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月明
【摘要】自主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科學智慧,是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tài)的前 提,更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培植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尤為重要。 本文從小學生的自主思維角度出發(fā),研究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奇談怪論” “出奇制 勝”“奇妙無比”的新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關鍵詞】自主思維 小學科學 深度學習
自主思維能力表現(xiàn)為學生主動地思考問題,或在教 師的引導下自發(fā)地對問題形成思考。小學科學課堂是以 科學探究為主的課堂。深度學習觀下的科學探究重在發(fā) 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如何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主動思考 成了深度學習中凸顯的問題??茖W探究的過程是以發(fā)現(xiàn) 并解決問題為核心活動的。自主思維不僅能更好地促 進問題的生成和解決,還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chǎn)生新 的疑問,這正是小學科學深度學習追求的目標。培養(yǎng)兒 童的自主思維能力是科學教學中的重要議題,以清晰明 朗的自我主體為基礎和豐富多彩的外在世界互動,兒童 的潛能才會在有意義的科學脈絡中不斷滋長,學習才會 擁有活水源頭,才能讓學生熱愛科學,進入深度學習的 狀態(tài)。
策略一:“奇談怪論”——興趣使然,問題的起點, 啟發(fā)自主思維
當科學課延伸至低年級學生的課程中,“十萬個為什 么”模式達到最大化。盡管很多問題“奇談怪論”,但卻 是兒童最本真的發(fā)問。讓“奇談怪論”升級“打怪”,是 科學探究最佳的動能。
1.尊重兒童的喜好,因勢利導
每個學生都有與生俱來的好奇,尤其是在科學課堂 上??茖W教師秉持的最基本的觀念是不將“問號”變“句 號”,尊重兒童的喜好,尊重兒童的各種發(fā)問,給予積極的 回應,不打消更不泯滅兒童的好奇心。兒童最初的發(fā)問 是最為重要的,因為這是兒童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一個 切入口,是一個起點。抓住起點,認同發(fā)問,讓自主思維 在小學科學課堂上萌芽。
例如,教學一年級的《小風車》,當筆者帶著大小不 一的風車走進教室時,學生們歡呼雀躍,有個小男生驚呼 道:某某頭上也有個小風車。原來是某某同學的一個風 車發(fā)卡。玩風車的時候,這個小男生對著前面某某取下 來的風車發(fā)卡一直吹風,匯報時他說:“老師的風車沒有 某某的好,轉得不快。老師為什么不給我們發(fā)某某這樣 的風車呢? ”的確紙做的風車沒有小巧的塑料風車轉得 靈活,加上學生發(fā)卡還小,力氣不夠大,塑料小風車成了 學生眼中的寵兒。除了風向、風力,風車本身也是影響轉 動快慢的因素。新的起點,筆者吹吹風車發(fā)卡,表示認 同,并表揚小男生的觀察和對比能力?!澳銈冎罏槭裁?嗎? ”順利導入下面的探究,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
2.提出激發(fā)興趣的問題,順理成章
思維是從觀察和問題開始的,問題是思維的起點。 有價值的提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誘發(fā)學生深層 次的思考,從而上升為理性的認識。而對于小學生而言, 有興趣的問題更有價值。如《不倒翁的秘密》一課,因為 不倒翁是常見的小玩具,學生玩得不亦樂乎。而筆者拿 出了一個特制的,,頭大底小,,的不倒翁,也玩得很成功, “你們也試試倒過來玩玩”,學生果然“上當受騙”?!袄?師的不倒翁和你們的有什么不同? ”體會到挫敗感的學 生越發(fā)想要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不倒翁的秘密——上輕下 重就很自然地被發(fā)現(xiàn)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探 究的原動力。有興趣,想探索,自主思維的幼苗就成長了。
策略二:“出奇制勝”——打破頭腦的平靜,弓I發(fā) 認知沖突,激發(fā)自主思維
科學探究活動是圍繞著一個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展 開的。小學科學課堂又是以兒童親歷科學探究活動,最 終解決問題為目的的。
1.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
