的目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情感教育具備審美性特征。在教學期間,教師應該重視語文教學的審美性,注重對美的追求和表達。在此基礎上,情感教育可以發(fā)揮更好的效果,方便學生理解所學習的知識。
三、小學語文教學期間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二者之間可以平等地溝通交流。在課下,教師可以參與學生的游戲和體育鍛煉等,拉近與學生的關系。教師要為學生留每天寫日記的作業(yè),讓他們記錄下身邊發(fā)生的小事,幫助教師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并幫助學生及時糾正錯誤的思想。此外,教師還可以每天給學生分享新聞、小故事等,使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教學效果。
(二)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
通過情境教學,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方便交流情感。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放映相關影片,引發(fā)學生的愛心和同情心,從而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內涵,完成教學任務。
在情境教學中,需要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在其中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在學習一篇課文時,可以由師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朗讀課文中人物的臺詞,讓學生和人物之間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實現(xiàn)情感教育的目的。一篇好的課文往往具備強烈且真摯的思想情感,想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深刻的體會,僅通過教師單純的講解是不行的,還需要學生自己朗讀,自己體味其中的內在意蘊。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學生間存在個體差異,在學習上有的吃力,有的輕松?;诖?,教師需要在教學期間,注重對學習自信心的培養(yǎng),及時鼓勵并肯定學生的成績。對于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可以與其談心,為其指導學習方法,保證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足夠寬松平等,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正能量。教師需要建立健全的評價機制,鼓勵學生之間互相進行評價,并結合學生家長給出的評價,綜合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
(四)建立合作學習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