科學課堂中探究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可或缺,它能促使學 生不斷地思考、不斷地生成新的問題。如在《馬鈴薯在 水中是沉還是浮》一課中,筆者出示一大一小兩個馬鈴 薯,提問:“把他們放入水中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學生能從 體積的大小、質量的輕重做出自己的判斷。然后,筆者把 大的馬鈴薯放入A水槽,它浮了起來;把小馬鈴薯放入 B水槽,它沉了下去。學生根據(jù)之前自己的判斷已經(jīng)露 出勝利的微笑。接著,把小馬鈴薯放入A水槽,它浮起 來了,學生剛展露的笑容立馬凝固了。筆者繼續(xù)把兩個 馬鈴薯都放在B水槽里,它們都沉下去了。學生凝固的 笑容被疑惑代替。筆者再將兩個馬鈴薯都放在A水槽里, 它們都浮了起來。學生已經(jīng)在魔術般的實驗中思考了, 有的學生已經(jīng)有自己的解釋了。簡單的實驗為探究創(chuàng)設 了有探究興趣的情境,學生的自主思維“茁壯成長”。
2.引發(fā)新問題
科學探究的過程就是在解決探究問題的過程中不斷 產(chǎn)生新的問題。而新的問題能激活學生新的思維,能夠 讓學生從復雜的現(xiàn)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質,使他們的思維 達到一定深度。學生在思考中明理,認識就能不斷地深 入。如在《探究放大鏡》一課中,放大鏡的成像原理作為 難點,學生不親歷探究,則很難理解。充分地“玩”放大 鏡是探究的前提,學生在用放大鏡照遠處的物體時發(fā)現(xiàn) 了 “倒影”,近處物體卻是“正影”。問題已經(jīng)生成,就讓 實驗探究來揭秘吧。教師出示實驗材料后,經(jīng)討論,確定 了蠟燭、成像屏、放大鏡的排隊順序。接下來的研究主要 靠學生自己了。學生反復地測試,在教師適當?shù)匾龑拢?通過移動放大鏡或成像屏,觀察到了像?!盀槭裁此麄兊?是倒像,我們的是正像呢?"新的問題沿著學生的思維很 自然地產(chǎn)生了。通過觀察、對比和實驗,發(fā)現(xiàn)了三者排隊 的距離有奧秘。探究實驗有樂趣,而過程中不斷出現(xiàn)新 的問題,探究的活動高于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成功激發(fā) 起學生的挑戰(zhàn)欲,學生進入一種緊張的思維狀態(tài)。當新 的問題不斷刺激著學生的求知欲,學習的效果才會好,把 被動的觀察變成主動的探究,讓學生在揭示科學的過程 中體驗科學。自主思維已經(jīng)“枝繁葉茂”。
策略三:“奇妙無比”——潛心探究過程,磨礪實 驗本真,訓練自主思維
科學的引人入勝還在于課堂的可操作性,這對小學 生來講是最感興趣的事情。然而現(xiàn)實的課堂上,學生往 往只對材料本身特別感興趣,常常因追求現(xiàn)象而進行操 作,卻忘記分析和思考,操作過程中也漫無目的。只有訓 練學生自主思維的能力,學生才能將科學知識融會貫通, 從而更有效地進入深度學習狀態(tài)。
1. “開放性”的實驗,點亮思維火花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為了完成實驗任務而實 驗,學生沿著既定實驗路線完成實驗操作,自主思維很難 得到發(fā)展。筆者嘗試著將問題拋給學生,如《杠桿》一課 中,讓學生尋找不同的平衡方法,并沒有規(guī)定鉤碼必須掛 在同一個位置。所以實驗中出現(xiàn)了一些小組將鉤碼掛在 不同的位置,也能平衡。其他小組見狀也模仿,果然平衡 的方法比鉤碼掛在同一個地方平衡的多得多。起初學生 的關注點都在平衡的方法上,但他們在實驗中逐漸嘗試 不同的方法,有一部分學生也開始思考“為什么”。筆者 將小組的實驗匯報有針對性地展示給大家,讓他們對數(shù) 據(jù)進行分析,尋找平衡方法的本質。學生在前面的“為 什么”探究中意猶未盡,主動地思考并討論,發(fā)現(xiàn)實驗中 的奧秘。學生掌控了課堂,“開放性“的實驗也點亮了他 們思維的火花。
2. “有誤差”的實驗,照亮思維燈塔
實驗材料的提供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小學生比較 關注感性材料。如何利用這個特點扭轉學生的關注點, 教師可以在實驗材料身上“動手腳”。如《空氣占據(jù)空間 嗎》中趣味實驗——杯中的紙會濕嗎?筆者故意在水槽 的水位上動了手腳,有的小組水槽里的水位比杯子的高 度高,有的水槽里水的高度只有杯子的三分之二。在實 驗中學生都能發(fā)現(xiàn)水杯里的紙不會濕,為什么呢?在筆 者的引導下,學生仔細地觀察實驗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筆者 特意先請水位低的小組同學回答,果然有同學“中招”, 說是因為杯子比水高,水進不去。思維的碰撞開始了,水 位高的小組馬上就反駁了。交換做實驗后實驗現(xiàn)象不變, 自主思維的火焰越燃越旺,有了這個獨特的發(fā)現(xiàn),對后面 實驗原理的總結就奠定了基礎?!坝姓`差”的實驗,成為 照亮思維的燈塔。
小學科學課堂是個充滿孩童靈性的樂園,是個飛舞 著科學奧秘的基地,也是一個思維飛揚的舞臺。培植學 生自主思維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科學智慧,是學生 進入深度學習狀態(tài)的前提,更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 要途徑。自主思維在科學探究中如春雨潤花,似清水溉 田,唯有在思維“文火慢燉”中咀嚼才能品味出科學的味 道。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維是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前提, 也是深度學習觀下科學教師的成長方向。
注:本文系江蘇省第十六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層 次人才選拔培養(yǎng)資助項目“深度學習觀下科學探究的支 持性策略研究”(項目編號JY-102 )研究成果之一。